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必暗示 有位老师教学求组合图形的周长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板演:求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一位学生开始列出的算式是:4×4—4×3.14÷2,老师发现后,走到学生身边,用手指沿图形的周长指划了一圈,暗示学生将“-”号改成了“+”号,将乘数“4”改成“3”,这题就这样“圆满”地解决了。 笔者以为,教师的这种有意暗示是教学的一大失误。学生开始出  相似文献   

2.
情景:"圆的周长"测量周长老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形物体,四人一组,测量圆的周长。学生操作。大多数组中是一两位同学唱主角,其他做配角。少数组里的同学显得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交流测量方法和测量数据。一位同学在回答,其余同学仍高举着手,盯着老师。  相似文献   

3.
读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知识不是授受给学生的全部知识,还包括教师掌握的知识和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共同创生的知识。有一位教师执教北师大版第一册语文第七课《早操》,在熟悉的卡通人物丁丁和冬冬的引导下,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完“小学生”、“小露珠”、“小鸟儿”、“小蜜蜂”、“早操”等生词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了一系列读书活动———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后,学生尝试性地自读课文,总结出自读课文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爸爸妈妈,可以通过拼音拼读。接着,老师指导学生练读课文。…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数学》第5册的内容,作为新课改后的一节典型课,它成为公开课的宠儿而被反复使用。在多次听课中,我们却发现不少执教老师自己并不明确到底什么是周长,尤其对于边线的认识较为模糊。  相似文献   

5.
苏贤科 《湖北教育》2000,(12):38-38
布备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圆的周长》教学中,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课前——复习旧知,自制学具,动员学生参与 学生已经学习过求正方形的周长以及圆的有关知识(半径、直径等)。教学圆的周长前,动员学生自己动手用硬纸片剪3~4个直径各异的圆纸片(并标示出直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是的,只有贴近生活实际的习作指导才会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一堂习作课上,我的同事章老师用了十多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写一篇习作。在这十多分钟的时间里,章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电视或报刊中的卡通人物,然后让学生把这些卡通人物嫁接到现实生活中来,想象它们都会干些什么,它们之间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我最欣赏的就是章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嫁接  相似文献   

7.
一本小学六年级数学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环形外圆半径8厘米,内圆半径5厘米,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小学生计算环形面积可以,但计算环形周长却百思不得其解一位学生便求教于老师:“环形周长指的是什么?”老师被将了军,就请教同事。该校教师们对这题的计算结果有分歧,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一部分老师认为,周长应是一周之长、一圈之长、外围之长。外圆和内圆虽围成了环形,但它们的和并不是一周,不能称为周长,因此外圆周长就  相似文献   

8.
案例: 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形成网络,教学按照预设顺利地进行。在提高练习阶段,安排了这样一道题: 把一个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发现周长增加了4分米。原来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分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相似文献   

9.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问学生:“怎样量5分硬币的周长?”学生通过预习会回答:“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知道此5分币的周长。”教师在肯定此方法后又提出:“怎样量啤酒厂的圆形大水池周长?”可能学生会说:“用皮尺绕水池一周.即可量出水池的周长。”教师继续提出:“用绳子绑住粉笔头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也是圆.又怎样量此圆的周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老实说,星星姐姐本人以前曾是一位“长发妹”,现在剪了短发,但我还是很怀念长发飘飘的日子。卡通人物里面,我喜欢的也总是长发的人物。现在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长头发还是短头发?  相似文献   

11.
《骆驼和羊》一课的最后一句是:“你们俩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这句话是全文中心的点睛处,也是课文的重点,更是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长处”和“短处”的意思后,出示了三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长处”和“短处”两个词分别填在相应的空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一:教学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学生思考后.有的说:“今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有的说:“这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有的说:“是世界环境日。”可这些答案都被老师一一否定了。看到学生实在猜不出来。老师提示说:“今天是一个和老师有关的日子。”终于有一个学生说!“是老师的生日。”  相似文献   

13.
【第085题】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有个学生问:“既然通过测量就可以确定周长与直径的近似比值,为什么还认为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果?”该怎样引导学生?(河南省安阳市健康路小学唐晓红老师供题)  相似文献   

14.
创造出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我们每个老师都梦寐以求的教学境界,但是生成和预约是密不可分的,好的预设为学生的发现、生成提供了“沃土”,不好的预设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创新力,案例一《什么是周长》教师A:初步认识完周长的概念后,教师安排了三个小环节加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环节一:指出下列物体的面的周长:黑板面、桌面、叶面等。  相似文献   

15.
教了十几年的数学,虽然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一些失败的教训,其中有三次失误,回想起来仍懊悔不已。2001年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接一位退休老师的班,教六年级数学。当教到“圆的周长”这一节时,有个学生问我:“陈老师,整圆的周长会算了,半圆的周长该怎么算呢?”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抽象画美术老师要学生画抽象画 ,某学生交了一张白纸 ,老师问 :“画呢 ?”学生答 :“这就是画。”“你画的什么 ?”“牛吃草。”“草呢 ?”“被牛吃完了。”“牛呢 ?”“吃完草 ,走了。”独角羊某小学老师为了让学生记住“羊”的写法 ,便解释 :“这个字上面有两点 ,就像羊的两个角 ,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它们丢了。”第二天 ,就有一个学生偏偏把“羊”字写成“羊”字 ,老师问他 :“羊字上面的两个角呢 ?”该生振振有词道 :“这是独角羊。”最大的东西老师问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 ?”学生回答 :“眼皮。”“为什么 ?”“只要眼睛一闭 ,全世界都…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课堂中能巧妙地设疑、显疑、激疑、释疑,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一、复习旧知──设疑“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习动机。教师有意识将“疑”设在新;日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使例题能顺利地进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课始就问:“老师这里有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如果要围成一个长方形,你该挑哪些小棒呢?”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老师抓住旧知,找出例题的生长点,为例题的教学铺路架桥。二、尝试练习──显疑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18.
无效的情境     
案例诊断【案例】“认识周长”师:(出示一个信封)“小朋友们,请猜猜看,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不得了,学生们一个个争着举手猜,他们的回答更是五花八门,有说玩具的,有说尺子、铅笔等学具的,也有说糖果的,可是一个个回答都被老师否定了。学生猜不着,老师更着急,没有办法,只好自己  相似文献   

19.
大隆之约     
“卡隆!”“是我们常州的卡隆!”“那是米老鼠呀!”“快来看,吹泡泡了!”卡通动漫中生动、可爱的形象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他们把和卡通人物一起拍摄的照片拿来和同伴一起观看,并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你一言,我一语。晨间活动、游戏活动中小朋友们讨论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动物,园内形成了“卡通动漫热”。  相似文献   

20.
为使学生学好《圆的周长》,教学时,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应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圆的周长。圆的周长不是直线段,不好用直尺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应按课本介绍的方法做好一个实验:用硬纸剪一直径为1分米的圆,在米尺上滚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