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组织变革趋同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高校出现一股“合并风”、“升格热”与“更名潮”。从表面上看,大学组织群体这种趋同的变革行为似乎是一种追赶潮流、争相模仿的表现,但实际上这种趋同的组织行为又印证了组织社会学的某些理论,即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的发展与变革,除了关注组织内部技术环境的效率机制之外,还要考虑外部制度环境的合法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趋同现象探析:新制度学派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趋同与分化相伴而生,可以分为合理趋同和盲目趋同。根据新制度学派的理论,高等教育趋同的原因是由强意义或弱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所引起的。本文认为通过改变制度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趋同。  相似文献   

3.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拓展了制度的内涵与结构,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强调制度环境,尤其是文化—认知层面的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制度环境要求组织追求合法性。组织趋同的制度变迁就是组织在制度环境中遵循合法性机制,追求合法性的结果。新制度主义社会学的这些理论核心对于制度环境下学校组织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省部共建”二元体制下,部属高校需要同时满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不同期望,在二者的协同支持之下实现快速融合发展。基于合法性理论,对浙江大学并校发展20多年的历程进行纵向案例分析,发现:高校可以通过身份机制和关联机制逐步同时获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合法性矛盾缓冲阶段,在面临新生者劣势和央地合法性需求矛盾情况下,部属高校通过关联机制来缓冲和平衡合法性需求矛盾;合法性巩固阶段,基于央地政府的不同合法性需求,通过与二者进行深度关联机制来巩固合法性;合法性强化阶段,则综合应用身份机制和关联机制强化央地合法性。因此,部属高校应相机决策,采取不同策略以实现快速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从认知合法性、管制合法性、利益相关者合法性三个维度,采用案例研究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法,以HQ合作社和SL联合社为案例,分析合作社的生态位演化过程和演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创期生态位,合作社通过企业家市场机制和政府支持机制获得认知合法性和管制合法性,是解决“新进入缺陷”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成长期生态位,合作社通过组织声誉机制和内部合作增益机制获得认知合法性和利益相关者合法性,是增强影响力、改善发展环境的重要条件。在成熟期生态位,合作社通过外部合作增益机制提升利益相关者合法性,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动力。在分化期生态位,合作社若能通过管理创新机制提高利益相关者合法性,就能迈上高阶生态位。  相似文献   

6.
学校同质化现象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现实困境。借助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可以阐释构成学校声誉制度的规制性、规范性以及文化—认知性要素是如何通过合法性机制导致学校趋同的。而导致学校同质化的学校声誉制度必然面临合法性危机。各个层面行动者不断建构新的面向多样化发展的学校声誉制度的实践,可以帮助学校走出这种制度性困境,促进学校由同质向多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985"、"211"工程重点大学政策在引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对大学趋同化起到了导向作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合法性机制可以对此作出一个合理解释。寻求合法性是大学趋同化的动力机制。强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往往通过排名、等级定位影响大学的行为,弱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通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来影响大学的行为。而这其中,合法性机制的强迫机制、模仿机制、规范机制共同对大学的趋同化起导向作用,在现实当中具体表现为:重点大学政策所带来的"媳妇"(高校)对"婆婆"(政府)依赖与顺从的马太效应、高校争当"一流"、争变"研究型"的盲目求大求全、一般院校招生被"忽视"、毕业生就业受"歧视"的尴尬。  相似文献   

8.
陈莉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29(4):55-61,122
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学生组织,在组织目标与资源供给、组织结构与职能、组织发展轨迹等方面都具有与一般学生组织不同的特点。通过网络搜索数十所高校社联资料,并长期跟踪一所高校社联发展,可以发现,行政合法性是高校社联产生的主要依据,政治合法性是高校社联发展的重要外部推力。对行政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的过度依赖导致社联对社团的管理呈"形式化"特点。当社联自主建立起社会合法性,并掌握大量社团发展资源后,又缺少来自社团的有效监督,社联有发展成以自主组织活动为主的"超级社团"趋势。社联法律合法性建设严重滞后,这也是导致社联定位模糊的主要原因。要实现高校学生社团个性化和可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应以法律合法性为核心整合合法性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本校校园文化相适应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
组织合法性是组织良性发展的核心内容。高校科研组织合法性,一方面来自二战美国政府与高校合作构建的外部合法性,一方面来自古希腊自由科研传统及同行评议程序保障的内部自反性合法性。由于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过度组织化和自由化都不利于国家战略的实现。兼顾高校科研的自反性合法性和外部性合法性,需要学术民主与学术权威、学术自由与组织化、科学不确定性与技术目的性、专家决策与多元利益共同体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校行政权力过大屡遭诟病,"去行政化"热潮反复涌现。高校行政权力究竟为何产生?又为何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桎梏"?笔者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校行政权力产生的内发性原因及高校管理的合法性限制,从外部权力的合法授予探析行政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分析了我国当前高校行政权力逾越合法性限度的具体表现,提出了高校行政权力的合法性规制路径,从而推进高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接受法律的规制是大学组织获得合法性的必要条件.而如何保证大学学术自由的张力和社会控制之间的平衡,则是管理的关键。特许状是欧洲大学最古老的合法性文件,今天仍然是西方一些大学获得合法性的法律文件。欧洲大学特许状是大学与当局长期博弈的结果,体现出契约、理性和宪政的管理理念。特许状的出现使西方社会对大学的管理方式走向了法制化的轨道,并为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组织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为西方大学的良性发展奠定了法治基础。特许状所体现出的西方社会对大学的管理理念对我们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章程是高校组织和行为的准则,其内涵必然要体现高校的治理制度,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权责边界。大学章程是由高校的举办者和经营者制定的,并对高校及其经营者等利害关系人具有约束力的,调整高校内部组织关系和经营行为的自治规则。在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过程中,章程的形成过程体现着法定性、自治性、公开性,其内容则同样彰显着应有的法义,发挥着法定性、自治性、公开性等方面的作用,使院校的运行建立在管办明晰、权责明确、利益协调的基础上,进而促进整个高教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信仰涉及政治信仰、科学信仰、人生信仰、人格信仰、制度信仰、宗教信仰等。当今大学或缺乏信仰,故丢弃诚信、崇拜权钱、追求功利、信奉"关系"、学术造假、道德沦丧、斯文扫地。大学作为国家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要出人才、出队伍、出思想,须将"求真求实、创新开拓、诚信善行、公平正义、法治天下"视为宗旨,把信仰及道德纳入目标导向机制、动力激励机制、规范与创新机制、环境保障机制,将政治底线、学术底线、组织底线、人格底线等纳入质量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不断出现的高校与学生纠纷中,高校校规的规定经常成为争议的焦点.本文集中讨论了高校校规的法律性质和效力,认为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中有关高校权利的规定是确认而不是创设了高校的校规制定权.高校校规在本质上属于大学的自治性规范,但是出于对学生公民权的保护,高校校规也需要接受国家的监督.基于我国现有法律并结合典型案例,我国目前对高校校规进行监督主要有三种制度途径:备案制度、申诉或者复议程序、诉讼程序.文章进一步提出,国家在对高校校规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合法性监督与合目的性监督;对学术性事务的监督与对行政性事务的监督;实体性监督与程序性监督.  相似文献   

15.
高校依法治校探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依法治校是转型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的客观需要,是法治时代高校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高校依法治校要依据高校管理之法源,制定依法治校的目标体系,其本质就是学校领导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维护学校的权益和师生权益,同时全体师生员工依据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约束自我行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175所普通本专科高校中的47170名大一新生的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在填报专业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他主性,其转专业意向的产生与填报志愿的基本情况、对所学专业的了解适应程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填报专业的依据、入学后对所在学校、院系、专业的满意度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大学章程提出的背景、大学办学主体多元化、大学章程法律地位、自治功能、内容及适用范围来看,我国政府与大学应该共同制定章程。我国采取的是大学申请、政府核准模式来制定章程,但由于相应制度不完善,该模式还存在一定不足。为保障大学与政府成为章程的共同制定主体,应确立公立大学的法人地位、完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建设大学财政自主制度、制定政府与大学制定章程的协商程序、提高章程法律效力以及加强监督与强化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8.
统一性和多样化并存的日本大学招生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现行的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是由全国统一学力考试"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考试"和各高校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两个阶段组成。这种考试制度作为紧密联系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决了考生共性与个性、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以及中学教学的基础性和高校选拔的专业性等矛盾,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受政府高权管制思维和高校治理能力不足的“双重束缚”,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面临着沦为政府规制强化的工具和合法化“外衣”与侵害高校自治权限的风险。与此同时,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低下则进一步制约了“放管服”改革的实施。《高等教育法》第32条到第38条规定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呼唤政府监管模式的重塑与高等学校自主办学能力的强化。一方面,破除管制型政府的窠臼,促进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增强对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监管体系的合法性控制,明确政府的法定责任,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真正实现政府权力“放得下”;将“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避免地方政府或某些政府部门以“放管服”为名变相设置新的审批权或其他监管权限。另一方面,强化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自主办学的风险预防与管理体系及法人治理结构,充分保障高校扩权后能够“接得住”。  相似文献   

20.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倒转传统教育理念,从就业、能力、教育、过程等环节反观审视大学教育,能够把这些环节贯通起来的就是"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论"一体化"教学模式采取融合性、阶段性、主导型、综合性哪种形式,都有必要打通教学和职场的界限,建立良好的协同育人的机制,形成一支本领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人文教育的作用。唯此,才能优化"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