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吕叔湘先生九十华诞纪念文集》,其中有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治学之道·学风先导》,文章中深情地回忆了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论文选题和标题其实也就是学风、文风问题上对他的教导。读后深受启发,非常敬佩两代语言学大师严谨的治学风范,由此想到标题似乎也与文风学风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等闲视之。下述几类标题也许能反映出作者同时也是编辑的不那么严谨的文风与学风。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先生和《中学语文教学》孙移山今年9月,吕叔湘先生喜庆90华诞,得到他悉心关怀的《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也已走过了15个年头。在这时,《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的全体工作人员,向吕老献上深深的敬意。吕叔湘先生曾对人说,他是《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的“催生婆”...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的演变》是谈语言的变化发展问题的。文章写得深入浅出,要看懂它并不太难,但是有关这篇课文的一些问题,也有说一说的必要。一、吕叔湘先生与他的《语文常谈》吕叔湘先生(1904~1998),我国当代著名语言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演变》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一书.自一九六四年以来,吕叔湘先生以“语文常谈”为题,分期在《文字改革》月刊上发表文章.原计划写八篇,但刊出七篇之后,“文化大革命”来了,杂志停刊,第八篇也流产了.直至一九八○年、吕叔湘先生才将旧稿加以整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秦世新 《学语文》2012,(3):62-64
近年来,汉语词书可谓琳琅满目,空前繁荣。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关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李行健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郭良夫先生主编的《应用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的教育观和语文教育观倪渝根,田志耘(接上期)第一个提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这一命题的,是叶圣陶的挚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第一个较为系统地阐述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也是吕叔湘先生。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通观叶圣...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年表陈大庆编者按: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对英语、汉语都有精深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领域也有杰出的贡献。今年12月24日,是其90华诞。本刊特发表《吕叔湘先生年表》,以示敬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甲辰)一岁12...  相似文献   

8.
吕叔湘先生是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语言学家,他也是近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创始人。本文主要是对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进行介绍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剖析,同时指出其鲜明特点、价值地位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其中尤以吕叔湘先生的表述最为直截——1978年,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  相似文献   

10.
<正>197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同年9月5日至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中国语文》编辑部,召开了北京地区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座谈会,会议由吕叔湘先生主持。座谈会上,语文界泰斗级人物朱德熙、张志公等相继发言,他们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直陈语文教学问题。1978年10月,《中国语文》编辑部  相似文献   

11.
语言学吕叔湘为帮助青少年学习写文章编写《文章评讲》一书。书中所评所讲的都是青少年的习作。有些文章经吕叔湘先生修改,又拿来用作青少年写作的范例。《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正是这样,经修改,压缩了原文的半数篇幅,成为一篇颇为优美的散文。  相似文献   

12.
是否规范使用汉字,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鉴于社会用字混乱的现象,吕叔湘先生写了《错字小议》。吕叔湘在该文中强调:“天天看书学习,天天看见错字。”这篇文章发表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2012年度评选工作于11月12日结束。本次评奖共评出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朱冠明的专著《〈摩诃僧祇律〉情态动词研究》获得一等奖,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史文磊的论文《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的历时转移》和《汉语运动事件词化类型研究综观》获得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生前捐资设立的,评奖活动每两年一次,于双数年份举行,至今已评选十六次。该奖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  相似文献   

14.
语体文也叫白话文、现代文,是与文言文——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相对而言的现代书面语言。对于语体文与文言文的区别,叶圣陶先生转引了吕叔湘先生写在《开明文言读本》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材料】《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年 12月第一版 )的编者称该书“包罗一万二千余条”成语 ,可谓洋洋大观。吕叔湘先生应约为该书题词 ,内容是 :“成语之妙 ,在于运用。颊上三毫 ,龙睛一点 ,与其滥也宁啬。”【要求】以“名人题词”为话题 ,就吕叔湘先生为《中华成语大辞典》题词这件事 ,展开联想 ,提出看法 ,写一篇文章 ,体裁自定 ,题目自拟。不能写成诗歌。【提示】话题是“名人题词” ,展开联想就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材料的中心也就是写作的制约。我们写作文 ,首先要吃透题词的内涵。吕叔湘先生的题词言…  相似文献   

16.
吕叔湘先生的《语言的演变》是一篇介绍古今语言的变化、发展规律的普及性的事理说明文。在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17.
《语言的演变》节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中的《古今言殊》。选入课本时,为了使文章适合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吕先生亲自改换了标题,并且作了一些删节。这篇文章不仅能增长读者关于语言的演变的知识,并且在写作上,例如说明的方法上,能够给人以启示。下面介绍《语言的演变》的说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78年3月,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针对当时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对语法学界有关现代汉语象声词类属问题的研究作一浅略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象声词与叹词 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把象声词分为叹词,应答词、狄义象声词(摹拟自然声响的词)。丁声树等先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叹词称为象声词。诸先  相似文献   

20.
有一件事我终生难忘。 大约是在1978年春天吧,记得是春节过后开学不久,《人民日报》发表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一篇文章,题目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这篇文章引起语文教师的普遍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