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听说,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采编平台"(以下简称"新闻采编平台")已在其属下的《京郊日报》运行一周了。新的"新闻采编平台"有什么新思路,与原来的采编系统有何不同,平台具有哪些新的亮点,实际运行情况如何?业界同仁对此都十分关注。5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08,(11):10-10
本刊讯 11月27日,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京报集团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交流研讨会在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厦举行。本次会议围绕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在当日验收通过的“新闻采编软件集成项目暨京报集团全媒体复合出版系统”进行交流,共有来自新闻出版总署,京内外各大新闻媒体以及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领导、技术专家、技术主管约6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一代采编平台,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大方正合作开发目前,该系统已在《京郊日报》上线使用,近期《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也将上线使用。  相似文献   

4.
“采编规范小册子”不再只是传统媒体记者、编辑专属之物,如今,新媒体平台也纷纷通过建章立制的方式向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迈进.2015年,国外新闻聚合类网站BuzzFeed发布了《新媒体编辑标准与伦理指南》;在国内,搜狐新闻也发布了基于移动平台的新闻操作标准《搜狐新闻采编规范(2015版)》.  相似文献   

5.
周薇 《采.写.编》2016,(3):102-102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新闻采编工作也需要“众人拾柴”,加强新闻采编团队的团队精神建设,有助于每位队员发挥聪明才智,提高新闻采编效率,制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新闻采编工作是一项重复且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完成需要充分依靠新闻团队通力配合。而队员间的团队精神对于新闻采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只有加强团队精神的构建,才能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于新闻生产社会学的概念框架,基于百余位国际知名学者和业界高管的预判,运用主题分析法归纳出2024年的全球新闻传播新趋势:“超级大选年”政治传播的数智化迭代、平台与地缘“紧张关系”的互型互构、“横向”新闻采编室中“新质生产力”的开发、深度数智时代的传播价值论重建,以及传播共同体的意义网编织。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在对新闻进行采集加工制作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我们姑且称这种思维方式为“采编思维”。采编思维,是报道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对广播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看,新闻采编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正确反映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从而,在新的发展时期,起到宣扬进步潮流、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新闻采编工作。新闻采编工作也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全面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特别在具体的采编实践中,应当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科学的采编思维。其中主要包括立体思维、创新思维、贴近思维和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新媒体行业呈快速发展趋势,影响群体越来越大。网络为信息快速传播提供土壤,也为新媒体平台构架桥梁。本文首先讲述新媒体平台下新闻采编的内容创新重要性,其次,讲述目前新闻采编创新中发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一些新闻采编创新策略,希望可以促进新媒体行业发展,深化行业改革。  相似文献   

9.
新闻成本是新闻生产中的基本要素。以较少的成本投入来获得超量的价值,是新闻成本运筹的法则。导入新闻成本的运筹机制,可以激活采编层面的效益动机,为实现媒体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平台,让加快媒体发展的“源泉充分涌流”。本文结合新闻实践,论及了新闻成本运筹的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社局域网是2003年底随新大楼落成一并投入使用的。从此,日报、晚报的新闻采编基本告别了“纸与笔”,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为了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我社在建设好服务于新闻采编和出版的两个系统的同时,又先后建起了内部办公系统(含财务)、广告经营与管理系统、远程办公系统。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拓展局域网空间,为职工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学习、业务研讨与交流、公共政务信息与资料查询,搭建了3个优质服务的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罗银生 《出版广角》2017,(20):53-55
文章以2014年第七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入选的27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期刊“两微一网”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情况.数据表明,大多数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己开通了一个或者多个数字出版平台,但在平台建设及内容生产和运营上还有待加强.文章认为,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数字出版采编队伍建设、平台融合和平台品牌化运营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图书馆工作的发展趋势和新闻采编人员需求新特点,阐明报社图书馆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新闻采编人员服务效益最大化的观点,即让新闻采编人员最便利、最“自由”利用图书,并获得最好的效益。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央视新闻”微博,从2012年11月1日在新浪微博正式上线至今,一直在新浪媒体微博影响力排行榜上稳居前三位.以微博为先导的新媒体成为中央电视台在传统电视、国际视通对外发稿平台之外的第三个发稿平台.“@央视新闻”作为台网融合的新媒体先锋,其采编制度、实现方式与管理运行办法,成为电视媒体实现社交化转型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4.
陈卫星 《传媒》2024,(6):43-44
在以影像为交流符号的短视频平台上,传统报业既可以依托自身建立的平台流量供给与运营基础设施,借助已有的采编队伍,发挥新闻采编的独家优势,主操短平快的新闻短视频,在传播速度及信息量上获取认可;又可以借力报人擅长的策划包装能力,推出系列短视频,或者专题短视频,让“有内容”的视频在民众心目中获取影响力。这是短视频在传统报业中主要的两种融合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唐玮 《视听》2023,(10):154-156
在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南宁广播电视台“老友云”全媒体指挥中心拓宽传播渠道,为新闻的采编、审发环节开发相应板块;基于AI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新闻预判、采编决策、线索挖掘提供参考依据;在全平台多渠道分发,实现更及时、更高效的宣传;对新媒体直播进行采、编、播、发的一体化管理,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都经历过“网上淘金”。在拥抱网络时代给予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使用互联网络的利弊得失。新闻采编“网上行”能走多远?这关键取决于编辑、记者自身对新闻本源的认知程度和“网上行”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赵巍 《新闻世界》2020,(3):79-82
随着传媒环境发生变化,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教学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平台少等诸多问题。本文对媒体、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进行调研并分析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改革两个方面探讨地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采编合一”还是“采编分开”,这是报业新闻生产流程管理中的一个老问题。《中国水运报》实行“编采分开”机制后的实践证明,采编分开是符合现代报业发展方向的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采编质量和新闻生产水平,也促进了中国水运报的发展,报纸发行量和经营创收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国行业报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三令五申,禁止有偿新闻,特别强调要“两分开”:新闻报道活动和经营活动分开,新闻采编队伍和经营队伍分开。可有少数单位偏偏要搞“两不分”,向采编部门及个人下达创收指标,导致广告性“新闻”泛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15年光盘近日正式出版发行。 《新闻与写作》是由北京市新闻学会、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编辑出版的新闻业务月刊。该刊以“贴近现实、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为宗旨,辟有“本刊特稿”、“佳作赏析”、“研究与探讨”、“编采体会”、“来稿评析”、“新闻讲座”、“视听天地”、“摄影与美术”、“文艺之友”、“应用文指南”、“地方报经验谈”、“通讯员园地”等专栏,具有理论性、指导性、知识性、资料价值也很高。《新闻与写作》的读者对象不仅限于专业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