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托邦是中西方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乌托邦的产生是历史性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民族由于文化、政治、经济基础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乌托邦想象,产生一系列乌托邦文本。乌托邦渗透进入文学领域,则产生了大批蕴涵乌托邦精神的文学作品。乌托邦渗透进入实践领域,则产生了革命思潮和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普希金是俄国诗歌不落的太阳,他的最后一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创作于1833年,与二十世纪反乌托邦作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时间跨度。所有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特点在叙事长诗《青铜骑士》中都得到充分展现,有机地构成了未来文学体裁结构的雏形。普希金在《青铜骑士》楔子中既有对理想国度乌托邦式的赞美,在第二部分中又有对主人公个人命运的反乌托邦式的刻画,历史和现实并存,颂扬与谴责共在,表现了诗人凝重的历史观和鲜明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3.
乌托邦精神不同于乌托邦。它其实是包含有乌托邦思想或者乌托邦式期待的一种精神或者理想的总称。其核心是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以及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批评,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实的一种思考与评判。《快乐王子》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九个童话故事之一。本文拟阐释这本童话集中包含的王尔德的乌托邦精神。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一词来源于英国空想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作品《乌托邦》,作为针对社会弊端而产生的文学样式,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始终是乌托邦文学的主题。在16世纪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两大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莫尔在《乌托邦》中通过构建一个理想的理性王国来阐述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对抗中世纪基督教思想的桎梏。  相似文献   

5.
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以其灰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未来世界中令人触目惊心的末日景象,该小说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典型"反乌托邦"的小说。违背科技伦理的科技成果的滥用而导致的人类灭绝是该小说的主线。缺乏伦理道德的科技发展将人类带入社会病态的境地,唯有构建现代科技伦理才能给人类社会带来光明。  相似文献   

6.
西美尔认为货币由手段上升到目的,导致人类文化终极追求和意义的失落,引起了人们生命感觉的萎缩及精神的缺失。西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危机,他提出的“距离”的救赎方式对当下生存有着审美的超越意义,结合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的设想,这种乌托邦精神的审美尝试有其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阿多诺旨在用"艺术否定社会"来探寻一条审美救赎之路,抗拒资本主义社会的同一性和工具理性,实现人性的解放。分析该命题涵盖的美学思想和意义,对并其可行性进行探讨,会发现该命题虽然是一种审美的乌托邦,但仍然对艺术和审美具有一定的救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于孔子,仁在孟子学说中被降格。仁乃人心,由心推出性,由性乃事天,这是孟子的天人关系。孟子又以人性为出发点,认为仁政实乃心政。由于孟子对于天人关系次序的理解失当,即便是主张土地、税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加上与当时的现实相距太远,孟子的仁政也只能是他心中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9.
从"女权主义"这一概念被提出至今,"性别平等"这一议题已经在无数的文学作品中被提及、讨论以及定义。吉尔曼的《她的国》无疑是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作,也因此充分体现了二十世纪初的激进女权主义对于"性别平等"的理解与设想。然而这部一个世纪以前的作品看似描绘了对"性别平等"的美好幻想,实则因为其对于"女权主义"的矫枉过正,反而将女性桎梏在了更深层的枷锁之中。本文拟通过对《她的国》的文本分析,揭露吉尔曼塑造的女性主义乌托邦的美好幻景之下对"女权"这一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10.
日本艺术不只对凡高的后期创作有重要影响,更对其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远远大于精神病或欧洲本土艺术对他的影响。在艺术家的最后三年,他几乎是在想象的日式乌托邦世界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