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语》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和传承《论语》的学科,是儒家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西汉出现以后,经历了形成、发展、休眠、复盛、总结的演变进程。熟知《论语》和《论语》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和传承儒家经学思想,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相似文献   

2.
《论语》一书影响之大之深无辞可状,但当今社会对之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废与立。文中笔者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提出,对待《论语》应该抛弃思想工具及神圣经学的看法,仅作为生活之书来阅读,并从中体味出做人之道与法的看法,并力持《论语》不仅不能废,反之更应推广普及之见。  相似文献   

3.
高拱继承了宋代学者自由议论的风气,对儒家经典的权威性及宋儒的注解表示怀疑,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其中对《周礼》的考疑,对《尚书·洪范》及蔡注的质疑与批判,对《春秋》灾异谴告说的批判以及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均有不少重要发挥,是后人研究高拱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高拱的经学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祥道是北宋重要的经学家和理学家,他的《礼书》和《论语全解》等经学著作在中国经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陈祥道本人的研究可以为其经学思想的研究提供独到的价值和贡献。可能是因为史料稀缺,至今没有学者对陈祥道做专门的研究,而一些辞典及地方性论著中对于陈祥道生平事迹说法不一,故有必要对陈祥道生平与仕宦历程的几个疑点问题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5.
一本优秀学术著作的问世,必当带来如沐春风地善诱、耳目一新地思想冲击,引人注目的主观系统地构建,尤为重要的是给予读者厚重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的传递。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新锐学者闫春新副教授的《魏晋南北朝"论语学"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力作。《论语》位列儒家经典的四书之首,通过注释的方式来解读《论语》是经学史上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论语学"个案的全方位研究,可以管窥整个经学史,甚至思想史的风貌和动态。自《论语》编纂成型以来,汉晋论语注在《论语》注释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至东汉,汉注系统已基本定型,成为中国古代注经研究的基本范  相似文献   

6.
从原典到经学教本再到现代教材,《论语》的发展过程契合了传统教育的特点。在先秦时期,它主要以"言行录"的形式在儒家学派内部传承;汉代以降,"五经"教育兴起,《论语》成为"五经"教育的辅助课程,主要作为童子学习的内容;宋代以降,《论语》成为"四书"教育的必修课程,科举考试又进一步增强了《论语》的重要性,《论语》也变为偏重成人学习的内容。民国以后,由于政府废止中小学堂读经,《论语》逐渐脱离童子学习的范畴,成为学科规范下的教材内容。在《论语》的传承过程中,人们逐渐建构起兼顾童子与成人的课程设计,体现了传统经学教本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二程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们借助对儒家经典的解释,重建新的儒学形态——理学,其中《论语》尤为他们所重视和推崇,并成为二程经学解释学的根基。对于《论语》的解释,二程提出了异于前儒的解释原则、方法,这些方法为后来洛学弟子以及朱熹等人所继承,成为中国古代后期《论语》解释的基本方法。可以说,二程对《论语》的解释具有典范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包括“仁爱”思想、“安人”思想、“修己”思想、礼仪思想,这些思想对高等教育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以《论语》中的管理思想为切入点,在对《论语》管理思想进行深刻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论语》管理思想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高等教育管理的改进和提升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帅 《文教资料》2007,(31):30-32
《论语集解》是两汉长期古今经学之争后出现的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的训释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杂糅古今,以古文经学为体;集众家所长,又能精心裁剪,力求保持一章中的训释的统一性;取舍明晰,注一处多只取一家之言,偶有并存之处;多处引用《周易》、老庄之言解经。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对企业管理和领导工作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文章以《论语》为例,梳理国内外领导思想研究及《论语》领导思想研究的现状,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本土领导思想进行探析,展望《论语》领导思想研究的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及时代背景下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诗经》诗学观,集中反映在《论语》之中。孔子对《诗经》整理、选删的思想原则标准、对《诗经》外交政务交际功能、对《诗经》诸种教化功能,都有着十分精辟的论述。我们应当历史地、全面地、准确地学习、研究和把握孔子《诗经》诗学观,并使之传承光大。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诗经》传授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秦汉之交对文献的毁灭性打击,以及汉代社会政治的不断变化,《诗》学与其它学说一样,为了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故而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后汉书》引用《诗经》的形式有篇名、字词、整句、典故的引用;同样,《后汉书》引用《诗经》也绝非仅现存毛诗一家,其余三家诗也同样在引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诗》学在由先秦向两汉过渡的过程中,由于史料的匮乏一直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先秦《诗经》的流传应分作两条脉络来看:一是《诗经》文本的结集、流传史;一是解《诗》思想观念的发展史。其传承也并非后人所理想化的那种单线条的严格的师徒授受关系,如同《草木虫鱼疏》、《经典释文.序录》论述《毛诗》传授谱系时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一个在同一系统内此起彼伏、合散消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引用《诗经》说明道理,是自先秦以来形成的传统,汉代人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发展和突破。通过对《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传作品中保存的大量《诗经》章句的分析,我们可以考察两汉时期引用《诗经》的新特点,认识《诗经》对汉代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诗本义》对《诗序》的批评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修以敏锐的眼光和大胆的疑古精神,发现了<诗序>本身存在的自相抵牾等问题,否定了传统的子夏序<诗>的说法,发宋人疑<序>之端,打破了汉代以来<诗经>研究的日趋僵化局面,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影响深远.但由于自身和时代局限,欧阳修对<诗序>又颇多回护之辞,这一矛盾也是造成<诗本义>在后世名声不彰显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诗经》可谓四言诗之龟鉴,汉魏诗人皆以其为创作四言诗的标准.汉魏四言诗对《诗经》有借鉴及发展:一是在题材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方面受到《诗经》的影响;三是相较于《诗经》,又有着自身的发展创新,主要表现在结构形式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与汉乐府中均有一定篇幅的弃妇诗,由于时代等方面的不同,《诗经》与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也存在很多差异。汉乐府中的弃妇形象类型比《诗经》多,所刻画的弃妇形象比《诗经》中的更为生动饱满,性格特征也更为复杂;在面临被弃命运时她们或者更具有奴性或者反抗更为决绝。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汉代女性所受的礼教约束较之前代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20.
郑风作为《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在从汉到宋的经典阐释里发生了重要变化,被定为“淫诗”备受贬斥。然而追究“郑风淫”一说成立的过程,可以发现其中承载着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汉代诗教的反动,“郑风”作为突破口被赋予特殊意味,并由此展开了不同于汉儒的经典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