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以下简称"封丘站")建于1983年,位于黄河北岸的河南省封丘县潘店镇,隶属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现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野外观测研究站,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重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01—2015年连续3个五年评估周期均被评为CERN优秀野外站,是中科院部署在黄淮海平原,特别是沿黄河及黄河泛滥地区,致力于农业、资源、生态和环境研究的最主要野外实验基  相似文献   

2.
2007年震惊中外的太湖蓝藻危机事件暴发,太湖富营养化及其蓝藻水华治理成为国家和全民关注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对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置、蓝藻水华暴发的科学解释和未来十年太湖水环境的治理及生态恢复等,向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太湖站")自建站以来对太湖进行了全面、长期的监测,开展了浅水湖泊系统研究、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和示范。特别是近十年来,在环保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科院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在太湖站野外科学平台的支撑下,联合院内外科研人员进行了多学科交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在学科建设方面逐步创建了湖泊现代过程物理、化学、生物多学科协同的野外原位研究方法,发展了湖泊科学环境要素过程与格局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研究新局面,揭示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湖泊关键生态过程的驱动作用,阐明了湖泊生态系统响应环境变化的特征、区域差异和反馈机制,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环境作用机理;在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提出了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方法与策略,应用于太湖治理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填补了大型浅水湖泊湖沼学研究的空白,不仅使我国的湖泊科学研究在国际湖泊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崭露头角,也使得太湖站成为了无可替代的野外科研支撑平台和国际知名的湖泊科学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3.
我国盐碱地的治理与农业高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盐碱地治理利用潜力巨大, 随着近40 年的不断治理改造, 其呈现出面积总量减少, 重度盐碱地面积比例总体降低但局部区域次生盐碱化加重、撂荒地增加、水资源制约愈加显著等特征。尽管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的科技攻关项目, 取得了盐碱地资源多尺度评估、蒸发阻断农艺高效抑盐、工程-农艺结合增强土壤排盐、节水灌溉优化灌排管理控盐、重度盐碱地和盐荒地盐土农业直接利用等8 大体系40 多项实用技术, 但是缺乏完善的分类治理技术体系、技术工程化程度低、长效后期管护不足、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和产业政策间衔接不紧密等, 造成推广应用难度大、治理效果不稳定、后期投入不足、社会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实问题。针对以上现状, 文章提出盐碱地分类治理与农业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产业推进+商业发展"相结合的"全链条产业"创新发展思路, 通过产学研资用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形成我国盐碱地分类治理与水-土-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体系, 构建适宜的盐碱地分类治理工程化配套模式, 依托全国多部门合作在全国盐碱区内进行工程化推广示范, 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化开发, 创建我国障碍性资源治理改造与高值化利用的样板。  相似文献   

4.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压舱石"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耕地长期高强度利用及用养失衡导致土壤发生退化,东北黑土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此背景下,1978年原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在东北黑土区中部的黑龙江省海伦市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自建站以来,围绕黑土地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了一系列的长期定位试验,经过长期对农田生态要素的监测和研究,划分了黑土肥力变化演化的3个时期,提出了区域尺度上的土壤有机质阈值,阐述了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的土壤养分演变规律,证实了通过农田作物的合理配置能够利用生态平衡调控有害生物对作物的危害。通过系谱法选育高产优质"东生号"系列大豆新品种10个,并且进行了成果转化和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研发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创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模式,在黑龙江省的十几个产粮大县示范推广。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大面积推广示范,长期试验示范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地处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的黄淮海平原,拥有耕地2.7亿亩。这里不仅具有可供两熟的光能和热量资源,而且土地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但是,这一地区的旱涝盐碱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这种潜力的发挥。 土壤是水分的最大调蓄场所。因此,土壤湿度的监测对于黄淮海平原的旱涝盐碱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至2020年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1/3有赖于黄淮海地区贡献,挖掘大面积中低产田生产潜力,已成为提升粮食产能的最主要战略。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现代化转变,已有的中低产田改造经验和技术已难以满足新形势需求。本文针对中低产田改造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以河南封丘为基地,在多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研发集成了新一代中低产田治理技术,即地力产量双跨越的技术,并在1.3万hm2中低产田改造区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巨大的增粮效益.为推动河南和黄淮海地区大面积增粮提供了样板。河南省政府已开始利用该技术进行新一轮中低产田改造。  相似文献   

7.
迪庆州农科所成立于1973年建所40年来,以"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为目标,围绕加快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服务. 1以藏区粮食安全为主线,加强青稞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是藏区粮食安全的主线,先后承担实施了"国家青稞商品良基地建设"、"优质青稞良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青稞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无公害爵稞生产标准示范园建设"、"加工型青棵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迪庆州青稞产业化开发"等10多个项目和课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青稞品种4个,科技成果2项,《无公害青稞生产技术规程》成为迪庆州第一个农作物栽培地方规范,使青稞生产满足粮食安全,青稞商品率逐步提高,产业化模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变化影响下,我国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其生态安全屏障作用,制约了西藏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科院拉萨高原生态试验站自建站以来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长期监测,开展了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与建设基础理论研究、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及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在学科建设方面发展了一系列高原生态学研究的新方法,建立了高原生态过程、机理与区域格局相结合的研究局面;在技术研发方面提出了高寒退化草地恢复治理和高原草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广泛的示范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科研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全球变化影响西藏高原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理论,还推进了高原农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示范。拉萨站已经成为在青藏高原腹地从事生态学研究的支撑平台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位于新疆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脆弱的生态环境、频繁的风沙危害,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沙漠持续前移,"沙临城下"——距策勒县城仅1.5 km。流动沙丘不断掩埋良田,蚕食绿洲。策勒站围绕区域脆弱生态环境治理和农牧民脱贫增收所急需的关键科技问题,通过长期监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系统阐明了极端干旱区主要优势植物的逆境响应机制和适应策略,构建了流沙治理模式,提出了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柽柳植被的技术体系,解除了流沙侵袭对策勒县城的威胁;同时,还提出了绿洲外围新垦沙荒地棉花高产稳产种植模式和肉苁蓉接种的技术体系,创建了区域水资源优化利用的技术体系,并在新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策勒站已成为国家部署在新疆南部的重要科技研发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土地沙漠化问题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尤为突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奈曼沙漠化研究站(以下简称"奈曼站")围绕北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科尔沁沙地的土地沙漠化治理和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长期开展荒漠生态系统协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理研究、过程监测、技术试验与示范等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经过30多年的发展,奈曼站已经成为我国农牧交错地带荒漠化土地治理的野外观测研究平台,提出的"奈曼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及其相关理论和技术不仅被国内同类沙漠化地区的生态治理实践广泛采用和借鉴,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以及联合国其他相关机构作为长期培训教材和科普推广内容;同时,奈曼站坚持研发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引种适地丰产作物及林草果蔬植作物品种,提高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为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和整体呈现逆转态势"作出了贡献。1998年,奈曼站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和粮农组织联合颁发的"拯救干旱区土地成功业绩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利用压力持续增加,该区域出现了可利用水资源减少、区域生态资源过度开发、得到治理的沙漠化土地再次退化等新问题。针对新的问题,奈曼站的观测与研究工作将重点围绕水资源制约的关键因子开展植被-土壤系统协同演变机理研究,研发水分、土壤与生物资源有效利用和区域农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与模式,构建新的符合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土地利用与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1.
侯建国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0):1123-1126
东北黑土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长期以来的黑土退化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下降,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作为"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先期谋划、科学论证,汇聚院内外科研队伍,联合东北四省(区)共同发起"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通过设立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筹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黑土地保护利用专业人才队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用好养好黑土地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Under the joint auspices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s & Technology(MOST)and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 Technology, more than 1,600 Chinese scholars including CAS and CAE members,chief scientists of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dubbed 973 Program)and directors  相似文献   

13.
"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工程(黑土粮仓)"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是中国科学院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黑土地用好养好"系列指示精神的核心抓手。该专项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针对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难题,根据问题导向、创新引领和示范带动的思路,以"目标清、可考核、用得上、有影响、推得开、留得下"为原则,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核心技术攻关和区域适宜性模式示范,致力于形成用好养好黑土地的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At a meeting on April 5, the CAS authorities gave the green light to a proposal to carry out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rol of eutrophication o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 five-year project,to cost 20 million yuan (about USS 2.4 million), will involve scientists from various CAS institutes, including the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 Limnology, Wuhan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Wuhan Institute of Botan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Institute of Geodesy & Geophysics, and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相似文献   

15.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Sino-German Center for Research Promotion, a group for cooperation on soil and environment was established in 2003 at the CAS Nanjing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相似文献   

16.
As one of the two non- European partners, the CAS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ISS) will participate in the e-SOTER, a project on global soil observing system funded by EU Framework Program 7 (FP7).  相似文献   

17.
Established on June 26, 1986 by the consolidation of four former CAS subordinates (namely,the Office of Policy Research, Division of Management Scienc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the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and Section of Optimiz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under the CAS Institute of Applied Mathematics), the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IPM), CAS,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 It applies itself to theoretical, methodological and applied research into national strategies, policies and management for S&T development. It also provides consultancy services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local authorities and CAS on issues concerning S&T development, social and economic growth, S&T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of enterprises.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joint support of CAS,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AS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GDB) held an interna tional workshop on plant molecularbiology on Nov. 5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