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我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阐述了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原则要求,在分析了当前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及特性,在培养过程中遵循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着力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结合西安音乐学院的实践,说明了在音乐舞蹈专业领域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如何落实“专业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人才培养原则。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与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本拟通过对“大艺术”教育的实践分析,阐述其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以“大艺术”教育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为前提,以厚基础、宽Vl径、高素质培养模式的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观点。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法第34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从国家教委提出“应试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转轨后,就一直把艺术教育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艺术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最易于向德、智、体渗透.并且具有辅助和促进德育、智育、体育协调发展的功能,音乐学科除了教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外,还有一个教学任务是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5.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作用。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的育人功能。小学音乐教育不但能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素质,还能为自身的艺术发展奠定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能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的育人功能已日趋成熟,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赵锋 《上海教育》2006,(6A):22-22
2006年5月18日。就在今年首次台风“珍珠”影响申城的同时,嘉定区苏民学校师生的书画摄影展仍然如期在嘉定教育书画院举行。这种在外人眼里看似自娱自乐的展示。在校长孙悦如看来,却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要培养未来的艺术家。更要让更多的学生具备基本的艺术素养。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展示的是所有学生的作品。通过展示,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六十余件中国画、水粉画、电脑绘画和摄影作品,虽然略显稚嫩,更谈不上有多少绘画功力,但对于孩子们来说。能在公共场所展出自己的作品就已经让他们兴奋无比了。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课属于艺术类的一门课程,艺术学科的教育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涵养,使学生的思想、性格、道德、意志得到深层的感染与熏陶,以实现德育、美育的教学效果。笔者分析了中职"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对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现状做出说明,并对基于审美能力提高的中职"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以审美为基础;同时,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虽然它能有效地培养德行,但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可人们往往只习惯从德育的角度去规范艺术教育的目的,去评判艺术教育的成败,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德育的附庸。这种不突出审美特性的艺术教育已经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9.
张志敏 《教育导刊》2004,(11):36-36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  相似文献   

10.
张茜 《教师》2020,(13):68-68
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要阵地,文化是德育的着力点,实践是德育的落脚点。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学科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把学科教学内容与德育融为一体,是我们践行“德融数理”,追求“知行合一”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主体—发展性”德育是班华先生提出的重要理论,代表了班华先生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德育发展和走向的清晰定位,以及对德育现实问题和困境的准确剖析。“主体—发展性”德育理论主要表现为:人化、对话、解放和融合的基本理念;定位于培养学生完整的思想品德结构,注重创造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目标观;涵盖激励教育、个性教育、终身道德学习及心育和德育一体化契合的多样化教育原则;涉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德育与心育结合、规范与能力结合、说理与践行结合、显性与隐性结合的德育方法体系。“主体—发展性”德育的实践探索主要表现为:对班级与班主任专业化的现实关注、“学会关心”德育模式的实践、德育教材的编写和“心理—道德教育”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9,(2):146-148
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且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德育功能。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借鉴艺术的思路和形式,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融合艺术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以美移情"的功能,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王洪 《教师》2013,(32):44-44
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留白”艺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因此,本文结合“留白”艺术的实践,探讨运用“留白”艺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德为人之魂,德育是诸育之魂。作为全员寄宿制高中校,我们始终强调教书、管理、服务“三育人”功能的发挥,强调“三结合教育”框架的整体构建,强调德育工作体制、机制、途径及方法的创新,强调德育队伍的建设和骨干力量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德育之中的主体地位,使德育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并不是直接地、单独地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施加影响,而是通过审美这一基本的中心的环节,对学生施加间接的、整体的、综合性的影响,这是艺术教育较之于其他方面教育的独特之处和优势所在。正是基于这一点,艺术教育不但能够在德育、智育力所不及的方面发挥出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功能,而且还能够发挥出就连德育、智育自身也难以发挥出的德育、智育的功能。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发挥作用之处,正是德育、智育无能为力之处。  相似文献   

16.
杨木 《教育》2007,(1S):1-1
桌上放着红苹果,让一群学生说出对它的想象,结果大多数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只能说出不到10种答案,而经过艺术教育熏陶的学生,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出了几十种“说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马兰霞 《现代教学》2005,(11):16-17
德育也可以布置作业,这是近年来许多学校的一种创新。但是,要使这种创新真正发挥培养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功能,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曾经有一个高中班主任,为学生布置了一道“给妈妈洗一次脚”的德育作业,结果,只有少数同学完成了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同学是什么原因呢?经过了解,原来,有的是“从没有替妈妈做过这样的事,不好意思开口”;还有的是因为得不到妈妈的配合,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把书读好。就是最大的孝敬。  相似文献   

18.
“两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既具有德育功能,也具有创新功能,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拳渠道。“两课”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实施教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又千差万别,加之学生个性特征的差异,要把他们管教成“四有”新人,且形成一个温馨、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班主任不仅要有强化德育的紧迫意识,还应具有强化德育、科学管理的工作艺术。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习领域,也是艺术学科的基础性学习内容,更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