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电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精确测量动态电路的参数具有工程意义。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仿真和实测相融合的实验方法,利用NI myDAQ虚拟实验平台测量动态电路参数,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对某赛车车架的动态特性进行评价,建立了车架的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模态分析的方法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获得了车架的前6阶振型图。搭建了车架实验模态分析的测试平台,采用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仿真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实验模态和仿真模态分析得到的固有频率,前6阶相对误差均低于10%,两者固有频率吻合度较高且振型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根据仿真模态计算结果和实验模态测量结果,分析了该赛车车架的动态特性,发现该车架在外界激励下均不会发生共振。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阶模态振型在固定频率附近实验模态和仿真模态具有相同的振型,动态特性较好,研究方法和结果对未来赛车车架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精品实验项目"城市交通运行控制"是针对校园交通、城市区域交通现存的问题及实际交通管理需求,基于城市交通系统仿真平台,让学生分别从交通控制与监视、城市交通灯控制、车辆及控制系统三方面研究相关控制电路和通行策略,旨在通过创新型实践项目加强学生"卓越"素质培养。该项目将"交通信息采集"、"交通管理与控制"等理论知识与实际交通问题相联系,将交通设备与控制专业原先独立的多门课程的相关实验通过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索性综合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适应复杂的交通实际和交通科技,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实验设计。在对课程内容及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平面交叉口的管控作为实验内容,并提出了基于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人工设计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实验设计案例包括科学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内容,最后展示了多年的教学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适应复杂的交通实际和交通科技,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实验设计。在对课程内容及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平面交叉口的管控作为实验内容,并提出了基于交通仿真软件VISSIM的人工设计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实验设计案例包括科学的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内容,最后展示了多年的教学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时交通大数据处理的具体需求,提出实时交通大数据处理云平台的逻辑体系结构,分别从IaaS层、中间件层以及应用层探讨实现云平台动态弹性扩展的关键技术以及仍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并搭建实时交通大数据处理云平台的原型系统,提出实时交通大数据处理云平台资源调度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云平台的动态弹性扩展特性可满足实时交通大数据处理的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7.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面临强电威胁,加之电网不允许破环性实验,因而虚拟仿真实验成为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广西大学虚拟实验室建设平台,包括电力云调度仿真教学平台、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虚拟仿真一体化仿真教学平台、变电站运行虚拟仿真和虚拟电工/电子技术系统仿真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8.
车路协同系统是未来智能交通系统技术发展的核心,从建设车路协同系统实验平台的需求分析入手,简述了分别考虑交通流影响和通讯性能影响的车路协同环境下一体化实验平台开发的目标和功能需求,并对仿真实验平台的三种方案(即基于简化通讯模型的仿真实验平台、基于交通/通讯仿真器松耦合的仿真实验平台、基于交通/通讯仿真器紧耦合的仿真实验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基于交通/通讯仿真器紧耦合的仿真实验平台为推荐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高层体系架构(High Level of Architecture,HLA)仿真建模思想,通过整合VISSIM与NS2,实现仿真时间管理、跨平台数据交互、联邦成员互操作、仿真进程控制、应用策略灵活集成等一体化实验平台主要功能。最后以车路协同环境下交叉口速度引导为例进行了实验说明,验证了一体化实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缓解互联网中IP地址可分配数量不足、提高主机配置管理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园区网络组建中,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网络工程实践技能。针对物理实验设备上进行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研究与分析可操作性差、不利于实验教学的问题,分析了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基本工作过程和3种常用的配置实现方式;在企业网络仿真平台上设计网络场景进行实验仿真,以基于中继的DHCP服务为例给出实验仿真的详细过程。实验过程与分析表明,在虚拟平台下进行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原理的理解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是一种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道路资源的供需失衡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传统的拥堵治理路径包括增加供给、引导需求和改善管理。智能交通的出现为城市拥堵的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智能交通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的过程将信息技术和交通管理结合起来,优化了传统治堵路径中的政策工具,呈现出精确性、高速率、大数据和个性化的特点,实现了拥堵的动态治理。  相似文献   

11.
交通是旅游者开展旅游活动前提和基础,进行交通网络建设与旅游业发展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对于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以湖南省为例,利用文献分析方法,以旅游业转型升级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交通网络建设推动湖南省旅游业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动力机制,一个是内部动力机制。抓住交通网络建设契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应当成为繁荣湖南省旅游业的优先选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建设的必要性,重点论述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虚拟仿真平台的构成,以焊接模块的虚拟实验项目为例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具有特色和创新性的汽车零部件冲压-焊接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得出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开展的交通控制实验中不能有效操作和控制信号不足的问题,使用Monte Carlo算法进行交通流仿真,在构建道路网络模拟实验平台上,基于以太网实现了交通信号控制器和计算机的交通控制.该平台能有效模拟实际交通流,实现给定配时方案的动态交通控制.在信号网络控制实验平台上除完成交叉口信号配时控制实验外,还可通过以太网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使用Synchro仿真系统模拟并优化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方案,通过模块化实现Synchro仿真系统在交通管理与控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系统包括基础数据调查与输入、路网模型构建、交通控制、交通控制方案优化和仿真评价5个模块。以典型的十字交叉口为例,说明Synchro各模块的应用,帮助学生学习道路数据采集和交通控制方案的制订、理解交通控制的效果,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交通仿真技术课程为浙江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课程以微观交通仿真为主要教学内容,依托微观仿真软件VISSIM开展。微观仿真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工程实践需求,而动态交通分配技术属于宏中观仿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微观交通仿真的不足。为了更全方位地培养学生能适应工程实践需求,将动态交通分配及中观交通仿真的知识点融入课程体系中,使课题体系从微观仿真为基础转变为以微观仿真和中观仿真两者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交通设计实验开展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设计实验在交通工程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面向实际道路交通的交通设计实验开展存在很多困难,基于仿真的交通设计实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交通设计实验手段,本文介绍了仿真试验平台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开发原则,同时介绍了对应仿真实验的开展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球杆系统为对象,建立了动态仿真实验平台。结合球杆系统的几何模型和控制系统模型,可进行球杆系统的实时三维动画演示,能够模拟实物球杆系统的运动控制,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动态展现实验效果。该平台可用于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课程实验教学,便于学生在没有实物实验装置的条件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进行仿真实验。该仿真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能力,可以加入多种自动控制与智能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8.
双边驱动玻璃切割平台驱动电机运动不同步时,平台运动部件会产生偏转振动,从而带来刀具运动及定位的动态误差,影响玻璃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通过刚柔耦合模型实现了双边驱动玻璃切割平台的仿真建模,利用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对非同步条件驱动下运动部件的动态误差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双边驱动玻璃切割平台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动力定位系统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体系结构、硬件组成、交互仿真信息流、船舶虚拟三维运动显示、船舶模型、海洋环境模型,基于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船舶动力定位系统作业时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试验平台可以实现动力定位系统的动态模拟。该平台为研究船舶运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提供了试验平台,还对降低实船调试成本和风险、提高实船海试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Mathematica软件开发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实验仿真平台。该实验仿真平台设置了10个仿真实验项目。以PN结能带图、双极结型晶体管输出特性、理想MOS电容C-V特性等3个仿真项目为例,说明模块的界面设计、仿真的理论依据和实现的具体功能。该仿真平台具有交互性强、图形动态连续输出和特征参数跟踪显示等特点,可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并且解决了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