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这次大会后的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这一形式广泛发动工农,团结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向高潮的重要起点.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了孙中山、国民党左派和全国人民与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下,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表明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反映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共两党的利益,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创举。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国共两党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不容否定和怀疑的。本文只侧重于谈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促成首次国共合作建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1924年1月召开了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历史开始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国民党已成为全国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孙中山先生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相似文献   

4.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第一个革命高潮。在这次国共合作中,李大钊作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他是促成国共合作的“主角”,巩固和发展国共合作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先后两次建立了统一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正在“堕落中死亡”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的血液,改造成了以反帝反封建为纲领的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重新在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次国共合作,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国民党的力量和政治影响,得以在广东为中心的一些  相似文献   

6.
1921年1月,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从酝酿到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为此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在1921年7月到1924年1月近两年半的时间里,我党为迅速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在政策和策略上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这是作者关于党内合作策略系列论文的第3篇。1926年7月,中共四届三中全会继承和发展了中共四届二中全会在党内合作策略问题上的失误,放弃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国民党右派妥协。同时,又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改变国共合作形式。终于使党在合作问题上的失误,发展为全局性错误。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核心凝聚力和整合作用。在合作的形式问题上,国民党赞同党内合作形式,中共内部却对此产生了歧异:教条化马克思主义者倾向此方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则对此提出了异议。对教条化马克思主义者党内合作意见的抵制是李达脱党的主要原因。最终,教条化马克思主义导致机会主义泛滥于中共党内,使中共忽略了对自身独立性的坚持,助长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间接造成了国共统一战线的破裂。中共从此走上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征程。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党内合作”思想既有正确的东西,又包含着严重的错误。他提出的各革命阶级的反帝反封建的大联合;把国民党改造成集中全国革命势力的中心;改组国民党是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的先决条件和进行民主革命的基本工作;在国共合作中须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等思想都是正确的。但他把中共摆在“在野党”的地位,缺乏自觉主动地到国民党中去做“主人”,成为国民党“元核──领导者”的策略和决心的根本失误,导致了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系列失误。当然,陈独秀的“党内合作”思想有一个从以正确为主到错误为主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1924年至1927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中国人民第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革命的打击目标主要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革命力量的组合是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形式结成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在城市,革命的道路是由城市到乡村;反动力量比较强大,特别是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右翼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叛变革命,而当时还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未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陷于失败.  相似文献   

11.
论恽代英的“党内合作”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代英根据列宁的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主张各革命阶级大联合的国民革命。他认为要实现国民革命的联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就必须有一个纪律严密,主义明确的民族革命政党作为国民革命的行动中心。因此,他赞同和支持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并强调保持党的独立性和争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以保证国共合作朝着有利于革命,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采取何种方式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经历了党外合作到党内合作的转变,其转变的原因:革命斗争的需要;孙中山坚持党内合作;共产国际及其代表马林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虽然,统一战线内部的四个阶级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目标基本一致,能够团结合作,但他们在革命方式方法、革命的程度和前途等具体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这就决定了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具体来说,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左、中、右派的区别和斗争。  相似文献   

14.
1922年9月,陈独秀提出了一个用以代替“民主革命”的新口号———“国民革命”。陈独秀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序幕。但他提出“国民革命”的原因及思想根源,至今尚没有深刻的揭示。实际上,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的动因,是为适应国共党内合作的需要。他一方面要解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并非与资产阶级合并,另一方面又要把共产国际要求的“民族革命”与孙中山主张的“国民革命”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引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激烈反对的情况下,之所以坚持国共两党以“党内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从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国际推行的东方革命战略来看,共产国际力图通过国共合作,以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势力,而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又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唯一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第二,从共产国际特别是其代表马林对中国革命和国共两党的认识来看,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第三,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看,马林和共产国际认为,共产党人加人各种民主党派和组织的做法,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而且也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沁园春 长沙     
在毛主席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一九二四年一月,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我党造成了公开教育和组织工农群众的有利条件,促进了革命新高潮的到来。一九二五年夏,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连续爆发,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在十几个省份蓬勃展开,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同时,广东革命根据地在粉碎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后,国民政府于广州正式成立,革命局势迅速好转。但这时,统一战线中两个阶级的斗争和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斗争的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九二四年一月至一九二七年七月) (一)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 (一九二四年一月至一九二八年七月)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反帝运动的发展一九二三年六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三次代表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决定了与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建立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在这次大会前后,党进行了很多工作去帮助孙中山。一九二一年初,共产国际派马林来中国,由李大钊同志介绍会见了孙中山,提出了两项建议:一是要建设一个能联系群众,特别  相似文献   

18.
<正>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形式上,采取了“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这一时期为什么我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这次国共合作的功过如何?是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党人为了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革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的党内合作形式,对大革命的作用如何,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是否有直接的联系。本文认为党内合作形式在大革命的中后期,并没有延续中前期积极的一面,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它妨碍了中国共产党夺取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关于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学术界基本一致的意见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的反对和阻挠,国共两党始终没有形成固定的统一战线组织形式,这一特点给统一战线的巩固增加了困难”①。这个评价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第二,对此含有批评和否定的意思。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又发出了建立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号召。在此形势下,重新讨论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是有积极意义的。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式,不同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