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梁旭 《华章》2011,(35)
公序良俗是民法上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社会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本文对公序良俗的含义作出解释,总结出公序良俗具有不确定性、弱特点性和强开放性的特征.鉴于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要件的适用涉及到对私人自治的限制,再加上其先天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对公序良俗进行严格的认定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于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区别理论上的厘清是研究两者区别适用的前提.诚实信用原则是对私法自治的内部限制,公序良俗原则是对私法自治的外部限制;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权利与权利的纬度,体现了私人之间的利益,公序良俗原则适用于权利与权力的纬度,体现了私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与公序良俗原则适用时的法律效果不同,根本原因即在于背后所涉及的利益不同.  相似文献   

3.
公序良俗原则法律适用的判断标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学者郑玉波先生曾言:“公序良俗在今日已为私法上之至高原则。”盖因其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之一,不仅能统领民法具体规范,还因其弹性之大,可作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克服成文法局限性之工具,对立法和司法都有着重大意义。但其概括抽象性恰又造成了在理解适用中的诸多不一致、不确定,出现了“同样的事实,却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判决结果”的法律尴尬。文章从对公序良俗传统概念、公序良俗原则与具体民法规范在法律适用中的关系的分析出发,探寻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适用中的判断标准,以减少其适用中的尴尬局面,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相似文献   

4.
实务中公民有选择第三姓的要求,为选择第三姓所提出的理由也不胜枚举,而究竟何种理由才能得到法律的许可,立法部门以几种规定的理由来规范,其中一种就是以不违背公序良俗的理由也可作为公民选择第三姓的理由,然而囿于公序良俗在具体的适用过程中显得高度宏观,为公序良俗在规范第三姓的选择时带来障碍.因此,就有必要将公序良俗加以微观化,如此在立法设计上就有必要将规范第三姓的公序良俗加以具体化处理,为规避公序良俗在适用时的模糊性提供清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公序良俗原则所蕴含的道德与秩序以及由其延伸的正义、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并非仅局限于私法体系,而是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应为整个法律体系予以遵循的基本理念或价值原则。公序良俗确立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使其既具有民法基本原则功能的共性,也具有基于自身属性的特性,具体而言,公序良俗原则具有立法准则与行为规范、克服成文法局限、追求实质正义及促进公私法价值融合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公序良俗是民法上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国家社会之存在及其发展所必要的一般秩序和一般道德。就我国目前的法制环境来看 ,公序良俗原则是一把双刃剑。应采取完善措施 ,为公序良俗原则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使其在我国法律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各国民法普遍认可的基本原则。运用到中国司法实践中,更是有弥补法律漏洞等诸多优点。然而其在民事诉讼裁判过程中因内涵模糊造成裁判的不确定性,引发众多学者对该原则是否需要类型化、是否需要明确适用范围等的思考。要解决这些问题,司法者在解释适用时就应当清晰、具体,适用前先进行价值判断,另外在适用时注重本土化原则,方能驾驭起公序良俗原则这匹"烈马"。  相似文献   

8.
黄萍萍 《华章》2007,(6):106-107
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现代民法的渊源.本文通过对公序良俗含义的分析,阐述了该原则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我国民法中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建议,并对其内容框架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公民选择姓氏是私法自治使然,同时法律也保障公民选择"第三姓"的自由,然而这种自由并非不受规制而随意妄为,立法上明确以公序良俗来规制公民选择"第三姓",为选择"第三姓"的公民指明了法律方向,但实际中却出现了公序良俗对公民为选择"第三姓"而提出的各种理由无以应对的现象,此时,实有必要对公序良俗规制"第三姓"的立法加以探微,探寻出其在具体法律适用时所出现的无以应对的"症结"之所在,并针对这一"症结"提出具体且明确的标准条件,从而为完善"第三姓"的立法提供更为清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序良俗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其产生是基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公序良俗原则确立的基础具体表现为法理基础、价值基础、社会基础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风俗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适用体现了司法国情的特殊性、司法制度的文化内涵与和谐社会的法治要求,有其必要性。风俗习惯适用于民事调解存在体制保障的缺失、缺乏必要的调查和汇编、法官适用风俗习惯的意识有待加强等方面的困境。我国应该通过建立完善的善良风俗的认定标准、加强对民众利用善良风俗习惯的引导、整理善良风俗习惯和汇编风俗习惯司法适用案例、加强法官群体对风俗习惯学理的认识与学习等方面的措施,为风俗习惯在民事调解中的适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民法基本原则体现着民法的基本理念,是对民法制度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其作为民法特有的原则,应该反映民法最本质的特征,因而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应成为民法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定制服装量体工作中经常发生数据重复整理、记录效率低、录入错误等情况,提升客户交互体验,设计开发了基于语音识别的量体师APP作为量体数据录入工具,并结合微信公众号构建完整的定制服装量体平台。该平台的应用使量体师录入及整理量体单花费时间减少了70%,整体量体周期缩短了30%,从而有效提升了服装量体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怒江勒墨人“公房”看其婚恋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勒墨人是白族的一个支系,勒墨人居住于怒江州泸水县洛本卓等地,他们的生活习俗保存着大量的白族古老习俗,今天在怒江流域还可以看到勒墨人最后的“公房”。勒墨人称供青年男女谈恋爱的“公房”叫“观那好”,汉语的意思是“逛情侣的房子”。勒墨人的婚姻经过定情、订婚、结婚三个过程。在婚俗中有优良的传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一些应该丢弃的糟粕。  相似文献   

15.
在个体自我决定权的范畴内,自我决定委托代孕人受孕以拥有自己的子女,展现生命的尊严,这是值得保障的法益,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利,自是不应受到公权力的过多干预。同时,代孕固然会冲击传统的社会家庭价值观,不过或许也正说明公序良俗的内容已经走到变动的分水岭。于委托合同的规范内,代孕对于接近事务的处理可以参照之,不过也应排除部分不能适用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俗”是中国传统社会大众生活文化特性的词语概括 ,在传统风俗观下 ,“风俗”是风与俗的合成词。“风”强调风土等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俗”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模式。风俗具有自然与人文兼备的二重性。古代学者的风俗观关注风俗发生的地域性与政治性 ,对风俗的教化功能有着特别的强调。近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 ,人们对风俗进行了重新的思考 ,认为风俗可以救世 ,虽然对待传统风俗的态度明显不同。传统风俗观认为风俗具有三种特性 :一、风俗具有较强的伦理品性。二、风俗具有流动贯注的传习性与扩散性 ,又有着难于变化移易的凝固性。三、风俗习惯虽然难于改变 ,但它还是能够移易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 ,传统风俗观有关风俗的理解与评述对于当代社会的民俗文化建设以及民俗学研究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我们的民俗学应该关注现实社会风气时尚的研究 ,从自己的学术立场出发 ,阐释自己对民俗文化价值的看法 ,区分民俗的美善与丑陋 ,注意与国家政府合作培育、提倡“良风美俗” ,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学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同其他高科技一样,代孕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法律、伦理等问题。从代孕、代孕合同的概念、特征入手,分析了代孕的几种类型,以及其是否有违民法的一般原理和公序良俗原则,进而阐明了代孕合同的标的,分情况论述了代孕合同所生子女的亲权归属,最后得出应分情况对待代孕合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抽象化、动态化以及非特定化的原则,公序良俗原则无论其内涵还是外延都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来源于民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时的固有缺陷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稳定性。研究公序良俗原则是为了尽量克服和避免由于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仍然可以从立法完善、司法适用层面进行规制,以便使公序良俗原则更好地发挥克服法律局限、维护公共秩序、协调利益冲突、追求实质正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