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民歌是相对于创作民歌而言的,即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为表达情感、反映生活或传授知识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由于产生和传播方式的特殊性,传统民歌在情感方面具有真挚自然,粗朴、直率、单一,高度凝练,可能发生改变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了解民歌的情感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会劳动人民蕴涵在民歌中的情感和智慧,也有利于民歌的欣赏、教学和演唱。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锣鼓草歌为例对川北民歌的特点、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民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保护川北民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对传承与保护川北民歌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人民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为抒发自己感情,经过口头创造并传唱的一种形式,民歌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嗓音清脆响亮为主要特征,并且行腔中讲究声、字、气、情以及味为一体,更加重视语言的民族特色.并且不同的民歌具有不同的特色和用气技巧,下面主要对汉族民歌的演唱的润腔和用声特点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民歌,简言之,意即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并广为传唱的群众歌曲。它是人民表达自己感情的口头创作,反映的是最普通人民的心声,因此在内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的喜怒哀乐,无一不在一曲曲民歌中得到体现。而每一首民歌,都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升华,都是一份丰厚的艺术遗产。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国风”,就收录了我国北方160首民歌。千百年来,民歌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紧密地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情感,记录着他们的爱恨悲喜,也滋润着历代文人和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汉“乐…  相似文献   

5.
李雪 《文教资料》2008,(2):58-60
陕北民歌作为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本文通过对陕北民歌演唱风格、演唱方法及语言与情感的剖析,论证了陕北民歌具有质朴、豪放的特点,同时论证了民歌在陕北人民生活中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提炼而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都各具风格和地方色彩。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为表达内心情感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唱形式,是当地劳动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生动写照。而歌词在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使得歌词逐渐成为民歌文学中的主力军。本论文从陕北民歌歌词鲜明的形象性、大众化的人民性、优美的歌唱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其特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身体语言,还是情感语言,作为一种媒介,都是教师传达思想、情感、信息的重要工具。教师恰当运用语言,会给政治课堂增添意想不到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陕北民歌真切的反应陕北人们的愿望和要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之中流传至今,成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品。陕北民歌作为陕北风土人情和,民间习俗中的重要角色,描绘和反应民俗事象。陕北民歌是陕北民间的歌,它散发着人间的烟火,它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感,它的发展从未脱离过这片富饶的黄土地。陕北民歌通过唱词来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它能让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用艺术的语言形式来传达情谊,陕北民歌表达得不仅仅的歌词的内容,还讲究着语言的韵律。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它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植根于陕北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它拥有悠长的光荣历史,陕北民歌更多的注入的是革命精神,充分的展现出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0.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因此它与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音乐形式具有自然、朴素的特点。本文将从气息运用、咬字吐字、情感表达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准确表达作品的细枝末节。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反应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遥远时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其对社会的认识功能是其他文学样式所不能及的。民歌有其很强的地域特性。由此形成了我国灿烂的传统音乐文化。本文从川北民歌的流变、在音乐、语言、流传地域及其川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川北地区民歌的艺术特征,以期弘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保存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正>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确立了课题《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民歌资源利用的实践研究》,尝试从众多民歌资源中,搜集整理适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从民歌智慧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民歌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13.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载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思想政治课中的说服力、感召力,靠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魅力来体现.下面就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特色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川北民歌形式多样,语言独具风格,主要存留有小调、灯调、牛歌、情歌及锣鼓草歌等,其他还包括佛歌、神歌、堂匠歌、新民歌等。受地域文化影响,川北民歌话语质朴、简洁凝练、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质。  相似文献   

15.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载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思想政治课中的说服力、感召力.靠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魅力来体理。下面就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特色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青海“花儿”和“拉伊”整体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花儿”和“拉伊”是劳动人民即兴口头创作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整体结构形式,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中的一种民歌提供更为立体的认识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山歌是我国传统民歌中的重要体裁,以感人质朴,简练直白的歌词,直抒胸臆,抒发劳动人民心底迸发的情感,具有即兴性强,直接反映现实的特点,本文通过简述山歌的几种类型,探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民歌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口头创作的音乐形式,其蕴含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深刻思想和炽热情感。但由于民歌距离现代生活较远,越来越少的学生愿意关注和学习地方民歌,部分地方民歌甚至面临失传的窘迫境地。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有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笔者即从初中音乐教学入手,就学生民歌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浅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艺术实践中创造的民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浩如烟海,代代相传。她象满山遍野的鲜花,艳丽芬芳,引人入胜。我国民歌,内容广泛深刻,曲调朴素优美,形式短小精悍,结构严谨精炼,风格浓郁鲜明,形象准确突出,语言质朴生动,衬词丰富多彩,具有集体性、口头性、群众性等特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基础和源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很好继承。  相似文献   

20.
正一、靖安民歌文化地理初探想要深刻了解靖安民歌的发展,首先得弄懂一个概念,什么叫民歌。民歌就是劳动人民为辅助劳动和表达感情而集体创作,并在口头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加工的艺术形式,是先民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具有“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的基本特征。口头性指的是民歌是依靠口耳相传的一种口头艺术,即兴编词、即兴编曲;集体性指民歌都是大众参与的成果,没有固定的词曲作者;风土性指民歌是有极的地域性,出自一方水土,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