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作为道家经典的《庄子》,向来以其寓言为人关注。连章的寓言中不仅蕴含着庄子的精深哲学,也体现着庄子高超的寓言艺术技巧。《庄子》内篇中连章寓言间或并列或递进的结构关系,更是理解庄子哲学的逻辑结构与寓言的叙事技巧的别样途径。故从相似题材寓言连缀、相同要素前后勾连、引线串珠式结构、连章寓言的复合结构等几个方面,探讨《庄子》内篇连章寓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2.
论《庄子》寓言对神话思维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一书有大量的寓言,其中有的寓言衍生于神话,有的则直接可以看作是神话,《庄子》当中的神人、至人、真人的描述大大丰富了中国神话的内容。同时《庄子》将神话赋予了深刻的寓意,比较彻底地超越了神话传说的思维模式,其充满理性思维的神话式寓言,洒脱而清晰地表述了道家自然无为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4.
<正>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其文为“百家之冠”,堪称我国古典文学中“独步的文笔”。自称其文“寓言十九”,《史记》也说他“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正是这些寓言,表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庄子论文的特征。我们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寓言,就没有《庄子》。庄子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体文。  相似文献   

5.
概念合成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对于自然语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和意义生成机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庄子》中的部分经典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进行研究,发现概念合成理论对于《庄子》部分寓言的在线意义建构过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同时,对《庄子》部分寓言进行认知角度的研究,能够清晰地展示《庄子》部分寓言在线意义建构过程背后的深层认知操作机制,丰富《庄子》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借用了许多古帝王形象,这些古帝王形象经过作者寓言式的改造而成为了道家思想的代言人。本文对《庄子》一书古帝王形象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从社会现状、士人风貌、文化思潮和庄子自身入手,对《庄子》一书进行深入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寓言文学的鼻祖,在寓言创作中,庄子也算是我国古今第一人,在《庄子》整部书中共有一百八十多则寓言,庄子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行云流水、汪洋恣肆的语言,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诡谲荒诞的寓言世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抵达了他的逍遥国度,到达了他自由的心灵世界。总之,当我们在庄子的寓言世界里遨游时,庄子已在不言中把他的思想自然而然地传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寓言的一个重要来源,《庄子》寓言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先秦寓言之林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以其理喻与情节的水乳交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和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确立了文学寓言的相对独立地位,从而推动了寓言艺术的飞速发展。这是《庄子》寓言对中国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以《庄子》寓言为中心,反思学术界对先秦“寓言小说”的追认,试图廓清以西方文艺理论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小说时在本体观念和文体两方面产生的误读,并指出《庄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更多出于中国本土小说观和子史观下的自身驱动。因此,考察《庄子》或《庄子》寓言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应重点在中国古代学术理念的语境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寄寓深刻道理,它在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寓言的教学可以从初读课文,把握内容开始,再指导学生朗读,深入体会寓言的寓意,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寓言的续写。  相似文献   

12.
庄子用寓言来讲故事 ,在寓言中又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寓言与比喻的交错使用 ,大寓言套小寓言 ,寓言中有比喻 ,使得文章充满了无法直接理解而只能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庄子用重言的方式增加对寓言故事真实性的强调 ,在神话时代不言自明的东西在理性时代却需要强调了。这种自觉性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理性思维特征 ,即是神话色彩的逐渐消退 ,理性精神的不断增长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寓言作为一种短小的叙事文学,是谋臣策士四方游说和相互庭辩的工具。通过对《战国策》寓言进行叙事分析,可以看出它在叙事上的一些技巧。在游说过程中的寓言,叙述者通过巧妙地安排叙事者身份使自己说辞能够为人所接受。通过分析寓言的"隐指人格",可以看出战国时的社会文化形态和以及个人价值观念等。一些寓言的叙事方位具有特色,叙述者会现身点出寓意,而另一些未点出寓意的寓言就需要接受者的个性解读,从而使接受活动变为一种多元化的阐释活动。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寓言一般是为给各自观点及哲学思想做佐注,但就其讽刺现实这一客观效果来看是一致的,具有积极的批判意义。《庄子》的批判性寓言讽刺尖锐犀利,严峭峻刻,风格独特,这一点为其他诸子寓言所不及。就其文学性来看,《庄子》寓言构图宏伟奇幻,汪洋恣肆、恢弘诡谲,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孟子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授徒讲学、游说诸侯的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对象,机智灵活地运用寓言来阐述自己的思想理论、政治主张,进而对儒家学说在当时和后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孟子运用的寓言,按材料来源可以划分为三类:历史传说型、民间故事型和即兴创作型。孟子寓言的作用,具体主要表现为:阐释己见、驳斥论敌、劝诫诱导以及讽刺揭露。  相似文献   

16.
《瓦尔登湖》中寓言性质的故事与《庄子》中寓言一样含义玄奥。两者寓言的应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仅表达了庄子和梭罗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他们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愿望,也表达了他们深邃的哲学思想,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的共同认识,充满了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外寓言宝库中,有不少主题相似的作品。章选取了一组以表现奴性意识为主题的寓言。通过比较分析,从它们的审美内涵、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等三个方面,对相似主题下的寓言创作应具有各自的艺术个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柳下惠及其弟展喜,在先秦时期经历过角色属性的演变。在儒家那里,柳下惠由历史人物、政治人物演变成故事传说中的主角、道德高尚的贤人。这种演变在《论语》、《孟子》、《荀子》及毛诗中一脉相承,显示的是道德化倾向日益明显的趋势,所涉领域由社会生活深入到个人的私密空间。《庄子》出现的展氏兄弟是文学形象,相关寓言虽然是虚拟,但有其生成的根据,留下历史的投影。  相似文献   

19.
如果将诗人弗洛斯特比作为一位人生导师的话,那么他的一些诗作就被认定是诗歌体的寓言。它们描写的是动物世界的活动及发人深省的教益,但如寓言一样,其目的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本文所选择的诗歌显示了诗人诲人不倦的良苦用心,教导人们如何抵御人间无法回避的恐惧、孤独及死亡。这些寓言诗具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指导人们在困境中能做到自我保护,生活自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