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苏加福  杨涛  胡森森 《科研管理》2020,41(8):248-257
知识流动效率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协同创新领域更是如此。为有效测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向加权网络(Un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UWN)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基于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间关系特性,构建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UWN模型;综合考虑协同创新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效率的多重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新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在成员管理中的延伸应用;最后,通过某智能手机开发企业的应用案例验证本文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魏莹  刘冠  李锋 《情报科学》2018,36(5):76-84
【目的/意义】研究知识扩散路径和知识扩散网络中节点的特征,从而服务于知识扩散的模型研究。【方法/ 过程】通过对流行的中文知识分享平台-“知乎”网络上一次典型的知识扩散进行回溯,建立参与知识扩散的节点的 知识扩散网络和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对节点历史行为和网络位置属性的交叉分类,分析整个知识扩散 网络中节点的统计特征。并且,对社会关系网络中一个节点的所有相邻节点进行 K-Means聚类,分析这些相邻节 点的特征。【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了知识扩散过程中,节点较强的聚类特性。更重要的是,父节点在知识扩散 网络中的子节点同时具有较强的聚类特征,并与父节点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这些通过交叉分析挖掘得到的数据特 征和结论,能够为知识扩散模型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施宏伟  郭君 《软科学》2013,27(1):99-103
以跨企业融知网络的结构特征为背景,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结构洞约束及由节点吸收能力和知识关联度决定的多维知识流关系。在观察创新节点知识缺口需求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融知网络的自组织倾向与路径选择机制。然后从网络节点匹配与选择关系入手,构建了融知路径选择模型,并通过融知网络分层级重构与路径优化,实现了企业融知与创新效率的提升。最后进行了算例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即企业通常会建立不同以知识为基础的外部网络关系,为企业提供互补性的知识资源从而进一步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本研究以创业者为调查对象,基于网络关系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将外部知识获取和反应型市场导向纳入研究框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并实证分析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外部知识获取在创业者网络能力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反应型市场导向正向调节了外部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翟杰全 《科研管理》2002,23(2):5-12
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状况直接决定国家的知识传播和知识交流能力,也将影响到国家的科学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对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知识交流的途径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作者认为,这些年来,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内的知识交流虽有较大发展,但仍不活跃,知识交流的质量也不高,从长远看,这将会严重制约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和我国的技术创新,因此政府应在鼓励各行为主本进行合作研究,参与深层次技术交流,提高技术转移和知识交流的效率与质量,完善利益分享机制,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完善具体制度,采取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减弱;在不同的创新网络水平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途径不同.在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作用,节点间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影响不大;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创新网络有助于将节点间知识溢出扩散至区域层面,从而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网络联系强度、建立孵化园以及加强地区主导产业作为“创新增长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秀红 《科学学研究》2012,30(4):575-580
 构建合理的知识网络是组织协同知识创新的有效手段。但顾客需求的不连续性、异质性和定制化使得协同创新知识网络呈现高度的不确定性。在深入分析知识网络中知识供给与知识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运用质量屋特有的需求与技术的转化功能,建立了从知识源到核心企业的知识供给波动模型和逆向的知识需求波动模型,分析了供给和需求扰动下协同知识创新风险,定量地揭示了知识网络中知识需求与供给的内在规律。最后以一个案例仿真了上述模型和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明晰网络嵌入性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以区域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节点位置特征、节点联结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并且提出了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风险治理措施。[结果/结论]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均具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嵌入特征能够提升知识管理绩效。企业通过知识吸收和扩散与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了双向循环促进机制。研究可为有效制定知识管理和风险治理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强化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强化创新教育,是与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任务密切相关的。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前沿已推进到创新领域,竞争的层次已达到国家一级,竞争的关键则是创新的系统整合和集成,竞争的实质是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竞争的核心是依靠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因此,必须完善国家创新系统,以创新促进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创新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内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是由经济和科技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创新推动网络。完善国家创新系统建设,政府要推行一系列政策,其中主要包括:财政激励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小企业政策、产业政策、鼓励创新主体间合作、国际合作政策以及人才政策。在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各项政策中,尤其是人才政策必然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诸如经济增长方式、政府的职能转变、企业管理、人们的思维方式等,特别是对“工业社会”教育模式、教育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强化创新教育,实施人才战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创新系统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创新源,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应用和传统知识,提从高素质人才,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美国,芬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与特点,并提出完善与发展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创新网络演化模型的基础上提出节点的创新能力概念,构建企业创新网络级联失效可靠性模型,并对动荡、动态平衡和萎缩3种类型网络进行仿真实验研究。仿真数据表明:随机攻击节点条件下,动荡网络的节点失效率高于其他两种网络,但在攻击度中心性较高节点时动态平衡网络的节点级联失效率要高于动荡网络;随着度中心性变小,动态平衡网络的节点失效率逐渐低于动荡网络,而萎缩网络的节点失效率则一直处于最低;除此之外,如果攻击流介数中心性节点,动荡网络的创新能力损失率一直较高。实验结果表明,动荡网络的网络综合创新能力最高,但是可靠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外部知识源和内部学习网络共同构成区域技术知识学习和扩散,进而成为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的双翼。本文基于ODI和区域内部学习网络的多主体仿真,动态模拟了地理临近性、知识异质性和吸收转化能力三大影响因素在区域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及知识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因素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俞兆渊  鞠晓伟  余海晴 《科研管理》2020,41(12):149-159
基于社会网络和知识基础理论,以知识管理能力为中介变量,并打开其“黑箱”,探究企业社会网络影响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Bootstrap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内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内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创造、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外部社会网络能够通过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外部社会网络会依次通过知识吸收、知识连接和知识解吸能力的链式传导作用,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社会网络的交互项也能够通过内部和外部知识管理能力的中介作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4.
Linear active networks are modeled as RC-Nullor networks. This makes available nodal analysis. The state equations of an RC-Nullor network are related to the node equations. This relationship is used to show how the state equations of an RC-Nullor network should be modified when the network is changed, e.g. by connecting a resistor between two nodes of the network. This is of interest because the network poles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tate equations of the network, hence changes can be found in the network poles due to changes in the network.  相似文献   

15.
曹兴  马慧 《科学学研究》2019,37(1):165-174
通过分析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机理,研究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知识增长机制,构建了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双重双向形成模型。运用仿真方法动态模拟新兴技术“多核心”创新网络形成过程,分析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及其节点动态演进的规律。研究表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形成依赖于企业间知识转移行为,具有生命周期特性;在网络形成发展期知识状态增速最大并趋于饱和;在网络形成稳定期具有无标度特性,呈现“多核心”网络结构;新兴技术企业扩大知识转移的频率和范围,加速提升企业知识状态,是成为网络核心企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魏奇锋  石琳娜 《软科学》2017,(7):135-140
利用WS小世界网络模型构建知识网络的结构演化模型,通过度与度分布、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及集聚系数等参数变化反映结构的时序变化,通过平均知识存量及标准差计算反映知识主体的行为变化,从而有助于明确知识网络结构演化微观动力机制及其结构演化过程细节.模型中知识网络主体的价值优化预期是网络结构演化动力,网络结构演化具体过程则涉及知识网络价值计算、知识节点耦合成本计算以及关系边权重计算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复杂系统视角下的组织学习动态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是一个具有无尺度网络结构的复杂系统。组织学习作为组织获取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组织学习发生的载体来看,主要有个人、团队和组织等三个层次;就组织学习发生的方式来看,包括单环学习、双环学习和三环学习等三种模式;而从组织学习过程本身来看,则分为直觉感知、解释说明、归纳整合和制度化等四个子过程。本文在系统回顾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复杂系统的角度对组织学习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模型整合和创新,对复杂系统环境下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与实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复杂网络的角度提出了产业网络的三个层次的复杂性水平:要素、联系和系统动力学。通过对三个层次复杂性水平的分析得到,企业在产业网络中的地位是不同的,而且产业网络是一个具有无标度特性的复杂网络。本文还给出了产业网络的宏观和微观系统动力学模型,同时应用中国半导体产业网络对复杂性进行了实证。最后,得出结论:成员之间联系的本质和动态特性是产业网络复杂性的关键方面。  相似文献   

19.
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增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与知识已成为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探索不同属性网络与知识促进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是否存在差异?通过系统文献梳理,构建了协同创新网络、知识整合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198家浙江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结构方程、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异质性网络与同质化网络均能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但前者的作用明显大于后者;(2)异质性知识整合在异质性网络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同质化知识整合在同质化网络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企业知识网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经济视角对知识网络的典型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出知识网络的一般概念并界定了企业知识网络的含义;分析了企业知识网络的特点及其存在形式;并将知识网络视为企业拥有的一项基本的动态能力,能力层面是企业知识网络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