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有丝分裂实验材料的改进,将人教版教材中洋葱或大蒜的根尖改为葱或大蒜的茎尖进行实验。实验发现,葱的茎尖及大蒜鳞芽形成期前的茎尖均可作为实验材料且分裂相明显。结果表明,葱或大蒜的茎尖比根尖易获取,且制成的装片可观察到更多分裂相。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教学》2010年第8期"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1]中,作者对三个常见的问题做了细致透彻的分析,使问题变得清晰明朗。但笔者对文中"杂合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这属于什么类型的变异?"的解释则有异议,现提出商榷如下。1原文主要解释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杂合高茎自交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后代的矮茎与  相似文献   

3.
肖元 《生物学教学》2003,28(1):44-44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一册实验十八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这个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结论。在整个探究性实验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 教学过程1.1 学生采集实验材料 ,激发探究知识的热情 课前布置学生采集木本植物带叶的枝条 ,观察茎的结构。学生很轻松地就可以采集到近十种实验材料 ,各部分结构也易…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一节观察课,是通过对茎的观察比较,认识茎的不同特征,并抽象概括出茎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茎的概念。 材料准备: 1、布置学生采集几种树枝、瓜蔓、草。 2、给每组学生准备四个标序号的纸袋,内装以下材料:缠绕在一段枝条上的牵牛花茎和攀援在一段枝条上的葡萄茎(1号);蓖麻茎和竹子茎(2号),杨树茎和榆树茎(3号),菜豆蔓、藕、姜、马铃薯、甘薯和萝卜的茎(4号)。 3、投影设备;芫荽的抽动式幻灯片;向日葵、牵牛花、葡萄、甘薯的幻灯片。  相似文献   

5.
徐明荣 《科学课》2009,(6):58-58
探究“植物茎的作用”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一项主要探究活动。教材通过两个学生的“科学记录单”直接给出了探究的问题,呈现了学生对植物茎的作用的初始想法。在想办法证明水是怎样被运输的时候,教材也提示学生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做一做”,以引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相似文献   

6.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叶绿体和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是高中二年级生物学科学生分组的两个实验。通过实践我做了一点改进 ,把这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 ,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内容 ,这样能够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迸发思维的火花 ,同时能够让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是以细胞器(如叶绿体 )为参照物的。所以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以便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地进行。1 实验材料的选择通过多次的试验与观察 ,黑藻是最为理想的实验材料。黑藻 ,水鳖科的淡水沉水草本植物 ,根入泥 ,茎细长 ,叶卵状披针…  相似文献   

7.
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构造的实验观察材料一般采用蚕豆幼根和其他双子叶植物幼茎的横剖面切片,我在组织学生实验中用市售的黄豆芽做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效果很好.黄豆芽两片子叶以下的伸长部分是胚根和下胚轴发育而成的.豆芽的下部是胚根发育成的初生根,内部有4束外始式的初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在外,后生木质部在内,4束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从外观上看,此处是豆芽末端开始变细,并呈极浅的黄褐色  相似文献   

8.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以下简称木本茎的结构)这部分内容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生物》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既是“茎为什么具有输导、支持等作用?”的回答,又是后续内容“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和“茎是如何输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重要基础。但是,这部分内容丰富,新名词术语多;有的缺乏感性认识,不易理解和不易建立概念;对有的知识的要求层次不好把握;有二个实验,课时少,教学难度较大。作为一名师专《植物学》和《中学生物学教学法》课程的任课教师,自1994年起连续五年采用新版本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教育实习,不断进行教学探索,深入教材分析,调整课时安排,将“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茎的输导作用”合为一学时完成。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验观察,从观察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了难点。指导实习生设计了符合学生“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认识规律的教案,教学效果好。 1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实验观察相结合(实验材料选定为:木芙容(Hibiscus mutabilis L)。  相似文献   

9.
为了转染植物耐受和富集重金属相关基因提供合适的组织材料,同时为了建立大面积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基地提供组培苗保障,实验以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无菌苗的茎尖为外植体,通过选用不同生长素以及调节生长素浓度对外植体进行增殖,诱导芽和根的生长,建立了美洲商陆茎尖组织培养实验体系。诱导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1mg/L赤霉素(GA3)+300 mg/L水解乳蛋白(LH)+30 g/L蔗糖+9.0 g/L琼脂,pH5.8。诱导根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4 mg/L吲哚丁酸(IBA)+0.1 mg/L GA3+300 mg/L LH+15 g/L蔗糖+9.0g/L琼脂,pH5.8。采用该方法,萌发期和成苗期分别比文献报道缩短了5 d和6 d;建立了美洲商陆茎尖组织培养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紫藤幼茎和老茎的解剖学结构。根据观察可知,紫藤的幼茎为初生结构,主要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束三个结构组成。紫藤的老茎出现了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以及髓的结构。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我们对茎的认识和了解,从而促进对茎的功能的开发及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上)第六章第三节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演示实验的方法指导:“在水中剪取一段木本植物的枝条”,其中的“在水中剪取”之说颇为笼统、含糊,无疑使实验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琢磨:一是选取水生木本植物枝条作实验材料;二是将选取的陆生木本植物枝条放在水中后再剪取。该演示实验是说明根吸收来的水分和无机盐只有通过导管才能向上运输到植物全身的证据,是茎的输导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关键。通过我自己的实验和有关资料证明,“在水中剪取”字样无论从上述的哪个方面理解都欠妥。这可以用陆生木本植物枝条作对比实验来说明。 1、选取两个大小相同、清洁的瓶子,分别在其中装上浓度相同、等量的稀释红墨水。 2、选取两段大小相同、均有七个节的夹竹桃的幼嫩枝条,将一段枝条从植株上剪下后就立即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水中,另一段枝条从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如何建立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试管苗的再生体系, 包括外植体的获得、分生组织的切取和培养、茎尖分生组织诱导成苗以及快速繁殖等研究。实验共切取和培养110 多个马铃薯茎尖。实验结果表明, (1) 切取的茎尖当直径在013 - 016mm 之间, 并带有2 - 4 个叶原基时成活率较高。(2) 培养马铃薯茎尖分生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 + 015mg/L IAA + 011mg/L GA + 0104mg/L KT , 茎尖易成活, 也易分化出苗。(3) 茎尖培养在温度为24 - 26 ℃, 光照2000 - 2500 lx , 每天光照12 - 15h 的培养条件下, 将生长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以甘薯品种豫薯12的茎尖分生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豫薯12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在诱导茎尖成苗单因子实验中,最适宜的6-BA浓度为0.5 mg/L,最适宜的NAA浓度为0.01mg/L;在双因子实验中,诱导成苗最适宜培养基是MS+6-BA 0.3 mg/L+NAA 0.01mg/L;在茎段增殖实验中,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是MS+GA30.1mg/L+NAA 0.5mg/L.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战骨茎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将战骨茎质量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对石油醚部分进行成分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鉴定结构,从战骨茎的石油醚部分共分得4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Ⅰ)、卢一谷甾醇(Ⅱ)、熊果酸(Ⅲ)、β-胡萝卜甙(Ⅳ).其中化舍物Ⅲ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选用具有杀菌、防癌等功效的大蒜作为实验材料,由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自主设计实验流程,小组合作完成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并进一步探究等质量(鲜重)的大蒜根和茎DNA提取量差异的原因。教学设计中力求凸显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生物学核心素养,使评优课不再是简单的"表演课"。  相似文献   

16.
课题:《植物学》第五章,第三、四节。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 1.在观察茎的生理功能基础上,了解茎的结构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并知道为什么维管束是茎的重要结构。 2.通过对年轮的观察,了解年轮的形成与形成层活动的关系。 3.通过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和单子叶植物茎构造的比较,了解两者间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影响茎背地性的因素,我们在实验室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植物培养实验。实验证明,在任何情况下,茎总是背地生长的,即影响茎背地因素除了重力、光照和激素外,还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九册11节讲到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教材中通过彩图介绍了两个实验,试图让学生对茎的两个作用有深刻的了解。然而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特别是第二个实验“树瘤的形成”,由  相似文献   

19.
关于“植物茎中有机物运输方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树干上损伤或半环割树皮后,在伤口上方形成瘤状物,说明茎中有机物向下运输,同时,也证明了当纵向运输受阻时,茎中有机物的横向运输。同样的道理,我们通过观察桔园枝端果实的正常发育,或通过实验在着生果实枝条的下方环割树皮后,观察记录果实的变化,不难得出结论,植物茎中的有机物可以通过筛管向上运输。这就是说,植物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如顶芽的生长、根的生长、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等)需要有机物时,茎中有机物就可以向不同方向运输而保证供给。  相似文献   

20.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叶到果实,分类的能力形成了一个系列,而茎的分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从根到茎,不仅分类的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而且分类的标准也由一个发展到两个。通过这一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分类的标准不一样,分得的结果也不一样,从而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