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校充分挖掘悠久的办学历史,确立了学校文化的内涵"乐成",即学生乐学乐思成人成才,教师乐观乐境成长成功.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建章立制,形成和谐的制度文化;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教学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文化;培养良好习惯,快乐成长,彰显文明的学生文化;加强环境育人,文化熏陶,构建精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学校文化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面对纷繁的讨论,我们认为可以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文化形成和文化构建宗旨几方面思考。
  一、学校文化首先是致力于学生成才成人的成长文化
  学校存在的价值在于育人,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归属。因此学校文化首先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学生为中心即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文化就应该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成长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反思意识和专业发展越来越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当前学校工作一是需要滋养一种研究的组织文化;二是需要打造一个乐于合作的教师团队;三是需要养成一种追问教育细节的研究意识;四是需要形成一套促进学习和分享的机制.倡导教师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的教育实践,焕发教师对教育研究的热情,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学生,主动改进教学方式,透过对教育细节的追问,主动探寻教育规律,并在不断的分享与交流中形成共同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智慧,进而在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进程中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化市东昌区东风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教师优秀成长、学生健康成长、生命和谐成长。这是学校多年来从《成长教育》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从教育主体而言,成长教育包括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最优成长;从教育目标而言,成长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最优成长,其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性成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的内涵式成长。终极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当下教育发展的形势和未来使命的分析,学校提出"适切教育"学校文化建设,是基于以人为本、适合教育思想、遵循教育科学规律的思考,是基于学校师生现状和未来社会对应用人才实际需求的思考,是基于长远发展。学校以"适切教育文化"引领教师的教学,关注学生、教师的人本、生命教育,学校开展"适切教育文化"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探寻教师专业成长新方位,创新教师专业成长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重要特征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又离不开教师这一重要因素。因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将会从根源上推动学校文化的建设。同时,学校文化属于软约束性文化,能通过外因影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从书香文化建设、校本文化建设、教师管理文化建设三方面,开展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学校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变革的实质就是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塑——抛弃阻碍学校发展的文化,继承促进学校发展的文化,建构引领学校发展的文化。近年来,我校从校本出发,重塑了以"成长"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成长文化"。通过"成长文化"的践行,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教育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社会支持力削弱;学校规模膨胀;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新建学校文化迷失;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能力恶化;学生心理创伤严重。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构建与优化灾区教育生态环境的策略:转变观念,增加社会支持力;在学校规模既定情况下增加班级数量,缩小班额;增加教师编制和加强培训;从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建构学校文化;营造温馨家庭环境和为孤儿寻找有利于成长的家庭;通过心理干预机制和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挫折教育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以"成"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追求,将学生的成长、成人放在首位,对学生个人评价多元化.思考教育,抛开功利和模式,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沐春风、回归自然,还教师发展的主动权,让老师在工作中拥有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文化发展的时代诉求,它有利于教师的迅速成长并减轻教师的负担,有利于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贯彻新课程理念和优化学校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创建苏霍姆林斯基实验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和谐发展的学校;途径是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培养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队伍,打造高品味的学校文化,构建开放和谐的大教育。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学校在当前教育竞争中寻求生存壮大的必由之路。办学理念、教师素质、学校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要素。办学理念是引导,教师素质是核心,学校文化是基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教师成长发展的主阵地,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营造良好环境,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教师,因而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以及专业化成长是学校发展力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创造条件,建立有效机制,引领、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提高教  相似文献   

13.
马小梅 《中国教师》2010,(Z1):153-153
<正>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和教育目标的实现者,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教师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把提高教师素质,推动教师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真诚的关心教师的成长,让每个教师先走向成功,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向成功,学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4.
学校是孕育文化的园地,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成长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形成优良人文传统和校风的根本。几年来,我校秉承"尚美,做最好的自己"的育人理念,着力培育"尚美文化",旨在让"尚美文化"浸润师生的一言一行,把孩子培养成为"美的学生"、让老师成为"美的教师"、把学校办成"美的学校"、让教育成为"美的事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崇真尚美的和谐校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践行"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的学校使命,建构了"用文化发展人"的管理模式,优化师生成长方式,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中成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成长,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共享成长",铸就学校"成长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6.
王建 《江苏教育》2015,(3):57-58
学校的辉煌与生命在于它拥有让人称道的文化,能用自己的文化主题去丰富学校的内涵,让师生在这所学校和谐地、诗意地生活与成长。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提炼学校精神,建构学校的文化内涵;实施人本管理,引领师生的文化行为;优化成长环境,营造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关注生命成长,提升学校教师的生命活力;发掘学生潜能,奠基学生未来的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7.
在倡导教育家办学的今天,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特级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贡献毋庸置疑,在学校教师专业文化、学生教育文化、课程文化建设方面贡献着自己的教育智慧。学校必须从发展的高度关注特级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关注特级教师的专业成长环境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建设质态。  相似文献   

18.
中职阶段是学生学习以及成长的关键阶段,作为时代的新人,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教师加强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对于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努力奋斗.不过,现阶段,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正视这一系列问...  相似文献   

19.
已有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往往立足于“顾客—服务者”的视角,更多关注大学生对学校教育各项产品和服务等“客观”教育活动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在大学期间最应关注的问题是其本身的“成长和收获”.大学生自我成长和收获的满意度与其成长需要有关,也与学校教育发挥作用的效果有关.本文借鉴需要理论、大学生发展理论和学校影响力理论,利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2014年对全国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构建“大学生成长需要与学校教育影响力”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学生成长基本需要和学校教育影响作用两者的匹配水平与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的关系,本文发现,大学生成长和收获满意度调查可以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核心需要以及学校促进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工作:一是为了契合学生社会性成长需要,改善学生与教师、同学、管理者等人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为了满足学生认知发展需要,提升有效教学实践、高影响力教育活动质量水平,并通过它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的存在价值是长期的,不可替代的,每个阶段的学校教育,都承担着自己相应的使命。在基础教育阶段,校长要实现学校的使命,就要以《课程标准》为学校教学的统领,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教育;以教师第一为学校发展的指导,为每位教师通畅成长路径;以中国文化为学校管理的思考,为学校工作营造和谐氛围。一、以《课程标准》为学校教学统领为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这是教育发展的新战略,也为社会各界所宣扬。英国著名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