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丽丽  刘巧茹  蒋科 《大众科技》2010,(12):89-89,94
文章制备了溴化1-苄基-3-甲基咪唑[Bzmim]Br和1-苄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zmim][BF4]两种离子液体,以此咪唑类离子液体为介质制备氧化锌纳米粒子。扫描电镜图表明其为团聚的氧化锌纳米棒,X射线粉末衍射图表明其为六方晶系。  相似文献   

2.
以室温离子液体1-丙基-3-甲基咪唑碘(PMII)为电解质,采用Au-TiO2作光阳极,成功制备了金敏化的离子液体太阳能电池。通过对氧化还原对种类,氧化还原对比例、金纳米粒子用量等实验条件的优化,达到了7.6%的光电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介质与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离子液体介质与材料研究是当前化学化工、功能材料的热点领域之一。1998年底以来,我们以发展离子液体清洁反应介质和软功能材料为研究内容,以实现新离子液体的设计与合成,离子液体中无硫酸Beckmann重排反应、非光气异氰酸酯合成、二氧化碳吸收与活化、反应-升华分离一体化,微孔硅胶限制纳米尺度离子液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及离子液体-电化学技术集成等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良好进展。  相似文献   

4.
<正>人们首次合成单分散的纳米二氧化硅是在1968年,等使用氨为催化剂,以醇为反应介质,将正硅酸乙酯(TEOS)催化水解,成功合成了单分散的二氧化硅。作为到目前为止研究最多的单分散体系之一,单分散的二氧化硅因其特殊的表面性能和易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的特点而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单分散二氧化硅粒子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5)
近年来,计算材料科学发展突飞猛进,利用计算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新材料的设计也成为探索复合材料的主要方式。在本文中,提出利用纳米二氧化硅作为PMMA基体的增强体,从而克服PMMA力学性能不良的缺点;对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增强与PMMA基体的相容性,增大分子间作用力,进一步提高力学性能。本文主要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方法,对纯PMMA、PMMA/Si O2复合材料和PMMA/改性Si O2复合材料体系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6.
由同样元素组成的纳米二氧化硅,自身特性不同,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和毒性也会不同,在纳米二氧化硅的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充分了解纳米二氧化硅的自身特性对其生物学效应和毒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纳米二氧化硅自身特性对其安全性评价的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更科学准确地进行纳米二氧化硅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由珀杜大学的工程师和芝加哥大学的物理学家领导的研究组发现了水滴形成的奥秘,这可能带来制造纳米尺度的纱线、电线和粒子的新方法。珀杜大学化学工程教授奥斯曼·巴萨兰说,这些纳米尺度的纱线、电线和粒子有数不清的用途,包括制造新的复合材料、电路和药品。在一个喷墨打印机里,液体珠子是怎样在喷嘴处形成的呢?研究人员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得到了这一新发现。一个已经被广为接受的观点认为,不论是何种液体或气体,这些液体珠子或气泡脱离喷嘴的方式都是一样的:在珠子的形成过程中,该液体或气泡通过一个极薄的部分与喷嘴相连,该部分会变得越来…  相似文献   

8.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Fe3O4粒子,以3-氨基丙基一三乙氧基硅烷(3-APTES)为表面功能化基团,制备了氨基修饰的纳米Fe3O4吸附剂并用于含氟废水处理。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其吸附氟离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氟离子浓度为20mg/L,溶液pH为6,吸附时间1.0h,吸附剂投量5g/L时,氨基修饰的纳米Fe3O4。对氟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5%,比未修饰吸附剂去除率提高27%。  相似文献   

10.
针对粉煤灰陶粒轻骨料混凝土水泥用量偏大、强度偏低的问题。本文将粉煤灰、矿渣粉、纳米二氧化硅三种工业废弃物作为矿物掺合料应用在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配制中,重点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及掺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粉煤灰陶粒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顺序为:纳米二氧化硅矿渣粉粉煤灰,其中单掺纳米二氧化硅(5%)效果最为显著;复掺粉煤灰(10%)、矿渣粉(15%)和纳米二氧化硅(8%)对水泥浆强度发展有良好的超叠加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混凝土试样进行微观分析,找到了矿物掺合料影响粉煤灰陶粒混凝土强度的微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纳米二氧化硅的用途非常广泛,常见的制备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微乳液法等。本文综述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温度对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的影响和离子液体回收问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浓度测定,得出温度影响效果和回收问题的结论。离子液体在溶解纤维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点,而环境条件对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的效率有较大影响,温度变化的影响最为突出,离子液体如何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最大效率的溶解纤维素,同时实现离子液体的循环利用还是一个难题。通过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为物理溶解过程,得到的产物保持了纤维素结构,离子液体可实现回收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3.
离子液体的生物相容性及在生物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芬  何军邀  王普  郑书香  王荣柱 《科技通报》2011,27(2):161-165,176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催化反应介质,与传统有机溶剂相比,表现出独特的性质和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本文从离子液体对微生物细胞的毒性及离子液体中酶的特性阐述离子液体的生物相容性;按照不同反应体系综述了离子液体介质中生物催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包括离子液体/超临界CO2双相体系,疏水性离子液体/水两相体系,以及含亲水性...  相似文献   

14.
<正>当颗粒直径达到纳米水平的时候,它们会具有一些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比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就不导电了;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却开始导电。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纳米银粒子的一种新现象:这些银颗粒形似水滴,可任意变换形状,但其内部却可以始终保持着完美稳定的晶体形态。  相似文献   

15.
离子液体主要有阴阳离子组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起到催化反应的进展,对化学反应起到保障作用。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研究具有一定的发展历程,其研究成果对工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催化反应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完善离子液体的基本职能,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主要从离子液体的分类以及特点、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离子液体催化反应应用研究进行阐述离子液体催化反应,希望能为研究离子液体催化反应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外界条件转变时,可逆乳状液可在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之间可逆转化,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针对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对"纳米二氧化硅与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稳定的乳状液"的性质有一定影响。在乳状液稳定方面,改性纳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稳定性高于改性微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在乳状液可逆转相性能方面,"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与"表面活性剂/微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均能表现出较好的可逆转相性能。  相似文献   

17.
热是什么?     
热是物质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的不规则的运动。分子是极小的粒子,它的直径不过一亿分之一厘米,一升空气约含有三百万亿亿个分子。空气分子是杂乱无章地运动着的:它们不断地运动着,向各个方向运动,并且彼此碰撞,碰撞以后就改变了原来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固体的粒子(原子、离子)不像空气分子那样自由,它们在一定位置附近向各个方向振动着。这位置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不变。液体分子也是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但是这位置在很短时间内就要改变。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分离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相对友好的溶剂体系正在被人们认识和接受。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具有更宽的液态范围和几乎可以忽略的蒸汽压,并且可以重复使用,这在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在明确离子液体替代传统溶剂是发展的必然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离子液体的定义、性质、组成、制备方法,以及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分离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纳米粒子是直径在10亿分之1米的细微粒子,用纳米粒子制作的材料有许多独特的性质,正在广泛地普及到社会上的各个行业中。然而最近美国科学家发现,纳米粒子可能会让我们生病。他们对两种常见的纳米材料——二氧化钛纳米磁疗和碳纳米管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如果人的肺部吸入这些纳米粒子,会引起肺部的炎症和纤维变性。虽然纳米粒子很细微,少量吸入不会造成麻烦,但是一旦生活中广泛使用纳米材料,我们就很容易因纳米材料而出现肺部疾病,此外,皮肤、眼睛和食道也可能会接触到纳米材料,也有受到损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气体选择性溶解与吸收性能.为气体的分离与纯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将离子液体固定到聚合物或多孔无机载体材料中.得到的固定化离子液体兼具离子液体和载体材料的优势.用于分离过程时有利于提高气体吸收与脱吸速率.增大气体吸收量甚至选择性,更易工业化,因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固定化离子液体——离子液体颗粒和离子液体膜的制备及其在气体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