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排比”与“层递”是两种较难区分、极易误判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和教材对二者的解说也不尽一致,同一个辞格,有的认为是“排比”,有的认为是“层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分析有关的言语现象,比  相似文献   

2.
“排比”是汉语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特别是在政论性的文体中,由于排比句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说理更加充分。汉语中的“排比”可以分为并列排比和层递排比(有的语法家将层递作为一种独立的修辞格)。其功能也不尽相同。《汉英词典》将“排比”一词译为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成串排列起来表达相似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排比”。有的同志把紧连着的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对称语句也称做排比,那是不妥当的。 (二)排比有什么修辞作用? 排比,由于连续说出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连串语句,因此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相似文献   

4.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我的战友邱少云》)。这句子里的三个介宾短语,褚惠清撰文(《是层递还是排比》,载《教师之友》94年第9期)认为“它当属层递”,不是排比.我认为这个论断是片面的。这三个短语既用了层递,又用了排比,二者兼之。说它是层递,因它在内容上反映了“班——部队——胜利”这三个事物之间递出的逻辑关系:从“班”  相似文献   

5.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英语演说辞常借助“平行结构”、“反复”、“比喻”、“对比”、“层递”、“头韵”等修辞方式创造其语言艺术性、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增加表现力。演说辞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在对其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翻译时,应在汉语中寻找与之对等的修辞方式进行直译或改换修辞,利用汉语的四字格、排比、对偶等优势进行改译,做到意义、形式、文体的一致等值。  相似文献   

6.
排比是一种三个或三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连用的修辞手法。如: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层递是一种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按顺序排列的修辞手  相似文献   

7.
在毛泽东的语言艺术中,排比式和层递式运用得较多。排比有词语排比、句子排比;有连续排比、间隔排比等.层递有的由词组构成;有的由句组构成;层递句可分为时间性阶升(阶降)、程度性阶升(阶降)、范围性阶升(阶降)、抽象性阶升(或具体性阶降)、抽象性阶降(或具体性阶升)等。  相似文献   

8.
一、排比和层递 排比和层递都可以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在表达上都有气势贯通的特点.区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排比和层递 排比和层递都可以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在表达上都有气势贯通的特点,区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正排比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并列排放在一起,以达到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既可用来写人,也可用来绘景,还可用来抒情、说理。那么,在写作时,如何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呢?  相似文献   

11.
<正>如众所知,排比就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近或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的一种修辞格。应该说,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结论。看似简单,实际上,无论从结构上看,还是从内容或语意关系看,排比都体现出复杂的特征,是一种很复杂的修辞方式。因此,研究排比的类型,对于深入探讨这种修辞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对排比在类型上的复杂情况加以提示,对于提高学生辨别的能力,更是事半功倍。为此,本文试图从中学语文名篇中选取材料,对排比的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演说与修辞素有渊源。排比是演说中英语最常用的修辞格之一。在演说中,演说者为了使演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召力,往往不是只使用排比这种单一的修辞格,而是将排比与其他修辞格混合使用,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笔者通过实例分析,研究了英语排比与“首语反复”、“结语反复”和“首语结语反复”,以及“对照”、“层递”和“回环”等修辞格混合使用时在演说中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文勇 《中学文科》2005,(11):66-67
什么是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方式。通常由排列在一起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和增强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排比趣话     
老师讲授排比的修辞手法,常常先举课文中出现的例子:“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然后归纳出排比的定义: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字数大致相等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把相似或相关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的修辞方法,就叫排比。然后是说说运用排比的好处,诸如可以产生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加…  相似文献   

15.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密切关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运用排比,可使语言产生节奏感、旋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表现力。七册基训3第三题要求学生学习排比的修辞方式,选了如下三个例句: (1) 叶公的衣服上绣着龙,帽子上镶着龙。他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适时抓住文言文中的古汉语修辞,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对古代文言文掌握、理解非常到位,可以说掌握一点古汉语修辞,一方面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古代作品的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阅读古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古汉语修辞目前主要有以下20种:比喻、夸张、借代、比拟、委婉、摹状、仿拟、引用、反语、双关、拈连、藏词、设问、错综、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层递、顶真。下面就其中比喻、借代、夸张三种修辞简要地分析一下。比喻比喻有明喻、隐喻两种。明喻是使比喻事物与被比喻事物同时出现,并在两者之间加上“如”、“若”、“犹”、“似…  相似文献   

17.
层递(Climax)是增强语言艺术表达效果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每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特色的层递。本文通过对中外两首诗歌——How Do I Love Thee和“上邪”——文化背景,特别是修辞上的对比,形象、具体地说明层递(Climax)的特点和运用层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移就”与“拈连”、“拟人”是三种积极的修辞格,由于三者有相同之处,使用中极易混淆,故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辨异。 拟人是常用的修辞格,各修辞著作有的把它归在“比拟”里,作“比拟”的一个小类,有的单独立为一格。具体处理有不同,但是对于什么是拟人,看法却基本一致。所谓“拟人”,就是用人具有的特性写人以外的有生物、无生物或抽象概念,又称“人格化”。  相似文献   

19.
陈立娣  王鑫 《考试周刊》2012,(41):14-15
修辞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语文献中,“修”和“辞”两个字连用先秦就开始了。《周易》说:“修辞立其诚。”这个“修辞”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词组,后来人理解为“修饰文辞”的意思。今天讲的“修辞”是一个名词,有三层含义:第一,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第二.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第三,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相似文献   

20.
构成排比的语言材料大都是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也有的排比是由短语构成的。句子也好,短语也好,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部分方可构成排比。有人把两个句子或短语构成的对称句式也说成是排比,这是不对的。也有人把三个或三个以上词并列地说也称为排比,这也是不对的。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来说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