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阵图遗址     
八阵图遗址据史书记载,八阵图遗址主要有三个:《明一统志》说,在四川新都县北三十里牟弥镇,有孔明八阵图遗址。《汉中府纪》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及晋干宝《晋纪》都称,在陕西沔县(今勉县)东南定军山诸葛亮墓东有八阵图遗址。另外一个遗址是四川奉书县白帝城长江...  相似文献   

2.
集腋成裘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前两句写现在,用“旧”字、“荒”字,反衬出“新”字;第三句提出“西江月”,第四句提出“吴王宫”,用“今”字、“曾”字,便有无限感慨之意。)  相似文献   

3.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中"四句偈"一词千年来引起大量文人高僧的阐释,目前均无定论,通过对照《金刚经》其他五种译本,发现"四句偈"一词有不同的翻译,如"四句偈等"、"四句等偈"、"四句伽陀"、"四句伽他"等。综合历代各家关于"四句偈"之解说,并参照五种译本的不同翻译,挖掘该词的多义性,从文字和般若思想两个层面对"四句偈"一词作出全面客观的释义  相似文献   

4.
《握奇经》,一作《握机经》,旧题风后撰,汉丞相公孙宏解,晋西平太守马隆述赞,为记述兵法八阵的依托之作。《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八阵阵法早失传,惟奉节鱼复江边有八阵图遗迹,至唐、宋犹完整,后亦湮没。谈兵家有八阵始于黄帝时之说,谓由风后所创,经诸葛亮推演,遂成为一具有独特战术效应之良阵。按风后为黄帝臣,《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裴骃集解引郑玄曰:“风后,黄帝三公也。”《汉书·艺文志》著录《风后》十三篇,属兵阴阳家,注:“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此书早佚,后起的  相似文献   

5.
“久居巴子国,屡入武候祠”。诗圣杜甫一生景仰诸葛亮。他客居巴蜀时,曾多次瞻仰武候庙祠,凭吊蜀汉遗迹,,并在《蜀相》、《武候庙》、《八阵图》、《夔州十绝句》、《谒先主庙》、《诸葛庙》、《咏怀古迹五首》等诗篇中,以切情沉郁的笔触,直接间接地歌颂了诸葛亮的历史功业及其人格。唐代宗大历元年,诗人在夔州写了一首七言古体《古柏行》。诗云:  相似文献   

6.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的下句。二、《水浒传》中,扈三娘的绰号。三、关羽的表字。四、晏殊《破阵子》中的一句。五、蒲松龄代表作的简称。六、王国维《蝶恋花》中,"花底相看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版本的《诗经》《辞源》《辞海》《十三经辞典》等辞书中,都将《国风·周南·樛木》一诗里的"葛藟荒之"一句中的"荒"字解释为"掩盖"或"覆盖"之义。研究发现,句中的"荒"字解释为"缠绕"之义更准确。本文主要从生活常理、诗的内容和诗的结构三方面来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8.
晨夕 《同学少年》2011,(5):54+33
横向:一、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中,"荡荡空中景"的上句。二、水浒一百单八将之一,绰号"混江龙"。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身登青云梯"的上句。  相似文献   

9.
<正>李白的《越中览古》流传盛广,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录入该诗。对于本诗对比的艺术特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如清代诗人查慎行在《初白诗评》中说:"用一句结三句,章法独创。"沈德潜在著名的《唐诗别裁》中道:"三句说盛,一句说衰,其格独创。"《唐宋诗醇》评:"此诗从盛说起,而末句转入荒凉,此立格之异也。"[1]但以往所评所批多数只从诗内容所表达的"盛"与"衰"这一局部着力,而没有从整首诗  相似文献   

10.
《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迄今最成熟的作品,素有中国版《百年孤独》之称。《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别具特色,从说话体语言到"缀段性"结构,从"说书"叙事风格到平衡式的叙事模式,都与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有很大关联,本文从该小说文本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美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王维《终南山》中,"太乙近天都"的下句。二、成语,指春天的美景。三、李清照《武陵春》的最后一句。四、杨万里的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日色忽开云又合,急收碎影一帘金"。五、日本平安时代女文学家。六、李商隐《咏云》中,"捧月三更断"的下句。七、词牌名。八、四字成语。九、成语,比喻办事教条,不知变通。  相似文献   

12.
略谈《马氏文通》的"读先乎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 +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13.
周汝昌多次重复据称出自聂绀弩之口的"一句传闻",即毛泽东对《红楼梦新证》初版"有好评",进而它演化成了"唯有毛主席是《新证》的知音"。近来,周伦玲又将这"一句传闻"与顾随《木兰花慢》的创作联系在一起了。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毛泽东在1954年6月之前不可能对《新证》作出什么"好评"。从聂绀弩及其同事当时的实际表现看,所谓"一句传闻"纯属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14.
<正>从"三国"人物、"三国"事件、写作特色这三个方面设计《三国演义》的读书交流,并教给学生三点读书建议。一、谈"三国"人物第一环节:"三国"人物抢答赛。设计的题目如下:1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说的是谁?3人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谁?4桃园三结义是在谁家进行的?5《三国演义》"美人计"中的美人指谁?这些简单有趣的题目确实能让学生很快投入到读书汇报的情境中。第二环节:"三国"人物竞风流。首先展示刘备、诸葛亮、关  相似文献   

15.
<正>《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三字一句,两句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三字经位于"三百千"之首,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中唯一被称为"经"的,可见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  相似文献   

16.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5期刊发了高天友老师的一篇短文《"妇女无所幸"是被动句吗?》,该文认为不能把"妇女无所幸"理解为被动句。"妇女无所幸"果真不是被动句吗?  相似文献   

17.
汉语存在句拥有"A+B+C"类、"A+C"类、"B+C"类和唯"C"类四种主要类型。《唐诗三百首》中的存在句覆盖了汉语存在句的各种主要类型及其下层类型,反映唐诗语言与汉语一般用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唐诗三百首》存在句约有144例,其中含有"A"段的存在句——前两式存在句之和约有109例,占全部存在句的76%,与唐代以前相比,使用频率有明显的提升,反映了汉语存在句发展的一种趋势。句法构成方面,与此前相比,《唐诗三百首》存在句A段中方位名词短语的使用率有了提高,而B、C两段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8.
春水 《同学少年》2013,(1):48-49
刘震云,生于1958年,河南省延津县人,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代表作有《单位》《官场》《一地鸡毛》《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等,其中《一句顶一万句》荣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多部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作家王蒙有个极生动的表述: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吃不饱"饿出来的问题,一类是"吃饱了"生出来的问题。当然,这里说"吃不饱"的问题,是指所有的生存问题,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问题;而那种真正难以果腹的滋味,生理上极度的饥饿,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  相似文献   

19.
<正> 《阳关三叠》,亦名《渭城曲》或《阳关曲》.它是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为歌词的一支唐代的送别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若追究下去,究竟什么是《阳关三叠》?"三叠"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就不容易说清楚,而要花费一番考索的功夫了.关于"三叠"问题,自宋代以来,学术界一直聚讼纷纭,未有定论.概而陈之,有七八种之多.有未一句重叠说者,陈贻焮《王维诗选》日:"唐人将它谱成歌曲,反覆唱末一句,谓之《阳关三叠》."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亦作此说.有后两句重叠说者,林从龙在《最忆阳关曲、真珠一串歌》一文中说:"三叠"指对诗的后两句反  相似文献   

20.
一、考点聚焦《考试大纲》要求:"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一考点主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能力级为D级)。这里的"句式"主要包括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常式句和变式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