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在试教开始的时候,教师对于课本的认识是不够的。天津试教区的汇报里说,教师对教材的体会不深,讲解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只说他如何尊王攘夷;讲解战国时期的繁盛大城市的时候,只能从文字表面来解释,不能深入地了解教材。北京试教区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本比旧课本还难教。上海试教区的汇报里说,有的学校的教师还是用旧教学法来教,往往受旧课本的影响,对于新课本的目的、要求体会不足,因此,不能充分发挥新课本的优越性。对于在一个课时内教完一节课,有些教师也感到困难。例如兰州第一中学的教师(?):“开学之初,我们每一课时都讲得很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各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没有什么关联?按教材照本宣科行不行?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拿到新教材不会教、不能理解教材的意图,甚至有些老师觉得新不如旧,根本就不依  相似文献   

3.
正曾有种观点认为"教什么"和"不教什么"是课程规定,由不得教师选择,而"怎么教",教师可以有些自由。我认为,如果教师没有教学的自主权,他的课堂可能是板滞僵死的,也很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由精神。"教什么"和"不教什么"以及"怎么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相机而动;在课堂上不能或不敢"做主"的教师,他的学生学习可能是无趣的,劳而无功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有人主张先学后教,即在教师教之前要求学生预先学习,因为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学生通过预学,初步感知新知识、找出疑点,可以为课堂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改变对新授内容不知情、打无准备之仗的状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预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薄弱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和教学,改变仅凭个人经验和教学参考资料,一厢情愿确定教学方案的状况。为了实行先学后教,有些学校规定教师要编制导学案,有些则要求编制预学单。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纵观我们的课堂,不难看到有些学生早已走在我们的课堂之前,而我们的教师呢?面对学生的“未教先知”,有些教师总在潜意识里忽略它,把学生想象成一张白纸来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则会面色严肃地提醒学生,上课应该遵守纪律,不能随便乱说;甚至有些教师还会认为既然学生已经明白、懂了,可以直接跳过了.到底有多少学生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我们怎样才能预测到学生的“先知”?  相似文献   

6.
由学生评教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许多大学都开展了“生评教”活动,有些教师因不注意自己教学时的态度导致学生评分较低,于是有些教师对此不能理解,认为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是不公正的。其实从教学改革角度考虑,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学校更应该以学生为本。因此高校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意识,尽快适应新世纪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课文的训练重点和提示虽然有所指明,但并非每位教师一看便能明了,主要还得靠教师的钻研。对教材钻深钻透,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所得之后,教什么的问题才能明确。确定了教什么之后,总不能走进教室一讲了之吧,有些内容是学生稍加自学即可解决的,有些是必须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以教书育人精神从理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界公认的正确指导观点。对此有些教师能够正确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贯彻;而有些教师认识肤浅,还没有形成工作中的指导思想,不能很好地付诸实践。“教书育人”观点对每位教帅的教学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教帅教学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应该把这一基本概念从理论上论证清楚,使之系统化、科学化,做为教育学的一个教学原则确立起来,使教师们做为一项教学原则,自觉地在教学工作中,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9.
黄星玲 《语文天地》2014,(28):54-55
素材的积累对高中生写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学生在高中作文材料积累方面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身上,也就是“教”和“学”的问题。一、教师“教”的误区在“教”的方面,教师在理解、方法引导、兴趣、习惯上陷入误区。现在有些教师对所积累材料的“新颖”存在误解,误以为“新颖”就是指“内容”新。由于教师这一误解或者由于教师没有提醒学生,学生便会盲目地不断地积累素材,以求“罕见”。其实“内容”新是次要的,关  相似文献   

10.
一般情况下,开展"学生评教"工作有利于学校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但是,有些学校在实施"学生评教"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偏离评教目的、问卷调查内容设置不科学、不能妥善处理评教结果等原因,反而会出现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化师生矛盾、激化教师与学校领导矛盾等诸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探索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新授课教学的实践中 ,我们总结提出了新知教学的四个要求 ,即 :要教直 ,要教慢 ,要教旧 ,要教薄。下面谈谈这些要求的具体内容。一、要教直。即要求上课伊始 ,就出示课题 ,让学生直接接触新知。有些教师上课 ,习惯于让学生做些毫无意义的复习性练习 ,或提些拐弯抹角的问题 ,即使是自成体系的新授课也要提问上一节课的内容 ,几分钟下来才言归正转。还有些教师往往课始讲些游离教学内容之外的故事或空话、套话 ,几经折腾才导入新课。这些无效练习和兜圈子的做法 ,不仅会耽误一节课中最宝贵的学习时间 ,而且学生易于产生…  相似文献   

12.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将比较抽象的道理讲清楚,常常举一些相应的例子来说明,但只有较新颖的例子才能给学生留有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材料新有些教师举的例子比较旧,不能反映时代特点,教师最好举一些与现实的国内或国际大事相关的例子,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道理新结合教材,挖掘出新思想和新观点,找出与此观点相适应的例子来说明,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式新举例不能只采用“说”的形式,同时可以采用演示报纸、杂志等手段以及播放电视资料、演示实物……如此举例,可以扭转呆板、乏味的课堂气氛,收到较好的效果。政治课教…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久违的新鲜气象。但有些教师谈“新”雀跃,有些教师却谈“新”色变,这是为何?据我分析,“雀跃”的教师认为新课程讲什么由学生作主,怎么讲也由学生作主,觉得自己可以无担一身轻,故而“雀跃”“;色变”的教师认为新课堂不能再讲教本教参了,形式和内容都要堂堂出新,节节有异,故而谈之“色变”。其实这两种非常态的心理都是被课改实施中的几个误区诱导的。走出了这几个误区,就会发现:新课改,其实并不难。误区之一:课堂形式化观摩现在的课改课,动辄声光电,课堂形式花里胡哨…  相似文献   

14.
杨至容 《小学生》2013,(3):46-46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象,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  相似文献   

15.
近两年来,我们示范幼儿园承担了“送教下乡”的任务。所谓“送教下乡”,是指我园教师到乡村幼儿园为那里的教师上示范课,组织活动。本学期,我在为三所乡中心园上语言课的过程中,收获颇大,感触很深。一方面,我感到“送教下乡”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全面考核。到乡村幼儿园上课,教师对幼儿的各种基本情况不甚了解;而且孩子对新老师也陌生,不能一下适应新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各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好课。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太多的“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搬着新教法,不知该怎样教”的苦恼困扰着教师;太多的无效教学、无效训练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太多的“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乌云”仍然笼罩着我们的校园……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些农村小学的音乐课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正常开展。我是农村小学兼职音乐课教师,深感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音乐课不受重视。不少学校对音乐课都是随便安排一些教师教唱,不管他们懂不懂乐理知识,只要把平时会唱的歌教给学生就行了。二、教的歌曲不适合儿童学唱。如有些教师教一二年级唱《马儿啊,你慢些走》、《泪痕》、《太阳岛上》、《九九艳阳天》、《回娘家》……这些歌曲虽然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教给低年级的学生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些歌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唱  相似文献   

18.
佟贞 《四川教育》2014,(5):32-32
课堂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教与学是课堂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学离不开教,教不能替代学.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粗放,缺少含金量.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分析1.教师的原因当前,有些语文教师不够了解初中语文的教学情况,使得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学特点和规律不能契合,影响了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部分教师掌握不了教学衔接技巧。有的教师尽管能意识到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师都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因此影响了语文教学衔接。一些教师受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在教学上是考什么教什么。有些初中教师会根据中考考试内容来加强  相似文献   

20.
教而不能研,能研而不能教,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当然,在教师之中能教能研、能文能武的人也不在少数.上述特例的成因,除了主观因素外,学校管理层面卜的疏导缺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校只管教不管研,或者有的学校突出了研而忽视了教,逐步丧失了研的落脚点,这样,势必使教与研相脱节,南辕北辙,走不到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