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枯燥,相反,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数学的美来自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来自它自身的内容、结构与方法之美,它的美也体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还体现在生活及生命之中。数学之美有三大特征:简单、和谐、奇异。数学之美有四个层次:美观、美妙、美好及完美。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体验数学美。为了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到中小学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数学的美因,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美,也能创造美。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93):42-43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从分析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入手,进而详细分析各个种类的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渗透,使教师了解该如何将数学美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文化教育是可行,通过数学文化课程--数学之美教学,来揭示数学文化内涵,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让人赏心悦目的.通过数学文化课程让学生们在对美的欣赏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之美.  相似文献   

4.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彬 《快乐阅读》2011,(12):60-61
学生如是说:数学枯燥乏味,计算量大、逻辑性强,毫无乐趣。教师如是说:数学教学变成了解题教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因此,必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不断认识数学美,充分感受数学美,那数学的魅力就会使学生着迷,学生当然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金鹏  袁春长 《亚太教育》2019,(9):171-172
提到数学,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枯燥、乏味,但当我们进一步走近数学,会发现它并非如此,数学中处处蕴含着美。本文从初中平面几何概念和证明教学出发,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策略,以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而以美促学。  相似文献   

6.
数学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珂 《高等理科教育》2002,(2):32-35,65
数学美是数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也是评价数学理论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数学美的表现,数学美的类型等方面的论述和分析,充分展示了数学美,以期达到让学生认识数学美,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的鉴赏力及创造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自身的美,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8.
追求美是人的一种本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美学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的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奇异美等各种各样的美的形式。通过教师采用各种各样适当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规范的板书或再加以多媒体的使用等手段,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发掘数学美,去感受美的熏陶,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增长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激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相似文献   

9.
数学也有“诗情画意”,它具有数之美、式之美、形之美、自然美、简洁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数学教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美,让学生经常看到、认识到、感受到数学美,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兴趣,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去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推理的严谨、语言的简练、构思的巧妙等是数学美。文章结合高等数学教材,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关、鉴赏数学美,从而去创造数学美。  相似文献   

1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以美为契机,把教学结构的外在美与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有机联系.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下接受数学中美的知识.让学生亲自体验美的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有趣的活动.并增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12.
才文 《考试》2009,(6):74-74,92
数学美丰富多彩,教学中充分发掘数学自身所具有的美感,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索数学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真实美、简洁美、和谐美为特点的数学美,会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美的丰富多彩,因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数学也就感到乐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本身是美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精美痞言,简约形式,达到潜移默化欣赏数学之美的目的,通过有趣故事,蕴涵内容,激发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兴趣;还可以通过电脑技术运用,刺激感官,诱导学生欣赏数学之美的意识;还要进一步追求创新,产生灵气,更上一层楼,进入欣赏数学之美的境界;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学生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和创造数学美.  相似文献   

14.
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一项活动,教师应综合运用诸多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让学生达到将知识进行有效实现的建构目标.数学审美教学其含义就是以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作为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鉴赏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之“美”的魅力,将审美与求真二者完美统一起来,使审美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都能获得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揭示、展现数学之美,有力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美的知识和进行数学审美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数学美的简单性、对称性、统一性、和谐性、奇异性等特征要通过审美者对特定的数学对象的审美活动反映出来.数学美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数学学习过程与数学审美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陈秀琼 《湖南教育》2002,(19):37-38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有惊人的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对数学美的领悟和鉴赏。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学生受到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的限制,并不都具有理想的鉴赏能力。因此,唤醒他们对数学的美好情感,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一、数学知识的结构美与教学数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概念、命题、法则以及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的和谐美和简练美是数学知识结构美的两个主要方面。数学知识的和谐美是数学的普遍形式。教学时,教师不但要对这种美有较深刻的领悟,且要能艺术地表现出来。例如,…  相似文献   

17.
舒蕊艳 《时代教育》2008,(3):116-117
本文阐述了人们对数学美的认识,以及数学的简洁美、新奇美、对称关等特点。揭示了这些特点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数学美客观存在于数学的整个知识体系以及其思想方法之中,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人的数学思维结构呈现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体现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和追求、体现科学和艺术的教学.在教学中利用数学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数学知识中,黄金分割属于重要教学内容,自身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文化,感悟数学之美。但是从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极易让这些内容成为纯粹的欣赏课、美术课,学生极难体会美感,更无法道出美在何处。因此,探讨黄金分割美具有数学价值。阐述了黄金分割概念,并对黄金分割之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探究数学审美教育的相关理论出发,阐述数学美的特征:以新课标为指导,从多媒体与教学素材相结合,让学生从感官上感受数学之美;充分发掘数学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使学生伴随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欣赏数学之美;抓住数学语言特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语言美;发掘当前中学数学教材中美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