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春秋时代的县制是采邑制的对立物,各个国家的县制有着很大的差异。晋国的县小于秦楚的县。秦楚两国灭邻国而设县,晋国往往以邑为县。秦楚两国的县直接隶属于国君,晋国的县则逐渐脱离公室的控制而变成了世袭的采邑。晋国公室最后被一分为三,与其县制的失败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广银 《教育》2010,(5):38-39
何谓县中?就是一个县里最好的一个完全中学或高中。一个县可能有一个这样的县中,也可能有两三个,但绝不会更多。在一个县,县中无疑是社会各阶层家庭子女所向往的地方,贫寒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中考分数挤进了县中,有点钱或有点权的人家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县中,政府也希望县中能够放大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3.
临汾由来考     
汉代的临汾县是指原泰平县和正平县之一部分组成的县。北齐的临汾县指的是今汾西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原因是隋统治者“恶其(平阳)名也”。  相似文献   

4.
县制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最稳固的一级建制,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自古以来,县制几无变化,无论其上级行政单位如何更改,无论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如何增减,县制始终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在县制之组成中,县分等制占有重要的地位。翻阅史书,我们不难发现,自从县成为秦朝行政区划基层单位之后,县即有了等级之别,而且这种差别历代相袭,一直延续到清王朝灭亡之后的民国时代。因此可以说,县域分等制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县分等作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从县起源开始探讨县分等的历史状况及其规律,以图展现县分等的历史概貌。  相似文献   

5.
"涪县"于西汉高帝时始设,自设立起,其所属州郡历代多有变迁。经过考证,涪县西汉初设时应属蜀郡,至汉武开边才属广汉郡,东汉因之。三国蜀汉时属梓潼郡。魏晋南北朝时废置改隶频繁,出现双头州郡,涪县属巴西梓潼双头郡,且为双头郡治。西魏改巴西梓潼郡为"潼州",改"涪县"为"巴西县",巴西县为潼州州治,下辖巴西、梓潼二郡。隋改"潼州"为"绵州",此时涪县名称已为巴西县取代,且已为绵州的核心部分,历代相沿。"涪县县域"也曾分置巴西县、魏城县、涪城县等县,其如同涪县之"残影",实质属绵州。元代以后,涪县的"影子"彻底消失,已经完全为绵州区域。至清雍正时绵州升为直隶州,绵州即今绵阳市的前身。  相似文献   

6.
方胜强 《教育评论》2024,(2):141-147
县中是县域的“最高学府”和文化中心,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文章基于文献分析和对福建省部分县中校长的田野调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中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探寻新时代县中教育政策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从教育立法滞后、核心要素流失加速、县中管理比较优势消失等角度剖析县中教育政策的发展困境。相关部门应为县中发展提供弱势补偿,保障优质师资要素供给,重构县中教育生态,组建多元协同治理体系,重建县中比较优势,以促进县中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7.
磐海水神     
很久很久以前,在磐石县和海龙县交界的地方,有一座水库。这座水库建在海龙县,却是由磐石县出资建造的,为了证明两县的友好,所以叫做“磐海水库”。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8.
要闻     
正我省新增16县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继2013年21个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后,2014年我省又有16个县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厦门市成为我省首个各县(市、区)悉数"达标"的设区市。5月13日至5月17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来闽对新申报的16个县进行督导检查。督导组认为,16个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1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了2007年自治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组的验收结果,新核准墨脱县等14个县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萨嘎县等7个县为“扫除青壮年文盲县”。至此,西藏自治区73个县(市、区)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县达到63个,扫除青壮年文盲县达到69个,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0.2%,  相似文献   

10.
陈先哲  曾晓 《教育研究》2023,(8):91-101
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5省6县的深入调查发现,县中发展兴衰高度嵌入城镇化进程,县域教育资源被地级中心城市吸附而走向衰落。东中西部地区“县中塌陷”程度和其所在县域城镇化程度基本契合,且与县域教育投入、办学导向、教育文化等因素密切关联。西部两县属于边缘型城镇化县域,人口流失严重,教育投入不足,民众普遍对当地教育缺乏信心导致生源流失及高中生中途辍学现象较多,“县中塌陷”程度严重;中部两县属于外输型城镇化县城,当地家庭分工多采取“半工伴读”模式,县域教育文化韧性较强,县中在优质生源和师资不断流失的冲击下仍能勉力维持,“县中塌陷”程度中等;东部两县属于外向型城镇化县域,县域经济支撑较强,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文化观念更为多元,“县中塌陷”程度较轻。城镇化视角为分析县中变迁提供了一种较有力的外部性理论解释,未来应紧密结合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背景,找准县域功能定位,强化县中的统筹管理权,内外结合分类推进县中振兴,并反哺县域城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旧社会结构及其形态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承转"的社会力量。在中国社会20世纪40年代,由地方社会精英转型而来的县参议员在历史的推动下悄然地担负了这一使命。这一时期县参议会的具体构成人员就是参议员,县参议会社会具体作用之主体也是县参议员,故县参议员直接关系到县参议会具体运作。但在县参议员选举过程中,常受到国家权力的代理者、地方社会势力的强力干预。  相似文献   

12.
湖北枣阳一中创办于1923年,前身为枣阳县福兴中学,1932年9月更名为枣阳县复兴中学。1941年更名枣阳县初级中学,1955年,由枣阳县初级中学更名为"枣阳县第一中学",于1956年秋设立高中部,1986年学校初、高中分离,成为  相似文献   

13.
1、县及县以下中小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现状 1.1 馆藏量少。县及县以下中小学校多数在落后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对保证教师工资已捉襟见肘,学校办公经费本来就很紧张,再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馆藏工作中确实困难重重,特别是县以下  相似文献   

14.
县(市)名称 五华区 盘龙区 大专院校 西山区 官渡区 个旧市 大理市 广南县 楚雄县 东川市 石屏县 风庆县 保山市 思茅县 西盟县 玉澳市 峨山县 永胜县 通海县 蒙自县 开远市 威信县 呈贡县篇数县(市)名称 建水县 宜良县 永平县 漾沸县 镇源县 文山县 华坪县 安宁县 麻来坡县 江川县 禄丰县 墨江县 西畴县 新平县 路南县 丽江县 牟定县 元江县 澄江县 易门县 镇雄县 梁河县 景东县,2,.孟翻44刀10月月10月/百︸J万子︸44?口︶了子︶2,‘2 2 22《云南教育》1990年全省各县(市)发表的文章统计~~…  相似文献   

15.
宋承汉唐之制,在地方县级行政单位中普遍设置县佐。宋代是县佐制度的完善时期,不仅沿袭唐代任用品官担任县佐的办法,而且选差初仕的进士任县佐,既提高了县佐群体的文化素质和行政能力,又发挥了县佐辅治县事的作用,对维护地方稳定起了很大作用。宋代县佐的设置、职掌及其迁转反映了两宋地方行政单位管理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6.
一、体制创新,成绩显著桂东是一个面积只有145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8万的小县,相对而言,职教资源有限。为了整合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桂东县委、县政府于1995年将原来的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成人中专、县电大工作站四校合一,组建成立桂东县职业教育中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2月25日,绥棱2013年教师培训开班仪式在县文化艺术中心礼堂隆重举行。绥棱县政府副县长王真、教育体育局局长杜伟明、副局长郝志忠、陈凤胜出席开班仪式。参加开班仪式的有县教育体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县科研所以及城乡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共计800多人。  相似文献   

18.
任海侠1970年生,中共党员,大本毕业,小学高级教师,1990年参加工作,现任绥中县明水小学教导主任,曾多次获得省、市、县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市、县骨干班主任,多篇论文发表于市、县教学刊物,多次参加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多次参加市、县数学理论知识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多次被评为市、县数学学科带头人,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9.
县中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县中高质量发展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县中发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主要表现为学校布局不适应城镇化整体发展需要、办学资源不足、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改革滞后。推进县中高质量发展,需要优化县中布局,加大资源统筹力度,推进完善招生政策,提高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多措并举整体提升县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县中塌陷”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勾连甚至互为因果的,优质生源越流失,教育质量就越差,而教育质量越差,优质生源就越流失,优秀教师也就越留不住,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县中塌陷的危害有目共睹。县中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解决恶性循环问题。实施“县中提升计划”以振兴县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