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丰富认知经验,发展探究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幼儿的认知经验与能力是在一系列的感知探索活动中逐渐获得和发展的。“电”存在于幼儿生活周围,它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更好奇。熟悉———因为他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陌生———因为没有成人的引导,他们对“电”的认知经验是知之甚少的;好奇———是因为“电”存在于幼儿生活周围,对于这一熟悉现象其中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却使幼儿大为不解。诸如:“怎样让电珠亮起来”、“怎样让喇叭响起来”等问题塞…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开始。”在户外活动时,小朋友对“影子”和“我”的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于小朋友提出的很多疑问设计了本活动。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对事物、现象的明显特征与变化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感受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积累感性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活动准备1.录像准备(户外分组合作):“画影子”(两人或三人一组,合作轮流用粉笔在影子形成的地方,以绘画记录的形式,分别将早上、中午、傍晚三个时间段的影子轮廓画下来);2.手电筒一个、指偶、一枝铅笔、一个杯子…  相似文献   

3.
<正>《纲要》指出,科学领域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所以本次活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了解膨胀现象,关键是对生活中的膨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一、关注生活,从价值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  相似文献   

4.
<正>《纲要》指出,科学领域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所以本次活动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了解膨胀现象,关键是对生活中的膨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一、关注生活,从价值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扩大幼儿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正>《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而探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方式,怎样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探究内容?怎样使科学探究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怎样让家园协作,共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初浅的统计知识记录和表达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面对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众多零乱的信息,幼儿分不清主次,不知如何表达。例如,我们发现幼儿对身边的影子十分感兴趣,就抓住这件事情,生成探究活动,让幼儿用手电筒去探究小球影子的秘密。在探究过程中,他们观察到小球的影子一会在球的下面,一会在球的左边,一会又在球的右边;有时候影子很长,有时候影子又很短;手电筒动,影子就跟着动等等现象。我们非常尊重幼儿的点滴发现,因为这能激励他们进行更执着的探索。经过多次实验后,一些幼儿拿起了…  相似文献   

7.
种植活动蕴含的教育契机无法用言语表达。如何有效地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呢?一是游戏让种植活动富有趣味;二是在观察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是记录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成效;四是在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五是在合作探究中收获成长。要学会“等待”、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开放的探究场所,引导幼儿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种植活动中和孩子一起体验、探索、收获,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幼儿的科学教育就是要精心呵护和培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幼儿园探究性教育活动的实施能充分体现教育发展的新理念,也能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从而引领幼儿步入科学领域的殿堂。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活动以幼儿为主体,以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和现象为内容,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思考猜测、交流分享,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为幼儿进行说明性讲述做好了认知准备、经验准备,极大地发展了幼儿进行说明性讲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记录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和记录能力都很有限,记录对他们来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如何让小班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记录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纲要》指出:“教育生活内容要贴近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能看到影子。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的变化,都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探索影子秘密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幼儿亲自去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因此,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在亲子活动中,很多时候需要成人与孩子进行交流,提问是交流的重要方式。怎样向孩子提问呢? 一、探索性提问问要问到点子上。要做到这一点,家长把要求孩子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发问点。例如:在亲子活动“会变的影子”中,家长可以设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为什么影子会变?”让孩子顺着问题探索影子的秘密,获得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二、启发性提问家长的提问是为了引起孩子的思考。为此,家长的提问必须要有启发性。这样的提问才能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有雾的早晨,家长便可以这样提问:“咦,今天我们家前面的房子怎么不见了?”以此激发幼儿探索“雾”的积极性;“你知道雾是那里来的?”以此启发幼儿思考雾的成因;“太阳出来后,雾怎么会慢慢看不见了?”进一步引导幼儿追寻雾消失的原因,逐步激活幼儿的思维,激起幼儿智慧的火花。三、趣味式提问孩子的注意力易转移,易激发。因此,家长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以激发幼儿想知道更多有关知识的欲望。如:“鱼睡觉时,闭眼睛吗?为什么?”“人用鼻子呼吸,鱼用什么呼吸?”“鸡有耳朵吗?”“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行走、生活?”“企鹅为什么能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个个有关动物的问题深深地  相似文献   

13.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明确指出:“儿童是主动学习者”,主动学习才能使幼儿获得良好发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努力改变“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教、幼儿记”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动手、动口、动脑,主动积极地去活动,去探索,去发现。一、让幼儿多动手设作在科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组织幼儿参加活动,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各种尝试,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如每人一根粉笔,在阳光下互相画影子,早、午、晚在同一个地点画三个影子,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指导思想“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磁铁的奥秘”截取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住,有时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具有递进性的幼儿探索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二) 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5.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16.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科学领域提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的目标,虽然我园的大多数幼儿来自农村,但是系统的探究活动经验依然是缺乏的。因此,本研究将以我园的种植园——笋芽乐园作为研究载体,开展种植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旨在通过劳作、探究、互动,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17.
郑晓珍 《家长》2022,(34):177-179
<正>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能激发幼儿的逻辑思维,通过趣味性的实验、探究性的操作强化幼儿能力,促使他们主动挖掘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意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大班幼儿综合素养较强,面对生活中的情境、现象有极强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幼儿教师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不同视角构建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强化大班幼儿的科学素养及探究精神。笔者将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对大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董跃 《辽宁教育》2013,(6):67-68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科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那么怎样使科学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科学活动游戏化呢?  相似文献   

1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在以往的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技能,至于可操作性及幼儿的需求、兴趣很少顾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利用幼儿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教育,把科学教育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最近,我班有一幼儿带来一个手转塑料陀螺,引起了很多幼儿的好奇,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玩。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发出疑问:“为什么我转得慢,你转得快?”“我怎么转不起来呢?”“呀,转快了,陀螺上的四个角变成一个圆啦!”……为了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生成了此次活动。我尝试让幼儿使用记录的方式,从预测———观察———记录———讨论———进一步发现,整个过程由浅入深,步步紧扣,从而激发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