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题设计,是编辑同行们永久的话题,实践中的丰富创造将不断推动研究的深入。本文提出“选题总构想”的概念,并阐述编辑室或编辑个人如何在选题总构想的统率之下搞好编辑室和编辑个人的选题设计。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出版社是有专业分工的。但是,任何一家出版社在专业分工的范围内出书,仍然是有选择、有侧重的。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队伍的素质,出版社所在地的文化发达程度,出版社的地理位置,出版社的作者层次和作者的地理分布,许多条件影响着出版社出书侧重点的选择与确定。但是,最重要的条件是出版社领导和编辑队伍的素质。一家有着高素质、高追求的出版社,是有“选题总构想”的。这个总构想,指导着出版社所有工作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文化建设的春天里,图书编辑应该如何创新,这是同行者们需要面对的热点话题。图书编辑的创新是贯穿整个出版的全过程,从选题策划、组稿、审读、编辑、加工、装帧到最后的发行问世,整个出版链轨都由图书编辑们的无尽创新劳动来完成。当今各家出版社的编辑有的平平淡淡,有的却是一鸣惊人,赢得了读者,  相似文献   

3.
如何科学使用编辑□伍传平编辑是出版社的重要资源与财富。如何科学地使用编辑,开发与利用好这种重要资源事关出版社的发展与生存。我们对编辑精力投向所作的一项初步统计显示,编辑平均约把75%的精力投在了编辑加工或校对上,个别编辑甚至几乎把全部工作精力都放在这...  相似文献   

4.
对于出版社而言 ,选题 (或选题审批 )是编辑工作的开端 ,也是出版社两个效益的根本 ,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认为在关系出版社整体利益和编辑利益的问题上 ,审批选题要做到科学、合理 ,慎之又慎。不管是自投稿还是编辑策划的选题 ,都凝结了作者或编辑的辛勤劳动 ,都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论证不充分 ,轻易地否定 ,对作者或编辑都是不公平的 ,也容易失去一些好选题、好作者。目前的选题审批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编辑申报选题的积极性很高 ,但选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不高 ,资料提供不够充分 ,说服力不强。2 作者的选择不确定性高 …  相似文献   

5.
把握出版方向、带好编辑队伍、整合出版资源,努力实现编辑工作政治原则、质量原则与效益原则的最佳统一,努力实现出版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总编辑工作的要义。  相似文献   

6.
问题的提出目前出版界计算编辑工作量(编辑含量)的一般情况是看编辑一年编了多少字的作品,看其所编的作品的差错率及获奖情况或文摘情况。一是从数量上进行衡量,二是从质量上进行衡量。这个方法是否很完美呢?应该说,这个方法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缺陷和漏洞。编辑劳动...  相似文献   

7.
我刚到地质出版社工作时,由于编辑、校对人员少,所以许多工作,诸如修图、贴字、正文设计、拣图版等,都是由编辑自己做。多数书稿也是由编辑自己校。当时真可谓是编校合一了。后来,人员增加了,就像许多出版社一样,实行编校分工。由于校对大多是新人,业务不熟悉,又不懂专业技术,为了保证图书质量,我们采取一部书稿打两份校样的办法,一份送校对,一份送编辑或作者阅读。  相似文献   

8.
“修面刮胡子”琐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面刮胡子”,指的是编辑加工。这是刘金先生在《编辑旧事琐忆》一文中提到的比喻。刘金先生是我所敬重的一位作风严谨、经验丰富的资深编辑。他的这篇回忆文章写得亲切生动。其中“‘原稿整理’的教训”一节,提到有人误改“巴金同志”的书稿,读来尤多启迪。确实,如何对待名家的书稿,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书稿是作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作者把书稿投寄给出版社,表示了对出版社的信任和期待。因此,无论是名家还是新手,编辑都应该充分尊重作者的劳动。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而名家是“术业  相似文献   

9.
编辑加工环节是控制图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随着出版社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编辑加工环境呈现恶化趋势,一方面,图书品种越来越多,而编辑加工力量并没有同比例增加,导致加工编辑超负荷运转  相似文献   

10.
延琳 《出版参考》2005,(4X):17-18,20
近几年来,图书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出版社反映退货多,回款难,销售越来越难做了。出版社怎样策划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每年十几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并让准确的信息到达准确的读者群?两三年前,许多出版社尝试设立市场部或营销部。据不完全统计,商务印书馆、高教社、外研社、人民文学社、电子工业社、中国旅游社、中国电力社、人民军医社、北京大学社、机械工业社、科技文献社、教育科学社、科学社、海天社、世界知识社、法律社、华中师大社等多家出版社都成立了市场部或市场营销中心。一份调查表明,大多数出版社都认为,市场部非常重要;但具体如何操作,却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方案,许多出版社也是在摸索中前行。近来了解到,市场部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一些出版社对市场部的工作不很满意,有的市场部已经或将要被撤消。市场部到底是什么职能部门?它应该如何定位?它的绩效如何考核?我们采访了几家出版社的市场部,冰水知寒,一叶知秋,希望从此窥见目前市场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的产品源头来自编辑,来自编辑的思想,这是国际出版行业遵循的原则。让我们看看国外编辑是如何进行工作的。 国外出版社编辑部的基本人员结构是:组稿编辑—文字编辑—助理编辑—编辑助理—一般文员等。它既标志着工作性质的不同、职位的高低、收入的差距,也标志着智力投入的多少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出版社收益的源头来源于组稿编辑的想法和灵感,及其对读者的了解,对社会流行、市场规模和新产品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的春天里,图书编辑应该如何创新,这是同行者们需要面对的热点话题. 图书编辑的创新是贯穿整个出版的全过程,从选题策划、组稿、审读、编辑、加工、装帧到最后的发行问世,整个出版链轨都由图书编辑们的无尽创新劳动来完成.当今各家出版社的编辑有的平平淡淡,有的却是一鸣惊人,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市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是何原因会出现这种截然不同,在我认为除自身素质外,主要是图书编辑的创新能力所致,因此,攻破当今图书市场运作壁垒,首当其冲是时时增强创新,这是做出好书的重要环节之一.图书编辑的创新应从以下着手.  相似文献   

13.
为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明确编辑的努力方向,许多出版社都进行了评定职称的工作和开展评好书、评优秀编辑的活动。然则,什么样的编辑才称得上是优秀编辑?从评选优秀编辑的实践来看,有些问题还不是很明确的,需要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按一般的说法,书稿的质量主要看作者的水平。书稿的加工情况如何,则显示编辑的水平。这个说法,当然是不错的。但是,加工的形式有各种各样,并不单单表现在编辑对原稿的文字处理上,甚至主要不是表现  相似文献   

14.
编辑工作是出版社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保证图书质量,多出精品,做大做强出版社,提高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发挥编辑工作的重要作用。编辑加工书稿,基本上是个人劳动,这个特点决定了编辑活动的好坏主要靠编辑的自觉性。编辑自觉性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辑素质的高低。所以,编辑队伍的建设、编辑个人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新闻出版业正在广泛开展的“三项  相似文献   

15.
社办期刊,顾名思义是以出版社(主要是图书出版社)为主办单位的期刊,出版社在其内部设置编辑部或期刊社来具体负责期刊的编辑和运营。 自上世纪末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发展“社刊工程”至今已3年有余,社办期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出版社认识到  相似文献   

16.
拟这么个题目,绝不是耸人听闻。尽管新闻出版署对协作出版的范围曾有明确规定,然而考察整个图书市场,究竟有多少出版社严格遵守了呢? 倒是有不少出版社有意要打“擦边球”。如有些出版社,给编辑室甚至编辑个人分配书号,用以“协作”完成定额。其实,“擦边球”  相似文献   

17.
尹志勇 《出版科学》2009,17(5):10-13
从四个方面阐述出版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如何培养青年编辑.出版社应向编辑灌输本社的战略定位观念;培养青年编辑的市场意识;出版社青年编辑的培养应以科学和创新的机制为保障和平台;出版社应该培养青年编辑的职业经理人意识.  相似文献   

18.
自编自校,这一在许多出版社被作为减员增效的办法,在近几年的图书质量检查中,被普遍地认为是导致图书编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图书编校质量,一些出版社重新发现了专职校对的不可或缺性。但是在对专职校对的重新定位中,一些出版社也出现了这样的倾向:认为编辑看校样多余或者可有可无,一些编辑虽然也看一遍校样,但他们常常是“浏览”,而不是“通读”。笔者认为,在探索提高出版效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我们曾经实行的每一环节(步骤),可弃者弃,不可弃者不能弃,或加以重新定位。从提高图书编校质量这个目标考虑,…  相似文献   

19.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生存,发展的一条命脉。如何提高图书质量?毫无疑义,就出版社来说,首先需要依靠编辑的努力。编辑的思想意识、业务水准、活动能力、工作态度,对图书的质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一方面需要提高编辑所处地位和应有作用的认识,增强它们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也需要采取具体的办法,对编辑工作质量加以考核,藉以检查与督促。但是,具体进行工作质量考核,实践告诉我们,难度很大。试问,我们能不能单纯地用图书出版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为依据?当然不能。因为图书的二种效益是一个复合函数。原稿质量的好坏、封面装帧的  相似文献   

20.
对优秀编辑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经验丰富的人才流失速度加快等,凸显出当前出版社编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其外因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挖走了出版社的优秀编辑人才;内因是出版行业机制变革滞后,编辑发展空间狭窄,对编辑人才吸引力不足。因此,需要革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而解决出版社面临的编辑人才困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