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再创造”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根据课堂实践总结经验。数学“再创造”是一种教学策略,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让学生更多更好地经历数学“再创造”的过程,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培养学生有数学“再创造”的信心,激发学生数学“再创造”的动机,发展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认为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再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者发现规律。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或规律往往是以静态方式呈现出来,它往往略去了前人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如果教师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  相似文献   

3.
周美玲 《福建中学数学》2003,(5):F002-F002,3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Freudenthal提出了“再创造”的教学理念,所谓“再创造”,就是要求课程设计者和教师,不是将数学当作一个现成的体系来教,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注意,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数学.它意在改变以往学校数学教育以教师教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体系为主的做法,提倡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通过创造数学来学习数学. 1 为什么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再创造”的思想? 这主要是基于数学学科产生发展的自身特点以及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建构主义学习理念. 数学的一个特点是它有很强的结构体系,这是数学家…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数学教育的观点来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对学生和数学家应该同样看待,让他们拥有同样的权利,那就是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学习过程必须含有直接创造的侧面,即并非客观意义上的创造而是主观意义上的创造,即从学生的观点看是创造。”根据不同的教材的特点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有着不同的层次性;不同年龄或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再创造也有它的层次性。现从两方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开展“做”、“议”、“探”,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才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认识体验.  相似文献   

6.
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荷兰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HansFreudenthal)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再创造”数学教学基本原则,他认为数学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学生的再创造学习是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中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可见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习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再创造学习方式决定了再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让再创造学习方式融入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师需要回答的实践性问题.培养学生再创造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数…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从而实现数学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体验数学的情境 “体验数学”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即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经历这种再创造或再发现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体验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通常我们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理勰、反思的过程称为“做数学”。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果能将“做数学”的理念引入到优化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韩卫东 《山东教育》2003,(11):28-29
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曾反复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探索、发现知识,从而学会创新学习呢?下面谨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谈一下粗浅看法。一、创设猜测情…  相似文献   

11.
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等,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的力量,让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再创造学习是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再创造学习方式决定了再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让再创造学习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为学生的再创造学习创设合适的条件,提供自由广阔的创造天地,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的再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  相似文献   

13.
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索的“建构者”.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既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存在大量把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泛化、形式化的现象.本文结合几则教学案例,从建构的角度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自主探索活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吕金远 《辅导员》2010,(10):60-60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面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让学生在观察、  相似文献   

15.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是“有指导的再创造”.这与波利亚的“对学生的帮助最好是顺乎自然”观点完全一致,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利用再创造的原则按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内容;二是如何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去发挥数学资源的再创造价值.两者之间相互并存.数学教学的目...  相似文献   

16.
孙年爱 《考试周刊》2009,(27):73-7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再创造的能力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学习完一节数学知识后,让学生由此联想本节和以往学的数学有异曲同工之处,并练习把它们综合编题。  相似文献   

18.
有效学习包括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老师的教学从普遍的“操练式”教学改为“有效教学”那么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上面的四要素,从而激起形式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模式,创设让学生可以思考、探索、发现的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思维活动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最终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能促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20.
王清宇 《云南教育》2005,(20):33-34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教育的价值并非单纯地通过积累数学事实来实现,它更多地通过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条理化,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等活动来实现。”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的自我组织”的过程,也是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还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即对已学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进行重新组织、编码和提炼,主动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的经验和方法,体验数学知识内蕴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情感,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