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新闻评论不仅反映社会现实,并具有生产性力量,推动着社会事件的发展,塑造着公众的舆论生态。本文从话语建构的角度分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分阶段的新闻评论类型及特点。从话语生产与社会事件演进机制结合日本地震分阶段的灾情特点,本文初步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新闻评论分为人道主义话语、启智话语、理性话语和危机话语四种新闻评论类型,四种话语评论类型纵向、动态地构成了国内主流媒体对日本地震新闻评论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学作为新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虽然其学科意义在学术界曾经有过分歧和论争,但最终高校新闻专业中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并将新闻评论作为研究对象,或称为"新闻评论写作",或称为"新闻评论研究",多数称为"新闻评论学"。新闻评论与实践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在传统媒体中,而且在新兴媒体里,新闻评论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新闻信息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一直以来都是包含态度和立场的文本内容,从短评到社论无外乎都在达到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而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所有的新闻评论都是为了说服受众,它具有劝说的特点。但是由于在一个事件中,不同媒体所代表的利益不同、立场不同,在进行评论的时候往往会进行角度和语料的筛选。评论是一个能够引导舆论走向的语言武器,通过研究评论能够把握一个媒体、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想法。而更好地了解逻辑修辞,不仅有助于认识到语言和社会文化和新闻评论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更有助于跨文化传播和交流,学习不同的语言劝说的策略和规律。而国内学者对新闻评论的修辞劝说策略的研究普遍不太重视,而国外在这方面有研究的更多是修辞学的学者,并没有与新闻评论相结合起来一起研究的,因此,笔者希望在基于图尔敏模式之上对不同媒体的新闻评论修辞进行比较,从而研究不同媒体的逻辑策略是如何表达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7,(8):23-28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受众地位的增强,我国新闻评论经历了由"论"及"评"的转变,如今在自媒体环境下,意见表达呈现出多元性和无序性,述评这种能够整合新闻、观点甚至是情绪的评论形式,则引领着新闻评论由"评"向"论"的再次转换。在话语方式和主体意识上,新闻评论则从"教育者"向"批判者"和"揭秘者"转换。写作风格上的地摊文学化、表达方式上的述评化以及表达功能上的情报化和智库化是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生前曾赞扬过一些新闻作品。这些新闻作品,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等。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新闻思想,应注意到这一方面。那么毛泽东究竟赞扬过哪些新闻作品呢?要准确地说出全部篇目,是困难的,但部分地说出,则有可能。新华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的《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我根据这些线索,查原稿,弄清写作背景,进行必要的追踪,觉得颇有收获,乃写成此文。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新浪法人微博为研究样本,对其三个评论栏目"你好,明天"、"人民微评"、"微议录"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微博进行抽样分析,探究其评论栏目的话语呈现特点。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在话语呈现方面,呈现出权威的话语方式、"对话性"的话语空间、富有公信力与责任感的话语品质。同时,本文针对其存在与粉丝之间互动不足、一家媒体不同"面孔"的冲突、新闻评论的娱乐化倾向等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增加评论反馈、寻求与母报的平衡、更加注重内容质量等,以期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被视为报纸的旗帜,受到媒体的高度重视.国内许多媒体不仅将评论版设置在重要位置,还广开言路,以较高的稿酬向时评写作高手约稿.但在新闻实践中,由于多数新闻评论建立在国内外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甚至是网络信息的基础上,一旦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是虚假的,新闻评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反而会陷入以讹传讹的尴尬境地.因此,无论是向媒体供稿的新闻评论作者,还是处理新闻评论稿件的编辑,都要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新闻评论所依据的新闻事实进行核实、再核实,防止虚假信息借助评论扩散.  相似文献   

10.
报纸新闻话语的修辞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厚珍 《新闻知识》2005,(10):61-63
新闻话语有没有修辞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在大多数人眼里,修辞只是夸张、比喻之类的方法,与想象相联系,多用在学作品当中,而新闻讲究真实性,与之不太相关。因此到目前为止,在新闻写作方面的作中,没有专门的章节谈新闻写作的修辞,只有“用事实说话的表现手法”。其实,话语的修辞涉及的是我们如何表达的问题,新闻同样也要考虑如何表达即修辞的问题。“新闻修辞不仅限于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相反,它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将疾病视为一种生物性的肌体紊乱现象,社会建构理论却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认知视为一种社会性和制度性的产物.大众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向公众传递特定时期的主导性疾病观,从而影响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与想象.本文采取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人民日报》建国以来关于肺结核报道的文本分析,考察这一慢性传染病在官方话语中的变迁.研究认为,与麻风病、艾滋病等长期蒙受道德污名的疾病相比,肺结棱病在我国的主流话语中长期被视为一种"贫穷的疾病"而与"人民的苦难"相连;在医学政治化的整体建构下,肺结核病这一具有特殊政治意涵的"人民的疾病"显示出与国家政治体系改革密切相连的"进步性"主调.  相似文献   

12.
叶俊 《今传媒》2011,(9):49-50
新媒介环境下,出现了公共话语权回归趋势,同时,我们也看到建构新闻评论"对话功能"的时机。在这个对话机制里,政府机关、知识分子、普通公众都在发表意见,通过媒体平台展开对话,这将推动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实现。新闻评论作为公共话语的主要形式,在新时期"对话功能"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新闻文风指的是写作新闻作品的风气。它既包括新闻工作者报道写作新闻的态度、内容和方式方法,也包括新闻作品的风格、格调和风尚。好的新闻文风可体现在以下方面: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古人云:"修辞立其诚"。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没有事实依据就构不成新闻,这就决定了新闻作  相似文献   

14.
我去年写过一篇评论《我不是小编,我写的不是文案》,批评社交媒体对新闻专业价值的谋杀,生产者"小编化",新闻内容"文案化"。"文案"本来是商业系统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现策划者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以语辞、说辞、修辞进行广告信息内容表现,以推广和营销为目的。时间过去不过一年多,如今不仅媒体内容被"文案"所"殖民",我们的日常话语也充满了"文案"味儿。  相似文献   

15.
回答读者心中的问题──浅谈评论写作的改进济人评论,作为直接对读者讲话的一种新闻体裁,必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论证,回答读者心中的问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评论作品能不能在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上显示其影响力的关键。现在有些评论,就事论事,就工作谈工...  相似文献   

16.
赵亮 《青年记者》2012,(26):79-80
为了更好地贯彻"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学习新闻大家的新闻文章和新闻思想,在这方面毛泽东的新闻写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毛体新闻在文风和思想上高度统一,更是其伟大人格的具体体现。所谓风格,是具体的话语情境和人格的高度统一,这在毛泽东的新闻文本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是作者在写作中观察、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表达意见与见解的一贯原则和方法。评论的写作风格首先表现在选题上,是谓选题风格,指作者观察现实社会,选取评议对象,提出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写作风格规定为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而最终实现在作品上。通过对作品的品读与分析,能够透视其写作风格。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获奖的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基本面貌,体现其各自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一、新闻评论教学的传统互动模式新闻评论人才该如何培养,学界观点不一。有人认为要实施课题型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积累新闻评论的教学经验并形成系统的理论。以指导后续教学;有人认为要夯实基础。可以通过讲授、研读或观摩名家作品以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来进行:有人认为要强化实践。多开展实际的新闻评论写作与摄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新闻采编、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有人认为可安排学生到媒体评论部实习或包干一个媒体专栏,或联系媒体著名评论员以“一对一”的方式帮带学生。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一些新闻评论存在的“缺钙”痼疾、八股文风,即论说无力,思维芜杂,面面俱到,缺乏艺术情趣的现象,笔者以为毛泽东新闻评论作品中所蕴含的气势、逻辑力量和写作方式,都可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时至今日仍是新闻评论写作应该很好地学习和继承的。  相似文献   

20.
肖杨 《新闻知识》2006,(10):49-51
现今,各种媒体上的新闻评论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说,名义上,新闻评论还充当着报纸的旗帜和灵魂,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新闻评论多元化已经成为其发展方向,更有甚者,提出新闻评论娱乐化的主张。的确,新闻评论在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快乐主义原则,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一、从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把握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娱乐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19世纪末期,中国新闻事业走向上近代化之路。从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开始,中国新闻评论真正发展起来。之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时务文体”、张季鸾的新闻评论、毛泽东的政治评论等等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