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近年满分作文的炒作中,一些考生看到了不少辞采华丽的高分之作,纷纷起而模仿,他们一味追求语言的华采,一味写历史文化名人.于是在高考作文中,浮华文风多了.朴实文风少了:古人古事多了.现实中人少了;抒情味浓了,记叙味淡了:伪真情多了,真性情少了。这是一种很恶劣的倾向。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的倾向?平实本色些的文章能不能得高分?笔者以2007年的部分满分作文为例,试着阐述其中的几种做法.希望我们的作文真正能回到抒发真情实感上来。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高考满分作文的炒作中,不少同学看到了一些辞采华丽之作,便纷纷起而模仿。于是在高考作文中,浮华文风多了,朴实文风少了;古人古事多了,现实中人少了;矫揉造作多了,真情实感少了。这是一种很恶劣的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如:教案导入多了,情感交流少了;课堂讨论多了,阅读感悟少了;综合内容多了,语言知识少了;媒体展示多了,思考时间少了;创新设计多了,文学趣味少了……广大语文教师们一味地追求推陈出新,引入现代化教学,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却严重地脱离了语文课本,让昔日浓浓的语文味渐渐缺失。  相似文献   

4.
许扬  刘英伟 《现代语文》2005,(12):124-125
观当今考场之作文:清新率真者少,矫揉造作者多;感情饱满者少,苍白干瘪者多;议论生风者少,艰涩含混者多……目前中学生为什么文风不正?如何应对?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采用一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进行知识输出,而学生真正能够消化理解的知识却很少,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提出运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文本中笔者将从"少教多学"模式理念概述出发,阐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谚语中有这么一句话:“把少的拿给多的,会让多的多得有余,让少的一无所有。”有些教师对待学生往往也是这种态度:对待优生总是一味关爱、迁就甚至赞美,希望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对待后进生则一味指责、挑剔,即使没有指责、挑剔,也是漫不经心、漠然视之。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会极大地影响后进生的心理:从担惊受怕到沉默寡言、不思进取,再到成绩退步,形成恶性循环。这是每一位教师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教师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尤其应多关注后进生,因为过多地赞美雄鹰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启发诱导,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  相似文献   

7.
传统德育一味强调中小学生思想层面的要求,关于文明礼仪的道德知识讲授多,且大多停留在课堂上,课外对文明礼仪行为习惯训练少,往往大道理讲得多,关于行动的方法技巧讲得少,大部分中小学生无法把社会公认的文明礼仪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具体文明礼仪行为。中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风建设。当前党的各种行文文稿在形式、结构、内容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文窜从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加强文风建设的途径。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稿。提升文稿感染力和生命力;耍把改进文风同提高认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领导要做改进文风的表率;文风同改进学风结合起来;最后,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党风统一起来,特别要大力改进会风。努力清除文风中的官僚主义。  相似文献   

9.
说文风     
王泽龙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27-29,57
文风就是文章的作风,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作风产生或者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文风和文章风格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区别。文风的属性是多雏的,包括时代性、民族性、文体性和个体性等。文风的积极选择应当求准确,戒偏差;求鲜明,戒含混;求生动,戒枯涩。  相似文献   

10.
好的文风,是在同坏文风的对立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九四二年,我们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由于清祘了党八股,结果就使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获得了充实和普遍的发展。今天,我们要恢复被“四人邦”糟踏破坏的我们党的优良文风,就必须开展清祘邦八股的斗争。只有在和邦八股的斗争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才有可能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文风是时代的产物。任何一种文风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沅和阶级根沅。一定的文风,是为一定的阶级和政治路线服务的。因此,被深深地烙上了一定阶级和一定政治路线的印记。邦八股是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特点。邦八股最本质的特征是:玩弄马克思主义的词句,宣传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空喊“革命”的口号,为反革命阴谋活动大造舆论。邦八股的其他特征,都是由这一本质特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萧绎文论主张典丽、兼重文质,与萧纲文论不同而略近于萧统。在这种文质观的主导下,他重儒而崇尚思想性、学术性,并企图立一家之言,作孔圣第二;在诗文创作中,他发表了对主流文风的轻诋之见,然亦预于主流文风。萧绎文论往往被文学史家、文论史家认为是放荡纷披论,萧绎文论的历史影响也多在放荡纷披这一点上,可这是有悖历史事实的;在梁代的今、古文体之争中,萧绎以其时文坛领袖之尊和帝王之资的双重身份调和着梁代今、古文体之争,并提出了文重典丽的口号。萧绎文论是南北文风融合的先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课堂存在以下不足:1.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2.权威性课堂教学使学生只能服从老师;3.师生间交流少、信任少,学生独立人格不被重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宜如何展开呢?新一代小学生的特点是:独生子女多,且大多受到父母过多的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和依赖性较强,自控力则相对较弱,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怎样抓住学生的特点,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我们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着不是去简单的灌输,不是去一味的解答疑惑,而是努力设计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力…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当代写作学由多层次、多角度、多要素组成的基本内容比喻为一首交响乐的话,那么,人们就不难发现,文风理论这个音符显得非常微弱几近于无。人们不禁会问:难道古人苦心经营、建树颇丰的文风传统理论过时了吗?抑或文风问题在当代不复存在?还是文风理论与当代写作学格格不入?这一连串的问号,不能不引发我们对文风理论进行反思。翻开现代写作理论建设史,可以看到,文风理论走了一条由热门转向冷却的沉浮道路,由一统天下到全然被闲置。这一热一冷的反差对比,是以80年代初为界碑的。这里我们不妨先用粗线条勾勒出建国以来至80年代初写作理论体系中的“文风”学说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乔国恒 《文教资料》2008,(35):13-14
从诗歌的艺术欣赏角度讲,宋太宗的<逍遥咏>中的诗歌算不上上品之作.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缺点进行浅陋的分析:缺乏真挚的情感.只一味地阐发哲理;缺少形象性,没有意境;语言俗白,缺少蕴藉含蓄美;内容多虚空,写天上事多.人间事少,给人以难以接近的生疏感.无人间烟火味.且在分析中试对其不足的成因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多讲闲话少讲课文的教师,固然不称职,就是孜孜兀兀地预备课文,详详细细演释课文的,也不算好教师。中学生需要充分的练习。◎练习的主旨无非是让学生自己发现困难,寻求解决;到了解决不了时,自然便知道需要教师。这时教师的帮忙效用定会比一味演释大得多。◎现在的老师范读文言文和旧诗词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打起调子,一味认为那是老古董的玩意儿。  相似文献   

16.
邱云菊 《黑河教育》2012,(10):17-18
现在许多语文课堂,由于曲解了教改思想,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多了花哨少了朴实,多了喧哗少了思考,多了形式少了实质,多了内容少了深度.课堂上呈现的一些东西如非法添加剂一般,使我们的语文课游离于真正的语文课之外,失去了语文课的"原味". 一、天马行空的独特体验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实质上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但是,一些教师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故弄玄虚地玩"创新"解读,一味追求学生答案的"多元",感受的"奇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对学生的发言一味地肯定;语文课堂应"试"必错论:对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的盲目理解;阅读教学中偏文言、轻白话;作文教学中教师重评不重写;作文课有数量而少精品.  相似文献   

18.
个别谈话是我党在长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方法。掌握个别谈话的艺术,是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基本功。但是,近些年来,个别同志轻视“谈话”的重要作用,渐渐地不会“谈话”了。主要表现在:一是谈话“美言”多,“丑话”少,一味地勉励和表扬,不愿在谈话中发...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学实践中,常听学生感叹:我作文素材的掌握不谓不多,但为什么不能写出个性独特的佳作呢?其实,如果只是掌握大量材料,在写作中不能把这些材料按文意进行巧妙的组合,没有运用材料的非凡能力,要想写出好文章也是不切实际的。下面,笔者介绍几种作文材料运用的技巧。一、翻出新意,独放异彩现在一些学生的作文,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灌输多,感染少;说教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3,(1):23
激烈的短跑比赛,若少了掌声,便少了一份昂扬;震撼的交响音乐会,若少了掌声,便少了一丝共鸣。人人都想跑在路上,赢在前方,但我们无法否认一点:鼓掌也是一种美丽。自然界的物种都是在生物演化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中,坚持着跑下来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竞争和领先是无可非议的生存方式。然而我们,人,之所以在竞争中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是因为我们学会了鼓掌。鼓掌是一种美丽。我们会赞许他们,而不是嫉妒仇恨;我们会认清自我,而不是自怨自艾;我们会选择协作,而不是一味蛮干。因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人会是跑道上永远的赢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