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神经退化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影响。而关于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仍有待确定,但当小胶质细胞过度激活最后都会导致神经元的死亡。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分泌多种诱发或加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炎症因子或神经毒素,系统性炎症是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相关功能下降的主要诱因之一。该文对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产生的作用,特别是小胶质细胞对于帕金森病的动物和细胞培养模型的研究进展及新的方法和潜在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和/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目前该类疾病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代谢异常,已成为公认的早期病理现象。本文主要概述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新药理学活性,以期为该类疾病诊治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2010年4月13日,全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专门研究机构“厦门大学一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成立暨揭牌仪式。该研究中心是2010年3月19日由厦门大学2010年第5次校长办公会议批准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长链非编码RNA(IncRNAs)是真核细胞中转录本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ncRNAs具有一系列的重要功能,包括影响转录、RNA剪切、翻译、核因子转运、基因重排及染色质修饰等,lncRNAs的异常表达常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lncRNAs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机体生理病理反应的内在机制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该文就lncRNAs的研究策略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神经系统调控网络的建立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和/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目前该类疾病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能量代谢异常,已成为公认的早期病理现象。本文主要以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s disease,PD)为例,探讨线粒体功能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期为该类疾病诊治和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宏率领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细胞自噬方面的研究,在"多细胞生物细胞自噬分子机制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并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据悉,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开拓了人们对多细胞生物自噬通路的认识视野,启示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能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其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功能修复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神经干细胞的治疗作用包括干细胞的归巢,定植和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但更重要的是神经干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细胞调控因子群(neurocyte growth regulatory factors,NGRFs)的药理学作用.深入研究这些因子不但对神经细胞再生及功能重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这些因子的药理作用机理及开发大分子新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丙二醛可用作神经退行性疾病进程的衡量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实证表明,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相关。虽然丙二醛等不饱和醛酮作为氧化损伤指标的临床诊断价值不高,但实验证实它们在帕金森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病和阿尔茨采姆病等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体组织中普遍增加。丙二醛测定方法简单、廉价、快速,利用测定丙二醛含量跟踪疾病的进程和检测不同治疗方法的功效有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周刊C版》2017,(21):59-60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萜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等中药有效成分均具有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将为寻找和研发新的神经保护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学教育(上)》2011,(23):158-158
韩寒最新杂文集《青春》日前由万榕书业,正式出版,书中收入了韩寒2年来在博客上发表的杂文,以及数篇从未面世的文章,比如杂文《纪念母校:致青春预备役》和两篇演讲,其中两篇公开演讲分别是在上海嘉定区世博论坛上发言和母校松江二中周年庆演讲。韩寒曾在厦门大学也有一个公开演讲,  相似文献   

11.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成就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2.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成就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3.
厦门大学:值此厦门大学一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成立之际,我谨代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向你校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4.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成就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5.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成就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6.
田昭武院士     
《中国研究生》2010,(6):1-1
田昭武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1927年生于福建福州,194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78年晋升为厦门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理学博士,1996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电化学》主编。  相似文献   

17.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成就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8.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成就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19.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的未来会更加美好,成就会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20.
老旧液质联用仪的维修和使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室老旧仪器面临升级换代,某些零配件已较难采购到,且维修费用昂贵。要延缓仪器衰老,做好日常维护和维修工作、降低仪器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显得至关重要。该文以厦门大学Finnigan LCQ液质联用仪为例,介绍了该类老旧液质联用仪的日常维护、维修和提高其使用效率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