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对乒乓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10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和10名乒乓球初学者为被试,以乒乓球接发球为运动情境片段,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进行实验性研究,同时对静态和动态不同刺激呈现条件下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实验素材对于运动中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刺激呈现条件下,专家和新手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运动水平在反应准确性和反应时均表现出一致的趋势,运动水平越高,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越好.在动态运动情境刺激下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优于静态情境;3)专业运动员采用了相对合理的搜索模式,注视时间越短、注视次数越少、眼跳距离越小,注视分配和注视轨迹比较简单、集中.动态情境下这种搜索模式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本目标: 在时间、设备及队员来源允许的条件下,从生理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最大限度地提高那些有希望作为中国队队员参加世界锦标赛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同时,作为这个专门的参加世界锦标赛计划的一部分,要开始安排可以用在从长远前景考虑而为国家队制定的长期计划中的那些技术与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3.
速度感是竞走运动员运动知觉和时间知觉等感知觉系统良好协调能力的一种表现。本研究设计了7项实验内容对影响速度感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单项或组合测验。结果证明,速度感是后天训练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建立了竞走运动员速度感的心理结构,并将速度感训练划分了3个主要阶段。本研究旨在为竞走运动员速度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2012年伦敦残疾人奥运会前,与国家残疾乒乓球队的心理教练合作,采用《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对我国即将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残疾乒乓球队员的意志品质进行测查。对数据进行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残疾乒乓球运动员除坚韧性略高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外,其余4项均略低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冠军运动员自觉性、果断性、主动性意志品质平均水平略高于非冠军运动员,而自制性、坚韧性却略低于非冠军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残疾类别、组别、是否冠军等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的相关均无显著性,而性别特征与坚韧性相关显著;长期从事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高于短期从事专业训练运动员的意志水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在运动情境中能够根据部分线索对完整信息进行加工,体现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认知能力。以54 名不同水平男子体操运动员和非运 动员为被试,分为高水平运动员、中等水平运动员、低水平运动员和非运动员4 组,采用混合设计,在部分信息和完整信息条件下,让被试观看男 子跳马动作的录像,记录两个条件下判断的反应时、准确性、评分差异以及自信程度。结果表明,在部分信息条件下,不同水平的被试在反应时上 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准确性、评分差异以及自信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自我引导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专项认知能力上的特点与环境引导运动 项目的运动员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6.
对参加2006年海埂训练基地集训的天津、辽宁、上海等9支青年女子排球队83名运动员进行身体形态和专项运动素质测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已基本达到成年国家队队员水平,但专项运动素质方面与成年运动员还存在很大差距,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残疾人乒乓球国家队运动员的焦虑程度、自信心进行测查分析.结果表明:男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平均焦虑水平略高于女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而平均自信心水平也较高于女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冠军运动员与非冠军运动员平均焦虑水平相差不大,但自信心水平较低;男残疾乒乓球冠军运动员的平均焦虑水平与女残疾乒乓球冠军运动员相差不大,而平均自信心水平略高于女残疾乒乓球冠军运动员;不同性别、不同残疾类别的乒乓球残疾运动员的焦虑程度、自信心略有差异,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焦虑、自信心均无显著影响;年龄、训练年限特征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焦虑程度、自信心无显著影响;组别、是否冠军特征对残疾人乒乓球运动员的焦虑程度、自信心无显著影响;我国残疾人乒乓球国家队队员的焦虑水平略低于甲D联赛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却比甲D联赛运动员略高,但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通过2项研究来探讨外部动机内化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影响。研究一:40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先后参与到2个实验 室试验中,通过不同性质的无趣任务诱发心理疲劳,检验不同动机类型下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情况;研究二:以教练为运动员提供的自主环境为自变 量,利用试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准试验设计,考察真实运动情境中,运动员外部动机内化对心理疲劳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员外部动机的内化水平 与心理疲劳存在显著负相关;外部动机内化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可预测心理疲劳的变化;当运动员外部动机内化水平变低时,心理疲劳的程度升 高;外部动机内化可增加运动员对无趣任务的认同经验和控制感,从而降低负性体验。结果提示,提高运动员的自主支持可促使运动员外部动机内 化,从而对心理疲劳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首先验证手腕动觉方位辨别能力能否通过练习得到提高,其次是测量国家女子冰球队手腕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实际水平,寻找出队员们手腕方位辨别最差的角度和最好的角度,为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技术和战术训练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运用实验法测量国家女子冰球队队员和普通大学生,在辨别不同方位时的能力。研究结果:国家女子冰球队的队员手腕方位辨别的能力远远高于普通大学生,国家女子冰球队的队员对手腕顺时针旋转的小角度辨别准确性较高,对顺时针旋转的大角度辨别准确性较差。研究提示:冰球队队员手腕动觉方位辨别能力能反映运动员持拍、运球和射门时的手感与球感,可以作为运动员选材与技术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冬季运动项目国家队队员选拔方式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冬季运动项目国家队队员的选拔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刚性标准的“以往战绩”“运动员排名”“选拔赛成绩”等选拔方式和基于柔性标准的“组建训练营”“自主选拔”等选拔方式;在队员选拔中充分考量各选拔方式的优缺点和各项目的特点,在优中选优、积极营造公开透明选拔环境的同时兼顾运动员的合法权益与合理诉求。结合实际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在国家队队员选拔中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基于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兼顾选拔过程人性化的同时建立健全选拔工作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持续大负荷状态和机能下降时运动员某些感受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训练现场监测方法,测试运动员在持续大负荷和机能下降状态时肌肉用力感、上肢多关节联动动觉准确性、重量辨别、腕关节动觉准确性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项感受性指标在持续大负荷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和机能下降时有提高。不同的感受性指标之间在持续大负荷后的提高幅度有较大的差异,其中,重量辨别在持续大负荷与安静和机能下降状态之间、上肢多关节联动动觉准确性在持续大负荷与安静状态、用力感在持续大负荷和机能下降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而腕关节动觉准确性在持续大负荷与安静和机能下降状态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显示了在持续大负荷状态下不同性质感受性的变化在总体是提高趋势的同时具有非均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的世界地位和国内短道速滑联赛成绩进行分析。全国短道速滑联赛中男女运动员的整体实力呈现短距离成绩整体好于长距离;男女运动员在长距离项目上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特别是女子1500m和接力成绩的提高最为明显;2004-2009年度注册在训运动员整体比例呈现基础训练人员(三线运动员)逐年增多,而一线运动员却在逐年减少的怪现象,输送到一线队伍的运动员太少,投入和产出比太大,虽然我国形成了很好的基层训练网络,但是国家却没有相应的得到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后备运动员储备呈现不合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活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正确评价我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活动中体能情况及活动特征,为国家队提供准确的训练比赛信息,使用S IM I系统首次对我国国家队优秀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进行定量测量。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比赛跑动总距离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跑速下的活动距离也不同,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是长期困扰体育界的棘手问题。帆船帆板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中对运动员文化素质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开发国家帆船帆板队远程教育资源,通过远程教育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参赛能力。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同时,可以发挥国家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在役运动员通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学习〉-7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藤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对国家队和国家青少年队藤球运动员进行测查分析,结果显示:藤球运动员总体的人格特征无显著性特点,但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人格因素上呈偏高分特征;国家藤球队和国家青少年藤球队运动员比较,在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幻想性、独立性、自律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男女运动员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忧虑性和自律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二传、主攻和后卫运动员,在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怀疑性、兴奋性、忧虑性、紧张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不同类别、不同性别、不同位置的藤球运动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人格差异。结论:针对藤球运动员人格特征,应采取有效的心理调控方法,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The purpos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eason-long team-building intervention program using team goal setting increased perceptions of cohesion. The participants were 86 female high school basketball players from 8 teams. The team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an experimental team goal-setting or control condition. Each participant completed the Group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GEQ; Carron, Brawley, & Widmeyer, 2002; Carron, Widmeyer, & Brawley, 1985), which assessed cohesion at both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season. Overall, the result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multivariate effect, Pillai's trace F(12, 438) = 2.68, p = .002. Post hoc analyses showed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ason, athletes from both conditions did not differ in their perceptions of cohesion. However, at the end of the season, athletes in the team goal-setting condition held higher perceptions of cohesion than athletes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 Overal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am goal setting was an effective team-building tool for influencing cohesiveness in sport teams.  相似文献   

17.
采用SIMIMotion运动分析系统,对中、外赛艇女子单人双桨项目(W1X)优秀运动员一个完整划桨周期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赛艇W1X优秀运动员在划桨技术周期的艇速、划距指标上与国外W1X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P<0.05),推拉桨时间、桨角和各关节角度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国赛艇W1X运动员的推拉桨时间、划桨身体姿势比较合理,建议在保持推桨动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赛艇W1X优秀运动员低桨频高稳速划桨的技术,缩短与世界级赛艇W1X优秀运动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维摄像收集了国家速滑队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和资料,对直道滑行中的滑跑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分别从不同的滑行距离关节角度的变化、质心横向位移、蹬伸幅度和蹬冰角的变化角度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选手的技术现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 greater number of injuries during the last third of practice sessions or matches could be related to alteration of lower limb neuromuscular control due to neuromuscular fatigue. This fatigue-related effect can be mediated by changes in joint proprioception. In athletes, the use of functional fatigue protocols could have the advantage of mimicking the demands of sporting activity, thus reflecting more specifically the changes in neuromuscular control and proprioception observed in sport setting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fatigue induced by a volleyball match on knee joint position sense in elite volleyball players. Seventeen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aged 18.9±4.2 years from the Portuguese national team volunteered for the study. Knee joint position sense was evaluated by an open kinetic chain technique and active knee positioning, and was reported using absolute, relative, and variable angular errors. Joint position sense measures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a simulated volleyball match of five sets. To ensure that the match was sufficiently intense to induce fatigue, the perceived exertion or exercise intensity was assessed at the end of the match using Borg’ s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scale.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volleyball match (90min duration), reaching or exceeding 15 on the RPE scale (15.59±0.71; range 15–17), equivalent to “hard/heavy work”. After the volleyball match,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absolute (2.11°) and relative (1.71°) angular errors was detected. Match-induced fatigue significantly exacerbated the overestimation of the test position. Moreover,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in estimating knee angles decreased from rest to the fatigued state, as shown by the increase (264%) in variable error. Our results show that fatigue induced by a volleyball match has a marked effect on knee joint position sense in elite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Knee joint position sense was less accurate and less consistent after the volleyball match. Fatigue induced by a simulated competitive volleyball match resulted in proprioceptive deficits, decreasing sensorimotor system acuity in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