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分析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基础上,结合自身运动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实践探讨了在体育院校本科生中用中英双语给学生讲授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健身锻炼的指导和监控中,在培养高等体育人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以期对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运动生物化学是体育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和健身锻炼的指导和监控中,在培养高等体育人才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以期对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院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是我省唯一的体育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生化实验课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为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如何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应该以教学为基础,科研为促进,突出重围,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作为体育院校的重点的基础课之一,运动生理学的地位尤为重要。学好运动生理课对于理解运动训练过程中身体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起到了至关作用。作为学好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课是最为直观的手段。本文根据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当前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实验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宝贵建议。希望能够对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实验课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及本科生基本科研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学科类通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基本科研素质培养。我们根据这个理念将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设计成三个模块:基本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训练模块,综合实验训练模块,以及自主设计实验模块,并在课程开展中注重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培养,达到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是生物学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实验在整个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在有限的学时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进行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改革,将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优化生化实验教学内容,精选实验项目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近年来,加大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的比例,减少了一般型(验证型)实验,例如,删除了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和沉淀反应等实验。生化实验按常规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是目前高等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引导学生创新、开展实践以及培养动手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运动心理学实验是体育院校开设的基础实验,改革并探索运动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院校学生运动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实验创新人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丁学知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3):127-129,132
本文主要阐述了我系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王莹  袁健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3):113-116
运用文献资料和电话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探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方法。提出及时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逐步实行独立的实验课教学体系,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实验教学模式等一系列新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