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新兴体育项目”这一概念虽然在国内刊物上屡次被引用,但至今界定尚不明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此概念在我国体育教育中的历史发展进行探究.在高校体育课程进一步改革完善的背景下本研究将“新兴体育项目”界定为:相对于20世纪末已经开展的体育项目(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和艺术体操等)来说,娱乐性强、普及程度较差、使人感到新奇的且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的,在大学校园中尚未开展或开展时间较短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从竞技体育异化的社会结构性根源、社会心理机制、哲学性根源3个角度分析竞技体育异化的原因.指出,竞技体育异化的实质是体育人争夺奖牌所对应的社会价值排序,其目的是,使其自身在社会价值排序中处于高位,并且在具有歧视性对比特征的社会结构中具有心理优势,从而证明自身的存在价值;其心理机制是,利用社会价值排序背景下,体育人之间的心理竞争,把体育人谋求心理优势的需要,转换成为对奖牌占有的需要;其哲学性根源在于,以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分裂为特征的体育人的存在困境.  相似文献   

3.
刘龙  赵彦豪 《体育世界》2011,(7):106-10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结合多年体育教学实践体会,从哲学中的异化视角出发,指明当前学校体育中存在着运动技术淡化、学生"尊贵"化、安全应对极端化的异化现象,并指明破解方向,以希望能引起学校体育工作者对上述异化现象的重视,采取有效策略,力保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对体育大众传播中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媒介不仅是在表现体育,更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体育,媒介与商业利益、消费主义的共谋,使得体育文本的内容和意义及其承载的价值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对哲学中"异化"这一概念的演化在体育大众传播中的具体体现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为正确认识和解决体育传播的过度异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需要适宜的竞技体育项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竞技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了主要位置,而围绕竞技体育进行的教学,又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特别是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术的“精细化”教学,不仅效果差,更有悖于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对竞技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探讨竞技体育项目能否进课堂、如何进课堂的问题。一、竞技体育在现行体育教学中的现状表现之一:内容太多太杂。现行体育教材中有很多竞技体育的项目内容,要完成竞技体育项目的学习,必然要用大量时间进行技术教学,而实际情况是体育教学的课时有限,完成那…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尝试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学校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学校体育异化为教育的“附庸”,体育运动异化为缺乏“人文精神”的身体练习;过程的异化——学校工作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体育职能的“双重兼顾”且又“各自为政”,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异化和“竞技体育异化”的负面影响;对象的异化——运动项目异化为两方体育的“一枝独秀”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匮乏”,教学中存在“娱乐化”和排斥“竞技体育”的思想倾向;关系的异化——师生关系异化中的学生品质“腐败”,教育管理关系异化中的教师智能灵性的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7.
西方强势体育项目通过其文化的渗透作用,掩盖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和“本地”的文化张力.如何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软实力的转变是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必须思考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提出要增加大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防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分异化,避免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断层,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能力,充分认识教育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核心作用,才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剑道作为日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逐渐发展成当今社会的剑道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战争中日本剑道的发展入手,对剑道技术的变迁进行研究,对剑道的发展进行剖析,为中国对抗性器械项目的发展提供借鉴。研究表明:历史和战争作用下的日本剑道技术变迁的过程,首先是由源于战争、用于战争的杀伐技术为主的剑术发展到崇尚身心锻炼的体育化的剑道,为战争服务,以斩击、斩刺技术为主的异化剑道,在战争失败后重新回归体育范畴,以教育之剑道、体育之剑道流传至今。日本剑道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实战技击作为基础,为中国器械对抗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本与现实相结合、逻辑与价值相结合、比较与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马克思休闲观的实质及对我国休闲体育未来发展之影响.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体现在对“现实的人”及其生存样态的关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异化劳动的批判、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无限憧憬中.马克思休闲思想中自由时间、生态思想、道德约定、自由全面发展为我国休闲体育未来发展提供了哲学前提、经济学制约、伦理限度及人本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0.
民俗体育的存在、发展与变迁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一旦外部文化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必将导致该地域的民俗体育项目产生变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汉水流域民俗体育项目的影响大致有以下几点:改变汉水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原真生态、导致库区原有民俗体育文化的消失与变异、移民将会对祖籍地与迁入地民俗体育文化带来双重影响.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由于民俗体育文化圈具有的天然惰性,而堤坝加高蓄水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外迁移民也导致了原有民俗体育项目的消失与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