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试论设计性实验的潜科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设计性实验的特点 ,阐述设计性实验的模糊性、创新性、待定性、高难性、反常性和趋显性等潜科学特征 ,给出设计性实验的个例 ,揭示潜科学对设计性实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篇的意图性是Beaugrande & Dressler的7个语篇性标准之一(另外六个标准是衔接性、连贯性、信息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互文性)。语篇意图性的体现过程就是意义的建立和理解过程,所以意图性与另外六个语篇性标准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另外六个语篇性标准都是为“意图性”服务的,意图性是主,其他六个标准是仆。  相似文献   

3.
《庄子》“性”论内容宏富,立论独特。庄子后学从事物的天赋性、特殊性双重角度界定性的内涵,从殊性、天性、本性入手分析性的重要类型,从物质、精神与制度层面探究失性现象产生的多重机制,从多重维度细致剖析导致失性的诸多行为,从维护性的初始性、自然性、完整性的立场坚守性的本真性。《庄子》“性”论的主要特征在于强调事物的天赋本性,以“自然性论”“性超善恶论”“性不可修论”与同时代“性”论相对抗,其主要缺陷体现在取消人性的社会性、否定人性的发展性。尽管如此,《庄子》“性”论对于道德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仍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佳木斯大学城乡生源地学生的性格群体差异调查研究,探讨佳木斯大学城乡生源地学生的性格和差异调查,结果是理科大学生:聪慧性、恒性、敏感性、怀疑性、紧张性占有优势;文科大学生: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独立性、自制性占有优势;男大学生:适应型、外向型、感情用事型、果断型占有优势:女大学生:焦虑型、内向型、安详机警型、怯懦型占有优势,独立性上,女生比男生依赖、随群;佳木斯大学城乡生源地大学生:幻想性、兴奋性、忧虑性、乐群性、自律性和紧张性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教学性是教科书的根本属性。教科书的教学性包括可教性、易学性、增效性、合宜性等基本特质。当前关于教科书教学性的研究相对缺失,影响教科书教学性充分实现的原因包括理论工作者对教科书教学性认识的偏差、教科书的编写者对教学性的理解把握不够、教科书的审查者以思想性作为首要评判指标、教科书的选用者受行政干扰严重,需要各方相互协作才能有效实现教科书的教学性。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问题是日常性、勉为性、虚指性、套思性、形式化和程式化,其特征是起点的驱动性、过程的研究性和结果的收获性。为了纠正问题和凸现特征,可将教学反思粗略地分为追因性教学反思、习俗性教学反思、前提性教学反思、拓展性教学反思、整体性教学反思和批判性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浓硫酸有四大特性,即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而硝酸则具有易挥发性、易分解性、强氧化性,当它们与单质反应时,体现  相似文献   

8.
论职业院校学生的"六性"素质体系及其养成途径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职业院校学生"六性"素质包括身心性素质、思想性素质、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逻辑关系,他们之间的非线性运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素质体系.其中身心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根基,思想性素质是该体系发展的目标导向,知识性素质、方法性素质、技能性素质和能力性素质则是该体系发展的外在袁征.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以来,间性问题已触及哲学、美学、文学等各人文学科,“间性的凸现”已成为一种新的理论共识。间性理论作为主体间性、文本间性、文化间性等理论观点的综合,其主要的哲学理论基础在于主体间性。主体间性问题由来已久,康德、费希特、黑格尔、马克思等对其都有过论述,但作为哲学概念的主体间性的提出和其意义的凸现却是在20世纪。主体间性,又称交互主体性、主体际性、共主体性等,它缘起于近代主体哲学的深刻危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接受方式主要表现为顺从性接受、认同性接受与信仰性接受三种。顺从性接受作为一种非理性接受,包括从众性接受和服从性接受,是认同性接受和信仰性接受的基础;认同性接受作为一种自觉接受方式,分为情感认同、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是顺从性接受向信仰性接受发展的桥梁;信仰性接受作为一种高级的接受方式,是顺从性接受和认同性接受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熟悉和痴迷,使她将其中种种与个人经验有关的印象内化并整饰,从而表现在自己的小说中。从张爱玲小说中所表现的俗与雅以及二者的融合探索张爱玲小说中的《红楼梦》印象。进而了解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历程和风格,以及她的身世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呐喊》《彷徨》充分体现了鲁迅小说“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特点 ,通过对这两部小说集结构与主题的分析 ,可以看出它们既有共同的结构特征 ,不同文章也有不同的个体结构特征 ,它们和主题水乳交融 ,极好地突出了主题。但结构不能决定主题 ,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切还通过其他方式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杨绛凭借着她在“三反”运动的亲历和女性特有的纤细敏锐,在《洗澡》中塑造了一系列特点鲜明、颇具代表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的工于心计,有的安于生活,有的隐身人海,其人生经历展示了一幅幅复杂的人性画卷,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了解各色人物的特点,管窥杨绛小说独特风格,体会事件的荒谬和作者内心情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生态文学创作和研究日臻成熟的今天,当代西部生态文学的创作也呈现出了繁荣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面貌,开创了西部文学崭新的局面。探讨当代西部生态小说的一些基本表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以此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当代西部生态小说特质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说翻译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中对话翻译的质量紧密相关。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具有自己的特点,看似简单通俗、明白易懂的语言蕴涵着深刻丰富、微妙复杂的涵义。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观点,对小说人物对话的翻译,在翻译方法上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法,而在翻译策略上则尽量使用异化策略,在表达作者基本意思的基础上,尽量彰显小说本身所特有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末女性作家之小说生成,一是源于性别冲突,二是源于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三是基于对女性自身经验的扩写。本对女性作家小说生成理念的大致归纳,对把握世纪末女性作家之创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3中国年度最佳台湾小说”,就整体而言,以其现实而特别的姿态在根本上坚守着作为人文写作者起码的叙事立场和精神诉求。既不满足于对“前行代”作家成功经验亦步亦趋的追慕,亦清醒地看到“前行代”作家在创作上,或者机械地偏执于“铁肩道义”、或者醉心于纯粹的主观化而陷于某种困境,并以此作为实现创作突围的内驱力,从而确立属己的叙事策略和形成自身的美学特征以彰显文学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以家庭为题材的古代小说,以《金瓶梅》的出现为界明显分为两个时期:明中叶以前和明中叶以后。明以前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这一时期。家庭环境的描写是被忽略的。它只是作为故事发展设立的点缀而已,因而描写还不充分不完整。家庭人物少,人物关系简单,反映的也只是家庭生活的某一侧面而已。明清时期出现了以《金瓶梅》、《醒世姻缘传》、《林兰香》、《红楼梦》、《歧路灯》等为代表的大量的以家庭日常生活为主要描摹对象的章回小说。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小说。它们在作品数量、家庭关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刻画、写实艺术几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鲁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文学;是注关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病记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他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进行写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创作一开始,就与以“娱乐,消闲”为主要目的和追求的通俗小说,大众文化区别开来。他指明,自己所写的是严肃的“为人生”的小说,这正是鲁迅所开创的“五四新小说”的最本质的特征。钱迅所提倡并身体力行的“为人生的文学”是,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真的文学;是关注下层人民,着重揭示病态社会的人的精神的病态的文学,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而它最终指向的是绝望的反抗。作为一个无限丰富却又充满本体性的困惑的灵魂,鲁迅是在真实与说谎的矛盾的张力中来蜓与作的。正是时时面对这样的写作的困境,就决定了鲁迅小说写作上的一系列的特点:本体性的隐喻性,“复调性”和音乐性。鲁迅在自评小说时,提出了一个审美标准:“从容”还是“逼促”。这是鲁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