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科技成果进行"二次创新"的人员严重缺乏是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的症结。在企业技术人员普遍科研水平不高的基本国情下,要在短期内使其普遍提高到足以能承担"二次创新"的能力是很难办到的;让大量的高校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二次创新"工作也是不现实的。而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则既具有一定的"二次创新"能力,也不像教师一样受到各种约束,虽然其在如市场和工作经验、资金等方面存在劣势,高校学生创业仍然可能会是一种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现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科技成果转化意识薄弱 科技成果能够转化的根本前提是因为存在潜在的市场需求。我国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校作为科技成果的主要产出单位 ,由于受固有观念的影响 ,往往使自身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求脱节。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体系、课题研究基本上是以专业为主线组织研究开发 ,与企业所需要的以产品为主线的技术需求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和偏差。研发体系中是以成果、知识为导向 ,而不是以商品、市场为导向。主要表现在科研选题上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熟悉市场的人员也较少参加 ,大多选题偏重于原理和理论…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不仅需要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而且还应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与产品.文中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大力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提高科技成果推广队伍整体素质等措施,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产生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只有进行了转移转化,才能真正实现它们的创新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从技术交易的角度,对驻青高校近四年服务青岛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找出阻碍驻青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存在的主要因素,包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落地难、驻青高校学科设置与青岛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缺乏专业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高素质人才等,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促进驻青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服务青岛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创新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合作创新的结果往往受到合作双方价值取向、外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该文运用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企业与高校间合作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建立了校企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模型,重点讨论了企业在与高校进行合作创新时选择合作方式的原则和方法,并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创新、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推动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2016年4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发布。方案提到,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连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集  相似文献   

7.
我国依然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题,亟需新的平台模式。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信息不对称、早期风险投资缺乏、技术发明人能力不足三个突出问题。我国既有主流的三种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模式,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办公室、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各自局限,如服务对象受限、能力不足等。产业创新室(i~2 Lab),可根据面向对象及需求、核心能力、组织模式、财务收益方式等设计构建其逻辑及运行机制。产业创新实验室作为一种新型平台模式,具有九个特征,即所服务目标项目主要来源于社会上独立发明人、偏硬科技、技术比较成熟、处于产业化较早期、技术发明人参与创业,创业伙伴角色定位、具有商业模式设计及资源整合集成能力、市场化运营、开放性平台等。产业创新实验室运行的核心基础前提有两个,一是商业模式设计及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优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及。财务上可行也是其有效运行的必要保障条件,比较容易满足,也可以通过和地方政府或产业园区合作解决早期财务可行性问题。产业创新实验室本质上归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决定其单个规模有限。以产业创新实验室为枢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钻石体系"生态构建,存在多种启动路径。产业创新实验室可以采用"虚拟孵化器+商业与创新服务网络"方式低成本启动。最后,指出产业创新实验室和其他平台模式间更多是互补性的关系,建议政府可以支持若干试点示范等,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  相似文献   

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新时代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界面效应、破壁效应和协同效应,是强化并发挥高校的核心载体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亟需破除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成果转化"孤岛现象"、科技与人才结合三大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后从确立以成果转化为中心的高校科技成果源头供...  相似文献   

9.
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为合作转化或者独立转化两种,在合作转化的前提下,更深层次考虑合作转化下高校选择技术转让或者共同商业化两种模式的优劣。将商业化成本、科技成果转化率纳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影响因素中,构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演化博弈支付矩阵,分析探索商业化成本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同变化对高校选择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1)科技成果转化率影响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意愿;(2)企业作为利益体对合作商业化成本比较敏感;(3)高校付出的科技成果价值越多,高校更偏向于选择"商业化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对科技成果进行甄别与筛选是必要的,这是由高校科技成果自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高校资源的有限性所决定的.甄别与筛选可分为初步甄别与二次甄别和筛选.初步甄别主要是将不符合高校扶持条件的成果予以剔除,二次甄别和筛选是从符合条件的成果中根据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优中选优,最后得到适于转化、需要重点扶持和推广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十一五”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865家涉农科研单位和1220家涉农企业进行问卷调研,分析并客观判断"十一五"时期中国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和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研究发现,涉农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1%,与"十五"相比至少提高了10个百分点;但目前仍旧有大量农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国外相比仍旧有很大差距。涉农企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水平为47.24%,资金缺乏是目前农业科技成果未转化的最主要原因。最后,就提高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邓媚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2):100-106
利用广东省及国家2017、2018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披露的统计数据,从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和转化方式构成以及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等方面,对比分析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存在问题.结果发现:产学研合作在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中占比高,广度和深度均领先于全国,与企业共建创新平台已成为产学研合作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科研人员对离岗创业大多持保守态度,但积极参与创设和参股新公司,将创新资源布局及技术服务触角从成果转化链条前端向后端延伸.同时,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高质量可转化成果供给不足、作价投资转化方式占比低、技术转移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基于分析结果,从绩效评价机制改革、赋权改革、专业机构建设和全流程管理、专业教育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广东省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加大步伐,使其成为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成果转化中企业观念创新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社会部门的密切合作。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和重要环节,必须从认识、观念上实现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8—2016年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索其空间收敛性,进而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相关性显著;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有减弱趋势,导致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②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③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08-2016年中国高校的微观面板数据,首先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动态面板GMM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受政策影响较大;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且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高校的趋势。(2)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2-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3)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中国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7.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各高校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快专利转移.文章对近10年专利转移量突出的高校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出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利转移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为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需要借助校外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同时还要利用普通许可方式让更多企业共享科技成果并避免形式主义的"关联许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最小二乘法(OLS)计量模型,对不同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异质性进行了研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对科研活动的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要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其科技成果产出也高出其他类型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产出效率要高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对科技研发活动重视度不够高。计量模型实证表明,2018-2022年,混合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产出这几个方面具有更多优势,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效率角度来说,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优势显著。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缺乏竞争力。混合所有制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柱,而民营企业则是其中的主体;外资企业的技术引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国有企业投入多产出少,效率较低;集体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需进一步提高。结合分析,提出适当增加公有制企业的私有股份,增加有效扶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助残辅具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由政府、大学、企业和中介机构四大主体相互协作才能共同实现。因此,创新性提出了"一轴三螺旋"创新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推动助残辅具科技成果转化。"一轴三螺旋"创新模式,即"中介"这一轴和"大学、政府、企业"3个螺旋主体在科技成果应用于助残辅具的转化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各有侧重又相互协助与融合,实现科技成果在助残辅具应用方面精准转化。政府:完善政策法律保障体系,营造良好环境;高校:转变科研评价机制,完善科研激励体系;企业:强化主动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介: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丰富中介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是高校科技与经济领域共同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当代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科学技术竞争,即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速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及其市场占有率的竞争。高校科技成果在市场上竞争,完全取决于高校的科技成果是否能真正立足市场,落脚于产品,遵循转化内在规律。 近年来,国家经济持续地进行宏观调控,使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在调控过程中逐渐趋于合理。但是在微观上,由于企业资金普遍匮乏,导致了使用成果的动力不足,实力不够,能力不强,直接的表现出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不旺。我们对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愈是竞争激烈,企业对新产品的渴求愈加迫切。企业对科技成果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对高校的某些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缺乏了解;二是对高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室成果不感兴趣,三是高校的科研成果真正在市场上占有一席竞争之地的拳头产品数量不多,四是企业对以展示会展出的科技成果项目吃不透、摸不准,怀有疑心。从我院看,虽然成果数量不少,但大都是在“六·五”、“七·五”期间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已经过多次的转让,许多已经变为沉淀的技术。近年来,市场不断地变化,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