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尹靖 《青年记者》2020,(5):48-49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受欢迎程度与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以及信息的传播效果直接关联。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创新,在内容、形态、渠道方面均有改进,比如,央视《新闻联播》缩短有关国家领导人新闻的时长,更突出民生新闻,借力“两微一端”,同时进军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展的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也应与时俱进,进行适当“转型”,主动求新求变,朝着专业、亲民、睿智、个性的方向发展,增强其个人传播力,吸引并抓住观众注意力,稳固并扩大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群。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以其特有的公信力、亲和力、大众化、民俗化特点,给电视新闻节目增加了新的亮点,也为主持人提供了展示个性魅力的舞台。民生新闻主持人应强化形象和语言定位。在政策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把握好分寸.达到促进民生新闻节目与主持人双方不断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民生新闻”的崛起与现代电视新闻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改革浪潮席卷国内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崛起在对传统的电视新闻理论及实践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使电视人遭遇空前的彷徨与困惑。本文结合河南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改革实践,全面剖析了“民生新闻”的内涵、特点。以及其对电视新闻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林芃 《东南传播》2011,(7):159-161
本文以福建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热线777》为例,通过对当今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分析,论述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娱乐化的主持风格产生的原因、特点以及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最后阐述电视新闻主持人在娱乐化形式上的度的把握,阐述新闻娱乐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借此倡导人们正确看待电视民生新闻的娱乐化。  相似文献   

5.
民生新闻曾是电视新闻改革的一股热浪.但当前一些地方电视台却视之为收视率的重要砝码,致使电视民生新闻发生流变,与民生定位背道而驰,出现“庸俗、低俗、媚俗”等“三俗”现象.如何寻求转型和升级,重新确立传播定位,构建公共新闻理念等是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电视新闻业变革为例,探析新型传播生态与...  相似文献   

6.
新闻主播,目前在我国主要指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主持人。区别于普通的新闻播音员和新闻访谈类及评论类节目主持人,新闻主播在电视新闻传播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身份定位和工作任务,对主播角色的定位,我们遵循主播应是“民主制度下的公众人物、现代传播中的媒介人物、和谐社会里的文化人物”的总体标准,并认为主播角色的定位也应是依据个人特质的、多层次的综合性定位。  相似文献   

7.
民生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养直接关系到了节目质量,因此,主持人应把握好受众心理,提炼新闻主题,同时根据新闻内容分清主次,简练语言,立足于"主持人"这一角色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本文基于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对主持人提出的要求,探讨了主持人语言素养养成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相比,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不再是要求字正腔圆,反而以独特的个性、富有魅力的语言等特点而著称.本文以《南京零距离》《第七日》等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样本,从这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平民化"视角、"多样化"语言等方面,论述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及其主持人的内涵本质、精神品格的理性认知,必将带动民生新闻实践的不断完善,为电视新闻的未来提供可成长的空间。本文仅就民生新闻的平民化表达谈两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高度概括就是“反映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倡导“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因此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备主持人应具备的一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外还要注重与受众“零距离”关系的打造.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之所以在国内迅速崛起,长盛不衰,是因为其顺应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日趋宽松开放的政治环境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趋势,契合了现代电视观众寻求娱乐与信息多重满足,平等交流、宣泄情感等心理需求,践行了电视工作者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观念,“是我国新闻改革的新思路,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竞争以及群众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①民生新闻,以其特有的公信力、亲和力、大众化、民俗化特点,给电视新闻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为主持人提供了展示个性魅力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白静 《新闻实践》2008,(6):62-62
民生新闻其特有的地域性、亲民性、平民化、本土化特点,为主持人提供了发挥个性的空间。其中,民生新闻主持人的“平民化”特色,引发了业界对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的全面探索。那么,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平民化”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新闻中的“说”新闻“说”新闻,是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对新闻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述,它有别于过去新闻播音员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的要素和特征是主持人通过“说”的形式对所传达的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以其特有的地域性、亲民性、平民化、本土化特点,给电视新闻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主持人提供了自由丰富的发挥个性、展示魅力的平台。作为民生新闻的主持人要有亲民意识,这种意识主要体现在:平等、体验和善意的交流中。  相似文献   

15.
电视新闻主持人是架起电视传播媒体与观众之间“人物化”的桥梁,是一个电视台的形象,是“喉舌”中的“喉舌”。在风起云涌的新闻改革浪潮中,电视新闻的主持人也同样被推上了浪尖。人们不再满足于“正襟危坐、字正腔圆”广播式的播报,不再满足于背诵着记者写好的新闻稿到现场振振有词“话筒支架式”的主持人所作的现场报道。人们呼唤着有更多的充满激情、短平快海霞式的主持人正在《现在播报》;呼唤着有更多的雷厉风行、  相似文献   

16.
张春果 《报刊之友》2013,(9):134-135
如果从1999年北京《第七日》和福建《现场》算起,我国电视民生新闻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电视民生新闻问世以后,为我国电视新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被学者称为中国电视新闻传播的“第三次革命”。然而,在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电视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内涵、现实需要、缺失与构建等四个方面探讨民生新闻人文关怀的问题,以期促进“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贯彻落实,并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浮出水面的“民生新闻”,成为当年电视新闻发展态势的关键词,其价值在于引领了以江苏台为首、地方台紧随其后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于制作模式和发展形态上实现了电视新闻的“平民化”。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于1997年第3、4期连续刊发黄匡宇先生的文章《电视新闻节目必须拒绝主持人——电视新闻节目插音角色研究》(以下简称黄文),提出新闻节目没有也不能有主持人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恰好相反:新闻节目要有主持人。一、新闻节目主持人当系新闻主播的别称黄文认为,“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中子虚乌有的角色,“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个角色(或称谓)是行业内一些人的意念产物。其理由之一是,在海外电视界根本没有“新闻节目主持人”一说,有的只是主播、新闻主播、新闻报道员等体现“播音”特点的同义、近义的称谓。殊不…  相似文献   

19.
播音员,主持人,主播?每天主持着各种新闻节目的我们,到底归属于哪个称谓?在我国电视新闻节目领域,播音员、主持人、主播,都还没有严格的界限,职业特征显现得不够突出。近几年,随着“说新闻”的兴起和大批资讯、民生类新闻节目的上马。“主播”一词开始频繁地使用,不少电视台都把新闻播报员的出图字幕由过去的“播音员”换成了“主播”。一时间,“主播”成了讨论颇多也颇为时髦的一个词儿。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全国广播电视界形成了一股“民生新闻”热潮。这些民生新闻中极具个性的主持人形象也直接冲击着人们对新闻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固有印象,引发了业界对新闻节目主持人风格定位“平民化”的全面探索,以及对新闻节目主持人表达语态“多样性”的全新思考。2003年底,全国省级电台第一家民生新闻——河北电台经济频道《百姓三十分》顺利开播,笔者有幸承担了节目领办和主持人的工作。下面结合这两年的工作体验和大家共同探讨“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个性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