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从民族精神视角解读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该书认为,邓小平弘扬和培育的民族精神,既源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批判继承后又超越了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成为激发人们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推动中华民族继续前进、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精神动力。该书构架新颖,科学合理,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具有创意。  相似文献   

2.
高中美术作品鉴赏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大量作品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发展的历史作用入手,阐述了建设先进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现实意义,概述了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提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4.
高中美术作品鉴赏重视民族精神教育,既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高中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大量作品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高中美术鉴赏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格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合格接班人。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邓小平精神是其精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是发扬爱国主义,培养奋斗开拓创新精神,拒腐防变,为创造先进文化,培养“四有新人”服务。  相似文献   

6.
路阳 《教育与职业》2007,(15):95-9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要进行政治理论课教育,同时需要不断加强校园各种教育载体的建设,让年轻学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充分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7.
关于高等院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能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意识,还是抵制不良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在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不断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二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三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处处渗透对学生的民族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浅析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发展动力,整合全民族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结合时代精神,并讲究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将民族精神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融会。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弘扬和培育当代中国民族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是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源和人才库,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自然又承担起继承民族传统、创新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现代大学应该结合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育富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国家精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是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动力源和人才库,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自然又承担起继承民族传统、创新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现代大学应该结合自身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培育富有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国家精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对民族精神具有深厚的涵养与孕育作用,文化认同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和前提。多元文化并存下的文化激荡和碰撞,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文化认同危机,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相关部门尤其是高校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借鉴和吸收西方文明成果,扩大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通过强化文化认同,促进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基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目标度重视当前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道德体系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长远保证。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们要实现现代化,不仅要积累强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要丰富和培育优秀的民族精神,要深刻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继承传统,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5.
时代精神是一种超越于个人的精神.当前大学生时代精神存在弱化与缺失的倾向.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时代精神的科学内涵,提出高校要坚持主旋律、加强宣传工作、继承优秀文化成果、大力开展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效途径,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论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信念和道德的总和。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稳定性、先进性、认同性、影响性和倡导性。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励民族发展动力,整合全民族价值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充分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融入时代精神,并讲究培养教育的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利用高中语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本文基于阐述民族精神的内核,分析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现,探讨民族精神的价值体现,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念,助推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凝聚和激励民族生命力的精神力量。从静态看,民族精神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积极、进步、充满进取意识的、优秀的方面,有时又被称作文化精神;从动态看,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往往与时代精神黏合在一起。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重视自己的民族精神并以优秀文化传统来培育自己的人民,就是强化自己赖以生存的团结、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把时代精神熔铸在民族精神之中,对于当代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把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完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丰富内涵。在新时期,培育和发展民族精神的途径和对策:培育民族精神要继承民族优秀文化;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要用民族精神培养时代精神,应将民族精神的培育纳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应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精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科学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