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与老教材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在老教材中,乘法的引入一般是从简便引入,通过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体验:当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较麻烦时,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比如写100个2相加,让学生体验到这样麻烦,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简单的表示方法,从而引进乘法。而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乘法的意义是从现实背景中引入的,因为生活中存在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事实,所以引进乘法的运算。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是从相同加数中感悟的。对于“用乘法算式表示真简便”安排在后面课时。一、创设情境(课前谈话:暑假里你去哪里玩了?好玩吗?…  相似文献   

2.
郑健凡 《陕西教育》2004,(10):38-38
案例1:《表内乘除法》教学 在复习完了“表内乘除法”后,将教材中的练习“根据‘四七二八’这一句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改为“根据‘四七二八’这句口诀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经过几分钟沉默,纷纷举手发言。 生1:运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出4×7,7×4的积都是28。 生2:运用口诀可以求出28÷4,28÷7的商分别是7和4,由算除法可以想到乘法。 生3:运用口诀还可以求出7×3 7的和是28。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21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6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会看图写乘法算式。教具准备:例2放大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认真观察老师抽的式题卡片。哪些加法算式能改成乘法算式。(边算边贴在绒板上)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三册P13—P14)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第一种读法以及算式中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和怎样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理解“相同加数”、“相同  相似文献   

5.
在包含除法的教学中,为数不少的同志认为,名数除以名数得异名数。我认为这种认识是值得商榷的。小学数学四册第28页第10题:“一盒粉笔有80支,每天用5支,可以用多少天?”解答算式是:80支÷5支=16(天)(注:算式中带上“单位名称”,便于说明问题)从表面上看,前面的回答  相似文献   

6.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安师大附小李秋月教学内容:义教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2~44页。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会用脱式的步骤写出运算过程,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有括号的两步式题中,虽有乘法除法,还要先算括号里的。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情景中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经历乘法运算形成的数学化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修订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对乘法概念的教学,在原教材基础上,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其中,乘法算式的读法和以前相比有了改变,取消了以往乘法算式的两种读法。规定在乘法算式中“×”读作“乘”,如6×5读作6乘5。改动后的乘法算式的读法和以前相比,简便多了,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当学生学习了除法的两种读法(60÷3可读作60除以3,也可读用3除60)后,问题出现了,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种:一是把学过的乘法或加、减法算式读错,如6×5读成了6乘以5,30 20读成了30加以20等。二是读错除法算式,如60÷3读成60除3。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通…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常把一些容易打混的数学语言胡乱使用。现举数例如下:1.“单位名称”说成“名数”。譬如在应用题教学时,不少教师喜欢这样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写名数。”意思是“单位名称”不要漏写,如“3元”不要漏写成“3”。这样,就把单位名称”与“名数”混为一谈了。2.“整除”与“除尽”不加区别。例如不少教师把“10÷4”说成“10能被4除尽”,把“10÷2”也只说成“10能被2除尽”。其实,“10÷2”以说成“10能被2整除”为好。虽然前者并无错误,但后者更精确、更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一、代数式的基本概念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字和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如a、x、7、0。运算符号:表示计算方法的符号,如 、-、×、÷。注意运算符号的读法:“ ”加上;“-”减去;“×”乘以;“÷”除以;这里“×”和“÷”的读法,要特别引起注意。注意运算符号的读法,对列代数式及以后学习初中数学中的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和除法都有极大的好处。字母表示数,代数式也表示数,因此数的有关运  相似文献   

11.
数的运算方法,在小学数学里只涉及加、减、乘、除四种,通常称为四则运算。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仅用一步运算或一种运算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经常要用到多步运算甚至多种运算(混合运算)。这样,在计算时,除了运算方法外,还有一个运算顺序问题。例如“2 3×5”,这是一个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运算的算式,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的四则混合运算,有时利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另外,对于除法还可以运用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我们不妨称其为“除法的分配性质”。如:(309 87)÷3=309÷3 87÷3=103 29=132(78 1163)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一、二册学习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学生在运算和认识上的一次质的突破。初次接触乘法,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上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好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自然地弄清乘法的意义及来源,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尤为重要。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这一节的教学目标是:①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②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的意义,并能把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③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为此,我对这一…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109—110页“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社编)教学目的①使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能口述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教具准备6张红花图,12个正方形纸片(每个学生也  相似文献   

15.
中师课本《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一书上,有一道习题是: “做以下近似数混合运算: (1) 3.28×2.15 4.8409×2.7-76.18÷7.24”一位同志根据某出版社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学习辅导》一书提供的解法,解答为原式≈3.28×2.15 4.84×2.7-76.18÷7.24≈7.05 13.1-10.5=9.65≈9.7。另一位同志根据另一家出版社的小学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安排二年级开始教学除法,很多教师都感到除法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通常的感受是“好教、难学”. 一、问题的提出 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多位数)”一般的教学方法是:一位数除以一位数或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完全依赖于乘法口诀表.例如,关于“42÷6”的计算,按照一般的方法,要求学生通过乘法口诀表想“六七四十二”,由此得出42÷6的商是7.教师在口算基础上教学除法竖式,使得学生掌握的情况总体比较好,一般会自然地将商的位置写正确.当然,对于完全依赖乘法口诀表计算的形式可以很容易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五年级柜台     
一、填一填 1.5.7升=(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2.在6÷12=0.5,91÷13=7,8÷5=1……3,25÷7=3……4这四个算式里,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的是:( )。 3.a3读作( ),表示( )。 4.请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只乒乓球的体积约是30( ); 一台冰箱的总有效容积约是1.5( ); 一个教室的占地面积约是48( );  相似文献   

18.
为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书写解题得数的单位名称,一教师组织了一堂“书写得数单位名称”的专题课。课上,教师宣布了两条规定: 第一条是,在一个算式里,排头数的单位名称是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关于“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运算,一共编排了5幅直观图和3个算式,可分为0的认识、写法和计算三部分。其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0,知道0是一个数,0比1小;会读、写0,并注意书写工整;会进行关于0的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们,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见到一些乘法算式,如:书籍的封底上标有“开本880×1230”,方格稿纸上写着。20×15=300”,这些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