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斯丹 《文教资料》2013,(2):10-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并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钱钟书以其渊博的学识、精妙的手法、丰富的想象力造就了《围城》独特的语言艺术。小说中集比喻、讽刺、幽默等多种修辞手法于一体,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一块瑰宝。本文以法文版《围城》的第一章为例,从修辞和法汉对照的角度,鉴赏其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比喻修辞艺术处处都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底和语言艺术修为。详细、透彻的研究本书中的比喻修辞手法对于今后的写作方式和写作手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创作与1946年,是一部具有浓厚幽默讽刺意味的小说,自从问世以来,就因幽默讽刺的语言享誉世界文坛。《围城》以主人公方鸿渐的命运为主线讽刺了社会生活,进一步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展现出不做作、自然的讽刺痕迹,文中所包含的各种多样灵活的修辞手法展现了钱钟书先生高超的技艺。所以,读者能够在《围城》这部作品中探究出钱钟书先生所具有的独特讽刺幽默艺术。基于此,主要分析《围城》比喻手法中所具备的讽刺特征,探究具有幽默讽刺效果的语言表达形式,进而总结出小说中三方面幽默讽刺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本详细统计和分析了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中所使用的500多处比喻,运用语境理论,指出其中有80多个比喻的使用是不恰当的。通过对部分典型比喻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不恰当的具体表现是比喻的俗化、雅化和泛化倾向,阐明了这些比喻所带来的消极后果。进一步剖析了比喻俗化、雅化和泛化的深层原因;钱钟书先生的类化意识。从而消解了笼罩在《围城》比喻上的神秘面纱,还《围城》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围城》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三个方面,即“讽刺与幽默”、“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冷峻的智慧之光”等,分析了《围城》在艺术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简直是比喻之城。该书创制的比喻,多达七八百条,有些“条”里又包含好几“个”比喻,而且大多数比喻幽默机智,出神入化。《围城》倾倒众生,连批评和攻击也令人叫绝:“《围城》是一幅有美皆臻、无美不备的春宫图,是一剂外包糖衣、内含毒素的滋阴补肾丸……钱钟书是穿了裙子的男人。”  相似文献   

7.
《围城》是大学者钱钟书先生写于20世纪40年代反映知识分子情态的长篇小说。而这部书最为突出的当推其比喻艺术。《围城》的比喻数量繁多,全书有将近五百个比喻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著名长篇《围城》一书中,贯通中西的新譬妙喻共计700多个,形成钱钟书艺术风格一大特色。文章就书中的比喻从艺术功能、修辞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高度评价钱先生在运用比喻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杰出贡献。真可以说,如果没有“围城”的比喻,就不会有《围城》杰作,如果没有那许许多多机趣横生的妙喻,也很难作出“新《儒林外史》”的断语。  相似文献   

9.
《围城》语言修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之所以风靡文坛,得益于作者调动了众多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是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夸张、比喻、比拟、引申、反讽等修辞手法,从而避免了叙事的呆板平直,增添了诙谐风趣的幽默氛围。  相似文献   

10.
《围城》的书名本身就是比喻;《围城》中充满了比喻,就像山坡开满了鲜花。《围城》通过比喻来描绘士林世相,揭示人生忧欢,引发沧桑慨叹。比喻之于《围城》,正如眼睛之于龙、领带之于西装、硕果之于青枝、金苹果之于银盘餐具,有点睛添花之功,出神显韵之效,漾情溢趣之用,增厚加深之妙。研究《围城》必须研究《围城》的比喻。而研究《围城》的比喻,又必须研究《围城》的比喻的学者视野。因为,钱钟书是一个学者小说家,《围城》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唯一的一部学者小说。离开了这两个前提,是难以真正深得《围城》比喻的堂奥的。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一种历史最悠久,运用最普遍的修辞方式.因其具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新颖奇特的特点.因而历来为人们所喜爱.钱钟书先生对她更是情有独钟.《围城》中的比喻融聚智慧、饱含哲理、活泼生动、幽默风趣.作者把内心深处的深刻感受、人生体验和对时世的态度不露痕迹地用比喻外化成文学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钟书式的比喻".《围城》这部作品历来都脍炙人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里面的比喻生动形象、巧夺天工,极大地满足了读者们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讽刺杰作。它以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幽默的肖像描写,滑稽的语言行动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妙绝伦的比喻,机智俏皮的反复灵活多样的讽刺手法,以及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讽刺时弊,描摹人物世态,调侃“芸芸众生”。本文从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人物世态、修辞手法三个方面来论述《围城》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围城》可说是一部学者小说,它的幽默的语调和讽刺的笔触,堪称《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发展。书中运用比喻有数百处之多,可谓妙语连珠,目不暇接。本文试将作者运用的比喻手法分为四类,即意象性比喻,官感性比喻,哲理性比喻,夸张性比喻,略加论述如后: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书。其语言风格独具特色,特别是其寓庄于谐的比喻新颖独到,令人过目不忘。归纳起来,《围城》比喻的艺术特色有:一是《围城》中的比喻与全书的风格特征和谐一致,具有幽默诙谐、寓庄于谐的特点;二是《围城》中的比喻联想丰富巧妙,设喻新颖奇特;三是《围城》中的比喻形式多姿多彩,内容富于变化,达到了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位文学史家曾说 :“综览五四以来的小说作品 ,若论文字的精彩、生动 ,《围城》恐怕要数第一。”而正像钱钟书先生自己所讲的“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 ,《围城》的语言特色中最为成功突出的又当推其比喻艺术 ,其比喻的诡奇新鲜、丰富多彩、妙语连珠已达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稍作论述。知识性钱钟书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围城》是比喻的喻体融入科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俗、掌故等诸方面的知识。阅读此书 ,象进入一个繁茂的花园 ,令人目不暇接。作者以非凡的想像力和广博的知识把喻体和本…  相似文献   

16.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向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在嬉笑、怒骂间却又含而不露,这独特的语言风格实令观者既惊亦喜,为能掠影风采一二,本文试拟一角度——比喻,去对之进行管窥。  相似文献   

17.
张蓓  张寒 《华章》2012,(11)
《围城》被人们冠之为“现代的《儒林外史》,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喻意,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钱钟书先生运用幽默、风趣的写作手法和精辟的语言将当时的社会现象生动、具体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就从风趣比喻式的幽默和辛辣讽刺式的幽默来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幽默艺术.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根本。”其《围城》语言幽默风趣,遣比设喻常常出人意外,“解颐趣语能撮和茫无联系之观念,使千里来相会,得成配偶”,读来使人愈觉趣味盎然。纵观《围城》全书,行文中间,议论之处,妙语珠联,富有哲理的比喻府首即拾,层出不穷。这些像珍珠一般的比喻,幽默诙谐,新颖奇特,多姿多彩,耐人回味,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将讽刺运用到一个非常高的艺术境地,显示出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运用精妙的比喻、精雕的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等方面,对钱钟书这种独创的讽刺艺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精言妙语是《围城》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钱钟书先生善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而有些比喻背后的道理尤其让人深思,讽刺艺术也是小说的一大亮点,《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围城》中,众多人物的出场常用漫画式的笔法来勾勒,人物显得饱满鲜明,惟妙惟肖。作者还大量运用典故,从中外文化、文学中汲取营养,加大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