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十九世纪文艺思潮中有所谓印象主义的一派,它主要反映在绘画上,同时波及于文学领域。诗歌创作方面,象法国的波德莱尔、马拉美、魏尔伦、兰波等,都是体现印象主义作风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实践和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象征派中,无论是作为其前驱的波德莱尔,还是其发展三阶段的代表人物---马拉美、魏尔伦、瓦莱里都不约而同地将“音乐”作为其诗歌创作及其诗学的重要范畴,乃至认同“音乐”是其创作的核心要素,主张诗歌创作应当向“音乐”靠拢归化。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一、“音乐”是通向彼岸的超验世界的船只,是支撑其诗学核心范畴“感应论”的基石;二、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学以及瓦格纳整体艺术的影响;三、“音乐”是开启内心情感世界的钥匙,是烘托内心情感的悠远回响。  相似文献   

3.
诗歌之所以能够写得“短”,主要得益于意象的强大凝聚力,或者是象征的巨阔张力,或者是隐喻的无穷暗示力,等等。前者如庞德的《地铁车站》,再者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后者如卞之琳的《风景》。但在赵丽华的这首短诗里,我们看不到意象的营造,或象征的呈现,或任何隐喻的色彩,它仅仅是一种最朴素的表达——叙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中国象征派诗人的代表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人,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极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于波特莱尔与魏尔伦,而另外几位重要诗人如马拉美、兰波等则对之影响甚微。本文从影响和接受的双重维度分析了出现这一厚此薄彼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品与风格     
文学美可分为两种,清晰明朗的美和含蓄朦胧的美。由此产生出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明晰的和含蓄的。得以不受任何伤害和歪曲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多属于前者。卡莱尔的近于行云流水的文体,兼有灵性的热烈和官感的富丽的《圣经》,都可以作为其中出色的代表,这一类作品最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和欣赏、而另一类作品,即有着朦胧含蓄风格的作品,常不容易立即得到多数人的承认和喜爱,左魏尔伦、兰波、马拉美等法国象征派诗人的身上,这种风格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对比下面两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风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观点,这一理念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中和”、“协和”以及“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一种新的国际伦理观;而全球治理理论作为西方国家针对全球性问题提出的以“全球共同价值观”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也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两者的共性、个性以及前者与后者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探讨和谐世界理念与全球治理理论的关系问题,从而得出在面对和解决全球问题的过程中谁更具有实用性、谁能更好地满足世界需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贺与波德莱尔的诗歌基本相同点是:他们虽然表现了文学的负面认识,但都具有正面影响。李贺的“怪诞”和波德莱尔的“象征”,是出于“忧郁天才”对黑暗现实的抗争,同时也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艺术。“怪杰不怪”,是在于他们都处在相似的历史转折和精神危机的进程,以及相近的个人坎坷的生活道路和文学形象思维的共同特点。从对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正面影响看,李贺比波德莱尔早一千多年,这无疑是中国文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8.
胡风文艺思想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分析。胡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虽然包括思想认识和情绪体验两个方面,但他本人对后者的重视超过了前者,以致胡风理论表现出浪漫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胡风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浪漫主义文学观作为一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左翼“同又不同”,根本区别在于,胡风认为浪漫主义者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的政治轨道。这“同又不同”,又集中体现于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或右翼浪漫主义、左翼浪漫主义以及抗战浪漫主义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是“五四”以后中国一位杰出的现代派诗人。《雨巷》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雨巷》的发表引起整个诗界的关注,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桂冠。戴望舒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还翻译过象征派大师波德莱尔、魏尔伦等的诗作。《雨巷》成功的第一要素,无疑在于诗人对象征派注重象征和暗示手法的炉火纯青的运用所营造出  相似文献   

10.
批判性是巴贝夫主义和新巴贝夫主义的重要特征,暴力革命是这一学说的重要内容;巴贝夫主义和新巴贝夫主义所倡导的暴力革命思想,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先行思想,为后者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升华,是前者的进步转换。但是两者存在着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1.
后缀“子”     
余梦遥 《考试周刊》2012,(70):21-22
后缀“子”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缀,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虚化和部分虚化两大类。然而汉语的语义演变使“子”是否为后缀.若作为后缀又归为哪一类及发音方法的确定仍处于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此问题。后缀“子”与实词“子”区别在于后者有明确的意义.而前者作为完全虚化一类其存在价值在于满足汉语发音双音节习惯.作为部分虚化一类则介于实词与后缀之间,可以从文字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并非“大学语文”,其区别在于:前者是审美意识形态中的语文学习,跨越了语文是“语法点”、“知识树”的小语文范畴,而达到探寻语言文字所蕴含的“象外之旨”、“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大语文理念;而后者仅是为了标识某种教材的类型。下面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说“词”     
通行的“词”实际上指两种词汇单位 :词位变体和词位。词位和词位变体处于词汇系统的不同层级上 ,前者是词汇基本单位 ,由词汇材料成分构成 ;后者由词位变体构成 ,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词场 ;在词汇系统中 ,后者位于前者的上一结构层次。弄清“词”的所指 ,对词位理论、词汇系统理论、词类理论的建立健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体”作为熊十力对宇宙万物之根据的追问,尽管有着“本心”和“实体”的区别,但是这种区别不应被理解为其体系的内在矛盾,而是呈现为形而上学建构的核心问题。对普遍者(恒转—本心)和最高者(一元实体)的阐明以及二者如何共属一“体”构成了熊十力形而上学建构的核心,前者指向了“摄用归体”,后者指向了“摄体归用”,而起始处在于以“用”或者“行”言“相”,并经由“用”的不同样态而获得对两种“体”的把握。“摄用归体”和“摄体归用”是形而上学的两个步骤,前者提出了最高者和普遍者的问题,后者则表明如何把握最高者和普遍者以及二者之关系。熊十力以体用论的方式回应了这些问题,阐明了一条不同于佛学和西学的形而上学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前者是专史,属于政治史的范畴,后者是中国通史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属于通史。作为专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应以五四运动为起点;而作为通史的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则可以以南昌起义为起点  相似文献   

16.
一、语音1.判断(对者打杯,错者打x)①普通话i和。的区别在于舌位前后不同。(x)②“Ch”是舌面音、清音、擦音。(x)③“。”和“!”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鼻音,后者是边音。(侧)④“砂和“o’,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扁唇,后者是圆唇。戈丫)⑤普通话的韵母总共有35个。(丫)⑥声母的  相似文献   

17.
“个人课题”是指由教师个人承担,独立研究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小课题。“个人课题”与集体课题的区别是前者由个人负责,后者是学校承担;前者从教学第一线的实际出发,而后者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发展的宏观基础。相对于集体课堂.教师的“个人课题”更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到要发展教师个人教学技能,必须鼓励教师开展“个人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听说读写”四个字,向来是小学语文界常说的语文能力的总和。从字面上看,谁都会认为这四个字之间是并列关系。既然是并列关系,就可以断定,四者之间无轻重之分,无主次之分。然而,在目前全国上下,无论教研部门,无论是专业杂志,无论是学校课堂,我们都可以听“到以读为主”之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按顺序排列第三“的读”,真的是最主要的吗?笔者认为“,读”“与听”,同样是一切语文信息的摄入渠道。要说有区别的话,区别就在于“听”,有赖于有“人说”,“而读”只在于自己开卷。前者,作为信息摄入渠道是有限的,可后者是无限的。从这个认识来看,…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建国以来,党的领导人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不同的贡献。他们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推动,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这既是由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推动,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青海教育》2008,(5):61-61
“创设”与“设置”是近义词,但是,两者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前者预设了对教师创造性行为的要求,而后者却不包含此义。“创设”意味着教师的创造和精心设计,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而“设置”可能意味着教师提供的只是一种现成的、未经过加工的情境,其中并不含有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价值预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