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贾辉 《上海教育》2011,(12):60-6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国外去,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外毕业生到国内来就业,与我国毕业生同台竞技,激烈的国际化竞争要求我国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要求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通道符合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入世对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从大政策、大环境上间接地丰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入世使招生生源全球化、招生手段进一步现代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也使招生工作面临生源争夺更加激励、人才标准国际化等挑战;入世使毕业生就业需要和择业机会增加,同时使毕业生就业面临国际竞争、毕业生就业工作须进一步转变职能等挑战。我们必须应对挑战,用好机遇,加快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需求,调整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加强毕业生永业指导服务,注重招与生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比较研究,把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做强做精。  相似文献   

3.
促进非正规就业: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在传统的正规就业之外非正规就业,是不失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促进毕业生就业模式多样化的另一条途径。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方兴未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并有很大潜力可挖。我们必须采取进一步提高对非正规就业认识,切实转变观念,积极引导扶持;全面保障非正规就业毕业生权益,实现非正规就业正规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提高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能力等措施,促进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凸显。为化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危机,高职院校应当全面认识国际化办学的内涵,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国际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订单的国际化、学生实习基地的国际化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国际化等路径,培养出符合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国际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还应以参与国际就业市场竞争为起点,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国际化办学进程,从而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到就业市场,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同时,我国经济逐渐呈现出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经济常态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缺乏健全的就业保障促进机制,无法为高校毕业生提高切实的就业保障,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高校毕业生建立完善的就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初探普林林就业指导,源于英美,是社会分工和市场就业的产物。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因为市场就业实质就是平等竞争、双选就业、优胜劣汰,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并做好与毕业生市...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和趋势。市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及其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日益突出。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主动出击,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教育理念,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现代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挖掘市场潜力,密切高校与社会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就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呼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质量管理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对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几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经济转轨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供需矛盾,与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连续扩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仍然存在;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适应市场要求,高校就业制度改革以及落后的就业观念,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完善等。  相似文献   

9.
国际视角下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压力。为解决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我们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加强政府就业政策引导,健全毕业生就业预警系统,加强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较普遍地存在,其原因主要是:供求关系错位、人才培养质量达不到岗位要求、就业观念与用人观念保守、就业政策不健全、宏观就业竞争的负面效应所致。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既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通力协作,健全政策、做好就业服务;更需要教育部门尤其是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改革,千方百计提高毕业生质量及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同时也需要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自觉适应。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简要概括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中提出的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针对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需求提出五个具体策略:塑造高等旅游教育品牌,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项目引进,不断提升旅游教育国际影响力;形成中国旅游教育体系,探索输出培训和留学生教育;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提高旅游教育质量;拓展学生海外实习与就业渠道,拓宽学生国际化就业发展路径。对高等旅游教育的国际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来西亚在WTO<服务业贸易总协定>的承诺事项中并没有开放教育服务,但就亚太地区的国家来看,马来西亚是仅次于澳洲与日本,吸引外国学生最多的国家.本文从企业化、私有化和国际化三个维度切入,分析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并就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与马来化的矛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与国际合作办学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与相互影响的关系。高等教育国际化及成功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影响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同样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区域高等学校的国际合作办学,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和规模扩张上的黄金时期,很快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高等教育经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教育机会公平、教育结构、大学毕业生就业等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普及化、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等是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任睿文  徐涵 《成人教育》2022,43(2):88-93
国际化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加坡始终把国际化作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引导思想,通过教育主体的双向国际流动、课程内容和设置国际化、将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本土化、聘用外籍教师和教师海外培训、与国际企业保持双向合作、开展跨国培训项目等策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模式。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可以通过国家层面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相关政策法规、落实各地区发展自主权、兼顾全日制留学生和外籍员工在职培训、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offers unique insights into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graduates’ career progression and social mobility experiences in China. Drawing on in-depth interview data with master-level graduate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erceive that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and better career progression, bu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secured positive employment outcomes. Significant gender disparities exist, as women, both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graduates, are still disadvantaged in terms of occupational attainment and career prospects and report lower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All domestic graduates reported not only positive employment outcomes in the labour market but upward social mobility. In contrast, the majority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reported not having achieved the same level of social status as their parents. Graduates’ differentiated relations to China’s state institutions of Bianzhi, Danwei and Hukou and social connections (Guanxi) heavily influenced their employment trajectories and social mobility. We argue that the participants’ conflicting perceptions are linked to the intense labour market competition encouraged by the sustained expansion of domestic higher education enrolment and amplified by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s. The societal institutions defuse to some extent conflicts over economic interests arising from the marketisation of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key attractor for man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en choosing to study abroad is the prospect of gaining employment in the host country after graduating. From a university’s perspective this becomes an important attraction issue for both maintaining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 well as improving graduate employability. A survey was utilised to explore employment intentions and outcomes of international graduate alumni from two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n = 511 and n = 648). A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the universities has been undertaken in relation to this and rates of unemployment amongst graduates. The study has coined the term Two-step migration intend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graduates and contributes to a gap in the research in relation to international graduate mobility, career intentions and employment outcomes. The findings hav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to overseas markets and can also inform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erms of strategies for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graduate employability.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宗旨。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呈现出层次、学科与地区性不均衡,既有优势与机遇,也存在劣势、面临挑战。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主要由文化基础、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要素构成,学校应从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入手,分阶段培养高职国商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力图通过三年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的现状,分析高职图书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优势,从而提出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发展及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必须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其目的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高职教育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培养思想文化上具有本土根基,国际视野;在专业技能上能够占领高地,能文能武的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围绕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进行高职课程的国际化,关键在于具有高水平国际化素养的高职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