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虚假报道是新闻界的痼疾,防范、杜绝虚假新闻是媒体人的职责。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成都日报一直都在冷静地思考着媒体的责任,努力地坚守着新闻道德。管理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虚假新闻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新闻作品的直接生产者——记者编辑相关。记者编辑的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新闻信息网络快速广泛传播得以实现,由于缺乏监管等约束,虚假新闻在网络上逐渐泛滥。从事网络编辑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能准确鉴别虚假新闻,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阻止虚假新闻的产生和散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9,(19):28-28
调查主旨:网络带来的以分秒记的新闻竞争。编辑记者与新闻同行,需紧跟网上不断更新的内容,并使用能提供便利的网络工具。本期调查通过几个媒体人(实名或匿名)的个体样本,反映编辑记者被怎样"网络化"了,并交流用好网络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中,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曝"家丑",选择了旗下在广西发行量、影响力最大的都市类媒体《南国早报》作为范例,将近几年来的新闻报道失实案例集中起来,编辑出版了《我们错了》一书,作为集团编辑记者学习的警示教材,在全国新闻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我们错了"成为与"给力"相媲美的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编》2005,(4):17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制止虚假新闻座谈会和山西省新闻工作会议精神,维护党报集团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于6月28日出台了《关于杜绝虚假报道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规定》,从采访、编辑、审核把关等方面规范采编行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对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然而,这些年来,媒体虚假报道层出不穷,《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出"十大假新闻",这从侧面反映了虚假新闻的泛滥与影响。 虚假新闻不仅会对记者职业生涯、媒体的公信力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且在社会矛盾集中出现的当下,还可能带来严重社会后果,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杜绝虚假报道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媒体中,编辑起着新闻"把关人"的角色。然而,在报网互动环境下,新闻编辑不仅仅是一个"把关人",更是一个"引路人"。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和众说纷纭的意见,编辑要善于选择、鉴别、把关,还应为网民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既要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又要掌握网络传播技能。  相似文献   

9.
虚假报道之所以出笼,一是作者造假,二是编辑不察。对于作者造假,个别细节失实或差错,应该说,是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但如果整个新闻事件子虚乌有,那这样的记者就应该退出新闻队伍。不管怎样,虚假新闻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不能不老话重提。虚假报道最终要经过编辑之手才能上版,在"围堵"虚假新闻方面,编辑应该是"有为"的,也是"能  相似文献   

10.
宋光 《新闻世界》2014,(10):136-137
网络新闻编辑既是网络新闻的发布者,也是网络信息的把关人,网络传播的策划者。编辑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判断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通过策划和整合,应用加工标题、网络推广等技术手段,把新闻的"信息内核"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
杜绝虚假新闻,制度建设是客观保障,建立了相关制度,就等于建立了防范虚假新闻的防火墙和过滤网。而甄别真假新闻的流程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的职业素养包括科学素养在内,则直接影响甄别的效果。提高记者和编辑的职业素养,则是杜绝虚假新闻的主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史力 《新闻世界》2014,(1):17-18
由于记者在前方采写,受时间和个人视角的约束,常使稿件存在各种瑕疵甚至错误。一旦带有错误的新闻见报,轻则让新闻本身的价值受到损害,重则会酿成新闻事故,造成不良影响。编辑是新闻活动的后期阶段,编辑的一大职责就是对记者的稿件进行"把关",确保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到准确无误。本文对编辑如何做好"把关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中央在提出"走转改"要求的同时,也对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和严防虚假新闻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重申这些要求,不仅是提高新闻宣传水平的需要,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爱护。一、怎样全面理解"走转改"要求"走转改"的核心是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事实上,就是要求记者编辑真正沉到下面,到基层去发现新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面文件、新闻发布会和统发材料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零容忍"又称"零度容忍",是指对错误和失序行为绝不姑息。"零容忍"在新闻界就是指丝毫不能容忍虚假新闻以任何理由、任何手法出现,一定要层层把关,群起而灭之。新华社原社长、著名记者穆青。生前对虚假新闻的“零容忍”是全方位的.毫不留情的。对于新闻真实性,他要求做到:不容一点虚夸,不造一点假象,不忘追根探源,不忘观点求证,不忘核对材料,不忘肩负责任。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间,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网络谣言是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源头。如何遏制谣言传播、治理虚假新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作为中国新闻界的行业组织,中国记协高度重视虚假新闻治理,围绕治理虚假新闻组织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家主管部门加强了确保新闻真实性、制裁和防止虚假失实新闻的措施,重要的文件如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就记者采访规则、新闻机构管理职责、虚假报道处理规则等作出规定,形成比较完整的新闻专业规范。主管部门还多次对虚假报道的典型事件作出处理并通报。我修订《新闻传播法教程》时在两个部分予以反映:  相似文献   

17.
李韧 《新闻记者》2008,(1):26-29
真实和虚假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虚假新闻的出现并不奇怪,也不可怕,它是古今中外职业新闻人随时都要警觉的一大问题.在新闻报道中,只有强烈职业荣誉感并严格遵循新闻采集规范的新闻从业者,才会竭尽全力寻找真相,尽最大可能避免报道失误.尽管中国新闻界做出了许多努力抵制虚假新闻,但虚假新闻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从近年来<新闻记者>杂志年度十大假新闻的评选活动中可见一斑.国内研究者对于虚假新闻的成因和防范对策论述颇丰,但对虚假新闻处罚的讨论却存在缺乏可操作性、措施疲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媒体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近几年广播新闻媒体的增多、行业内竞争的加剧,对广播新闻编辑记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之一要求广播新闻编辑记者要具备策划意识。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的发展是媒体领域革新与进步的大势所趋,各类新媒体技术、新媒体设备的应用促进了新闻行业的创新发展.新媒体环境对新闻编辑记者的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记者不仅要完成新闻信息的采集、收集、分析、整理、编辑、发布等工作内容,还要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和主观能动性来保证新闻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全新的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行业对其新闻编辑记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概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适应当前新闻工作需要对新闻编辑记者素质提出的相关要求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