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的主体性及其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性与人的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以人的实践活动为视角,人的主体性是由起源于生产实践,建立在“主体——(中介)——客体”关系模式之上的单独主体性和以单独主体性为背景建立在“主体——(中介)——主体”关系模式之上的交互主体性两方面构成,它们将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摆脱人与人的依附性,人对物的依赖性,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地规划教学的过程。”地理教学设计是把“教”与“学”的原理用于策划地理教学资源和地理教学活动的系统过程,是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设计思想和技术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笔者多年来,紧扣新课标,立足新课改,运用新技术,结合主持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地理“问题+活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积极摸索和实践初中地理“四化”教学设计,力求做到“教材处理生活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环节活动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并于今年上半年应邀在江苏省2011版初中地理新课标培训班上,成功展示了一节“四化”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赢得全省专家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相似文献   

3.
地理目标教学深入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地理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创造还给学生。新型的目标教学课堂应具有时代气息、改革意识、创新发展 ,这对地理课堂提出了新的挑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要实现主体性教学 ,关键在于抓住主体性课堂的操作要素。  一、突出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主体性课堂的显著特征 ,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地理目标教学应自始至终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 ,学生只有学得主动 ,学得活跃 ,学得积极 ,才能学有效 ,主…  相似文献   

4.
主体教育实验新的研究进展就是回到课堂教学,回到学生主体发展的原点,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如何实现真实、真正发展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从教学策略、模式与方法转向课堂上师生行为的变革,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是重构现代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石,将“形而上”与“形而下”研究方法的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中国特色教育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忠东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12):142-14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引发对《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教学的反思,发现培养的师范生缺乏主体性。原因主要是已有研究和实践对数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主体性关注不足,存在"主体性缺位"和"主体参与缺失"。为此,文中具体分析了主体性的含义,指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堂中的师范生兼具学生和职前数学教师角色,有两种主体性需要发展,这两种主体性的实现需师范生主体参与两种不同的但又存在辩证循环关系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师范生的主体性发展有赖于执教教师主体性的发展,两者统一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师范生和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均要求主体参与特定社会历史情境中的实践活动。基于此,文章第四部分构建了《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教学的"三实践两反思"模式,进一步分析模式及其实施中的主体参与问题,以期促进各主体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学生主体性学习受到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在实践中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地理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为特点,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提高为目标教与学有机结合、同步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包括:(1)三维的教学设计观念。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设计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是由主体意识的激发、主体活动的开展、主体认识能力的培养、主体评价的实施构成。这一模式落到课堂教学上,可具体化为“激情示标、学法指导、主动探究、分层训练、自主评价”的“五段教学模式”。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发展与主体教育各个层面都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认真思考主体性的基本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主体教学论的建构、主体性教学模式的评价问题,否则,主体性课堂教育模式的研究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互为因果”是解决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的地理问题的有效模型。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本文选取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真实案例,以要素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主线,设计三个学生活动,探索热带雨林的前世、今生和未来。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性,促进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地。  相似文献   

10.
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轻视实践育人,是制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障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强调素养导向、学科育人,着力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中学地理学科实践的逻辑起点为“基于地理空间思想统筹实践整体”,逻辑中项为“结合实践要素联通学科实践过程”,逻辑终点为“落实地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并表现出三维(3D)样态:实践方式重在“做”(Doing)、实践内容“学科化”(Discipline)、实践情境的“发展性”(Developmental)。操作层面上的地理实践实施策略是主题化建构课程内容体系、推进问题式教学逻辑设计、设计合理的学习进阶路径、建设师生高效合作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让教育成为一种主体性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的最后30年,主体性教育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影响;同时,时代又向人们提出了怎样实施主体性教育的问题。为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重要问题作出回答,我们构思了主体性活动的教育研究,这一研究被国家教育部列为重点课题,历经5年的艰苦探索,其研究成果汇成40余万字的《主体性活动教育研究》一书,蒙四川人民出版社付梓推出。一、主体性活动教育的理念及其特征主体性教育是促进学生主体生成与发展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促进人的主体生成与发展?按照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分析,主体性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从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中产…  相似文献   

12.
“教学解读”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过程中凸显了学生这一核心要素,强调其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活动。“教学解读”的主体性特征还体现在各要素之间形成紧密的联动和整体,通过对文本的有效解读,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挖文本丰富意蕴,建立解读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解读的实施质量,并进一步建立教学解读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联系和双向促进。  相似文献   

13.
电子地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工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意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区域认知能力培养视角,明确了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电子地图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优势,提出运用电子地图创设地理情境、引导合作探究、开展制图实践活动等路径培养提升高中生比较分析区域要素、概括描述区域特征、认知评价区域发展的能力和素养,并以“地质灾害”为例进行案例实践,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学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模式提出的背景入手,阐述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其主要特点和教学实施策略,并以一个教学实例阐明了该模式的基本流程;认为在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内容图像化、内容呈现形式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地理能力,符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论观点,具有一定的推厂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主体与主体性教育散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体是近年来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颇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主体教育不仅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实践,而且已经成为当代一种影响广泛的教育思潮。本文提出了教育主体及其主体性的“活动生成说”、“社会生成说”和“教育生成说”、“形式主体与实质主体说”和“外在主体与内在主体说”等新观点;并在批判性反思现实教育主体性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教育的实现方式(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指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正确认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的深远影响,综合思维是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区域认知是学生通过分析区位条件与特征,熟练掌握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而地理实践力则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意志品质与能力.四大要素环环相扣、逐层递进,是学生学好地理学科的所应具备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地理教学课堂,教师应着力从教学方法上实施创新举措,旨在夯实学生的地理知识根基,提升地理学习境界.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主体性教育的目的;高校主体性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主体性观念树立、大学生个性教育、高校主体性教学、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和交往、高校主体性教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笔者系统地论述了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论内涵,提出了实现主体性教育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教学以“经验认知”为导向,带有较强的形式化、精英化、功利化倾向,忽略了社会实践本身其实是一个知识生产建构的过程。切入建构主义视角,将高校社会实践教学的核心理念转换为更高层次的“研究”,鼓励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参与社会实践,是走出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教学困境的有效思路。社会实践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师生共同参与基础上的研究活动,教师和学生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是处于平等地位的主体,两者在参与对话中形成的主体间性推动着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学(生)-研究”三者在社会实践教学中形成了循环往复递进的关系,由此促进了知识的再生产与进步。这些思想为高校社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线索与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出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因为,能力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结合社会课课堂教学“四步式”的结构,在社会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指导主体参与学习的方法,创设主体参与的机会,组织主体参与的活动和实践四个环节来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社会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中项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教育主体性的讨论,最初是重在阐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继而延展到阐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现在已经深入到试图说明整个教育作为一个实践领域的主体地位和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教育主体哲学”。这是教育自我意识的一次大觉醒,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