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与人“贵和”。《论语·颜渊》中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是可以亲如兄弟的,或者说一个人的视野已达到君子境界时,什么人都可能成为兄弟(朋友)。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稍加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中,见到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稍加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中见到人与人、人与畜禽、人与大自然“贵和”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原始公社制社会无法律可言,正如恩格斯所说:“这种十分单纯质朴的氏族制度是多么美妙的制度啊!没有军队、宪兵和警察,没有贵族、国王、总督和法官,没有监狱,没有诉讼.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也如《礼记·礼运》引孔子之语所说:“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相似文献   

5.
“宗族”二字殷商甲骨文中均已出现,并屡见于先秦诸文献中。“宗族”连用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关于“宗族”的涵义,古人今人也多有诠释。《尔雅·释京》以“父之党为宗族”,杜预在注《左传·昭公三年》时称“同祖为宗”。而今人一般则认为宗族是“带有氏族家长制残遗的以血缘相联系的大小家庭的组合”,“是农村中最牢固的组织”。或曰宗族是由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以  相似文献   

6.
《学记》的内涵极为丰富,人们已经较深入地探讨了其中的教育学思想、教学论思想、心理学思想,除此之外,《学记》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管理思想。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识。 《学记》的教学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培养“圣人”的教学管理目标 战国后期,不同于春秋时的“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人们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积也”(《荀子·儒效》)。因此,“圣人”是可以通过教学来培养的。怎样才能培养出“圣人”呢?当时的儒家认为:先要从“士”做起,中途经过为“仕”,即“君子”,最后至“圣人”。“士”、“仕”和“圣人”的标准是“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荀子·修身》)即《学记》  相似文献   

7.
生与死,历来被人们视为大事。孟轲说:“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离娄下》)《庄子·德充符》中引孔丘的话说:“生死亦大矣。”……原因在于人生中所出现的“死生、存亡、穷达、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德充符》)中,死生是其变化的最大者。虽然如此,但在思想界极其活跃、百家争鸣的战国时期,对此问题全面而系统地加以论述的并不多。作为春秋时期的“显学”——孔、墨两家、也是基本上持迴避态度的。“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以及所谓的“子不语”等,实际和孔丘的“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  相似文献   

8.
翻开周人的诗歌总集《诗经》 ,“君子”一词频频出现 ,尤其在《风》、《雅》中出现较多 ,而《雅》中又以《小雅》为盛。粗略统计 ,《风》中有 2 0余篇 ,《小雅》中有 30余篇 ,《大雅》有近 10篇提到“君子”一词。对“君子”具体含义进行归纳 ,可分为以下五类 :(一 )对天子的尊称。如“假乐君子 ,显显令德”(《大雅·假乐》)、“君子万年 ,保其家庭”(《小雅·瞻彼洛矣》)、“既见君子 ,孔燕岂弟”(《小雅·蓼萧》)等。《假乐》为周宣王行冠礼的冠词 ,《瞻彼洛矣》、《蓼萧》均为诸侯朝会天子的祝颂诗。所以 ,诗中“君子”当为对天子的尊称…  相似文献   

9.
在古汉语中,介词常插入“所·动”式中间构成“所·介·动”式,例如(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出师表》)(“所”与介词“以”、动词“兴隆”构成“所·介·动”式)(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所”与介词“与”、动词“熙”构成“所·介·动”式)(3)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为出。(《荀子·议兵》)(“所”与介词“为”、动词“出”构成“所·介·动”式)  相似文献   

10.
先哲名言     
处世篇OnHumanRelationsXIA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犤英译犦Ifagentlemanalwaysmaintainsreverencewithoutignorance,behaveswithcourtesytooth-ers,andobservestherulesofritual,thenallwithintheFourOceansarehisbrothers.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犤英译犦Onemuststandbyone’swordsandmustnotstopone’sactionuntilsuccessisachieved.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犤英译犦Agentlemanisunyieldingbutnotquarrel-some;heisagreeablebutnotcliquey.…  相似文献   

11.
论先秦汉语的“N_1之于N_2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汉语里有一种颇具特点的句法结构,为称述的方便,我们姑且称之为“N1之于N2也”结构。例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奖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放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破也。”(札记·和运)为较全面地把握这种结构的特征,我们曾于当时有代表性的十七部典籍中进行调查,它的使用情况是这样的:《周易》《尚书》《老子》查未见。《诗经·由风·东山序》有1例:“君子之于人,序其情而问其劳。”但因为《东山后》为汉人所作,故不计算在内。其余,《春秋左传》4例,《国语》4例,《论语))4例,《墨子》8例,《孟子》…  相似文献   

12.
(一)今人称“伯父、叔父”可以简称“伯”与“叔”,古代这两组称呼有严格的区别:“伯、叔”为兄弟行,“伯父、叔父”才指父辈。《尔雅·释诂》:“伯,长也。”凡“伯”均有长义。《礼记·曲礼下》:“五官之长曰伯。”《荀子·王霸》注:“为诸侯之长曰伯。”后专用为兄弟之长。《左传》定公四年传疏:“伯是兄弟之长。”长兄称为  相似文献   

13.
1.通称奴隶主贵族。《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国语·鲁语上》:“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君子”即当时的统治阶级,“小人”即被统治的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4.
钱荣英 《现代语文》2006,(10):102-102
激发情感、培养理智、训练操作技能,是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对此,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荀子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曾予以高度关注。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述而·雍也·为政·宪问》)荀子则强调“善美相乐”,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乐论·儒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与研究醉人的绿惊人的变一一王烈丁耀庭(1.3)《结婚现场会》的细节描写~·……苏顺刚(1 .4)《警察和赞美诗》的艺术特色“·…蒋兆祥(1.6)《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作特点 ”’…””.”’‘’‘””’二’二“·····……刘松梧(1.10)《听潮》教学两题·”······“·”·……傅德眠(1.11)举事征义借贺为戒·”····~··一钮伟国(1,13)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设计 ‘:..‘’“’”’二’二’二“·“·“··…”:.…李新梯(1.9) 《天山景物记》组织材料的特点…刘德辉(1.16)答读者问”·“·······”·…  相似文献   

1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题记  相似文献   

17.
有的人以升官为乐,有的人以发财为乐,有的人以吃喝为乐,有的人以游玩为乐。而孟子呢?却以“当老师”为乐。在《孟子·尽心上》中,他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相似文献   

18.
哲学·政治·经济·历史量变是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多种变化……………………………………王晓听(总l·P 7)作为伦理原则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雷奎怀(总2·P13)探索“人的价值”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 ——学习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一点体会 ………………………………………………………………全建华杜文华(总2·P20)《资本论》与逻辑 ‘ ——学习《资本论》的体会…………………………………………刘宗棠(总2·P29)也谈对…  相似文献   

19.
《周易》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 ,特别是育德思想独具特色 ,重视人的德性培养。《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三分之一是讲育德的。不仅在经文中明确提出“恒其德”(《恒·六五》)“谦廉君子”(《谦·初六》) ,“以杞包瓜 ;含章 ,有陨自天”(《·九五》)等重要观点 ,特别是在《易传》中提出了较系统的德育体系 ,包括道德目标、道德修养体系、道德修养的途径等。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相似文献   

20.
诗骚短札     
有女如云《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传》曰:“如云,言众多也。”《齐风·敝笱》:“齐子归止,其从如云”,《传》曰:“如云,言盛也。”《鄘风·君子偕老》:“鬓发如云”,《传》曰:“如云,言美长也。”《大雅·韩奕》:“诸娣从之,祁祁如云”,《传》曰:“言众多也。”《诗》中以“云”喻女者凡此四则,自毛氏而降,至郑《笺》,至《集传》,至清代诸大家,对如云的解释都是如此。而诗人何以以“云”喻女,则不得而知。我以为,用“云”描写女性,当根植于中国人对女性审美之着眼点。中国人同西方人对女性审美着眼点之不同,首先在于中国人看重的是美人的光彩,尤其是面部的光泽,西方人看重的则是形体之曲线。这一点,从古人对女性描写的一些词语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