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莎 《华章》2012,(13)
元朱德润有《存复斋文集》以及《存复斋续集》传世,《存复斋文集》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成化十一年项璁刻本,后世流传的版本皆源于此.然《存复斋续集》则是后来涵芬楼重印《存复斋文集》时意外发现.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存复斋文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及《存复斋续集》的成书进行探讨,兼论此文集的集外佚文情况.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延平湖城区 7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结果 ,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l— 1 999)为评价标准 ,对延平湖城区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据此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现存魏了翁文集主要版本凡四种,即宋开庆元年刻本、明嘉靖初锡山安国铜活字本、嘉靖三十年邛州吴凤重刻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以完整性而言,安国本最全;以文字内容而言,宋刻本最精。吴凤刻本、《四库全书》本则恣意妄改,留下了步步陷阱,使用时必须万分谨慎。虽然安国本、吴凤刻本、《四库全书》本在纠正浅显文字错误时可资参考,也并非全无是处,但总体校勘价值有限。民国年间印行的《四部丛刊》初编本,系影印乌程刘氏嘉业堂藏宋开庆元年刻本,而以安国本补缺,虽仍有残缺,错误较多,难言精善,然兼取宋本之精、安本之全,合二为一,珠联璧合,遂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版本。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拾遗》收录了《聊斋》创作较早期的部分稿作,为补青柯亭刻本的缺漏而定名"拾遗"。编者出于政治上和编辑上的考虑,对稿作进行了一定改动。《拾遗》对研究《聊斋》创作史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清著名学者、文人邵懿辰,死于太平天国之乱.其生前未能系统整理自己的诗文作品,均赖其同辈友人与家族后人的努力而逐渐完善.同治八年潘祖荫安顺堂刻本和同治十年丁氏八千卷楼刻本,是邵懿辰诗集的两种早期刻本;同治四年吴棠望三益斋刻本,是邵懿辰文集的早期刻本.邵懿辰长孙邵章将诗文合刻,形成了光绪三十四年的《半岩庐遗集》本,后经补订而形成民国十一年的《半岩庐所著书》本.其间又有抄稿本数种,与刻本一同构成了较为复杂的版本系统.且仍有散见邵氏书札27通,是各种诗文集版本均未收录的佚作,其价值须加发掘.  相似文献   

6.
日本室町时代五山禅僧月舟寿桂(号幻云)曾编辑《三体诗幻云抄》,其中收录了王维诗的注释,这使得我们得以看到15世纪到16世纪日本五山禅林流传的王维集版本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当时日本广为流传的《王维集》版本之中,应有现在中日两国都没有见到的宋版《王维集》。这部版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王摩诘文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王右丞文集》有所不同。此外,元刻本《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是目前的海内孤本,《中华再造善本·集部·金元编》存其影印版本,因无"帮手",无法确定其刊刻年代,但在《三体诗幻云抄》中明确记录了这部版本的刊刻时间、刊刻人信息。  相似文献   

7.
自明以降,刘基文集递相刊行,版本繁多.盖于明初,刘基文集先以单行本形式梓行于世,如《覆瓿集》、《郁离子》、《写情集》、《犁眉公集》等,嗣后,诸单刻本被统汇一集名《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二十卷世代相传,不断翻刻,先后有成化本、正德本、嘉靖本、隆庆本、崇祯本、康熙本、雍正本、乾隆本、四库本、光绪元年本、光绪二十六年本、四部丛刊本、民国五年本、万有文库本等流传于世.其中有不少版本因年代久远,于今已成孤本,对一般读者而言已很难见到.熟悉版本是刘基研究的“第一要旨”,笔者于年初游学京师,承蒙各大图书馆的鼎力相助,有幸一睹刘基文集诸版本之全貌,遂成此叙录,庶几同好于中获益一二亦未可知.  相似文献   

8.
崔与之著述版本源流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存有崔与之文集刻印本,后已不传。元人李肖龙编有崔与之《言行录》三卷,流传至今。现能看到的崔与之文集最早是明代刻本,分为二种系统:一种是崔?系统,一种是唐胄系统,两种系统内容大体相同,均为《言行录》、奏议、诗文及诸家题咏,明以后各种版本均源于此两大系统。  相似文献   

9.
《玉壶清话》是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一部野史笔记。其内容主要记载君臣行事、礼乐文章、四海见闻等,此书从宋初至熙宁间诸文集中辑史闻杂事而成,为我们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提供了珍贵资料。该书版本较多,流传较广,从《说郛》本到《知不足斋丛书》本,从刻本到抄本,通过对其版本源流的考证评述利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吴师道乃元代颇有成就的大学者,在学术史、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且于文学亦有造诣。可惜历来很少有人涉及,其文集后世流传不广,影响了吴师道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吴礼部文集》的版本源流作出考述,嫠清其系统,认为《吴礼部文集》有四个版本系统。是书元刻本,乃世间仅存者,本有脱叶,今入藏日本静嘉堂文库。乃后世诸多钞本之祖本。流传颇广者,乃王士禛写本。明棉纸蓝格写本,与元刻本不同,出自原稿,竟体完整,又以吴氏所藏家稿校定,又经傅增湘校勘,不独在各钞本之上,抑更在元刻之上,今收藏于台湾中央图书馆。《全元文》第三四册收录吴师道文十七卷,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礼部集》为底本,未能吸收前人的校勘成果,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1.
《中华再造善本》与《续修四库全书》均影印《广舆图》,二者版本著录不同,《中华再造善本》著录为"万历七年钱岱刻本",《续修四库全书》著录为"嘉靖四十年胡松刻本"。本文通过《广舆图》嘉靖、万历刻本的版本特征的梳理,认为二者影印底本应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嘉靖三十四年前后的初刻本。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玉堂杂记》四库单刻本的渊源,本文采用校勘学的基本方法,比对现存各种版本,透过异文信息,发现四库单刻本与《百川学海》本系出同源,厘清了《玉堂杂记》的两个版本系统,进而考证了单刻本系统的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13.
分析闽北延平方言量词的语音形式、组合方式、句法特点。认为量词分为单音与分音两种形式,这与延平方言大量存在分音词有关。丰富多样的量词组合方式与方言自我创新和语言接触有关。数量短语后置的句法特点所体现出的存古性与闽语语音存古性一致,它与延平方言语言系统内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桃花扇》在民国间除刻本外,还有更多其他形式的版本,可以分为无标点本和标点本,标点本在断句时多使用新式标点符号。《桃花扇》民国间的版本多数载录了刻本中的序跋、题辞和孔尚任所作的《小引》等多篇文字,绝大多数载录了刻本中的批语。这些版本尤其是标点整理本促进了《桃花扇》在当时的流传和接受,促进了当时对于该剧的评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现存徐铉《徐公文集》中有两处干支纪年错误:《唐故印府君墓志》中的"丙寅"当为"甲寅"之讹,《邓生诗序》中的"丙子"应是"戊子"之误。这两处错误在《徐公文集》的宋刻本中就已存在,历来各种版本相沿不改,清末以来的各家校勘记亦未指出。《徐公文集》附录中收有二题六首李至诗,《全宋诗》失收。其中一首《左散骑常侍东海徐公》被四库馆臣误辑入宋庠《元宪集》,《全宋诗》沿袭此误,此诗实为李至《五君咏》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明代《三国志演义》版本演变中,福建建阳刻本呈现出多种面貌,版本数量多,文本风格各异。成为明代《三国志演义》版本中独具特色的一枝。本文试图分析这些建阳刻本的文本特点,从文本比较中看出刻本之间的分化,并试图探索《三国志演义》的早期文本面貌。  相似文献   

17.
马其昶《抱润轩文集》有民国十二年刻本22卷,乃马氏最后手定本,另有潘勖校录的宣统元年石印本10卷。民国刻本与宣统本在体例与收录文章上多有异同。点校马氏文集,当以民国刻本为底本。  相似文献   

18.
田慧 《文教资料》2021,(3):41-43
《古文观止》是吴楚材、吴调候于康熙三十三年编的一部古代散文选本,自刊刻以来,广为流传,版本情况纷繁丰富。随着时间迁移,《古文观止》的版本和性质也随之发生演变。本文将其版本的流变分为三个阶段,即清刻本时期、民国刻本时期和新中国版时期,分别对这三个时期《古文观止》的版本、性质流变情况做简要述略。  相似文献   

19.
南京图书馆所藏(清)江永《近思录集注》"清乾隆刻本"的著录,《江永〈近思录集注〉版本源流考》一文关于"清乾隆七年江永《近思录集注》原刻本"考订有误,此刻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清嘉庆十二年刻本江永《近思录集注》,应是同一版本。  相似文献   

20.
今存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三卷,自清迄今的版本目录学家多误以为是南宋中期刻本。根据宋人的各种文献记载考察入手,再结合鉴定古籍版本所使用的避讳等方法,进行多重论证得出宋蜀刻本的刻印时间应该在北宋中叶即宋英宗时期。唐代王士源编定本《孟浩然诗集》三卷本是宋蜀刻本的祖本,但它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已经不是王士源本的原来面目。宋人刘辰翁对宋蜀刻本进行批点后,在明代广为流传,先后有顾道洪、李梦阳、袁宏道、毛晋等人批评、参校的多种刻本出现,显示出宋蜀刻本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