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语文教材里出现了含有哲理的散文。我把这样的哲理散文叫做“现代寓言”。教学这一类课文,如何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哲理呢?  相似文献   

2.
学生刚开始接触散文,他们学习都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头头是道,可是一做起作业来就犯难,不是把课文原句加几个字重新抄一遍,就是胡乱答一通。究竟问题出在哪儿呢?我再次研究起散文的教学策略来。散文之所以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那是因为散文把看似分散的内容与形式连接成了一个"神聚"的整体。散文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连接。我们在指导学生读懂一篇散文时,首先要明确"读什么"的问题,即文章写的什么"物",抒的什么"情";其次要明确"怎样读"的问题。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究竟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搭好桥,顺利学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是什么?让学生读通课文。在对一个班级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快速了解学生们的语文水平?让学生朗读课文。学好语文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读通课文"。那么,如何训练学生读通课文呢?一、明确目标"读通"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个训练目标,教师要了然于胸。"读通"只要求学生能准确地把握标点符号和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读  相似文献   

4.
<正>课标中对阅读有这样的解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每个语文老师的责任,如何在学习中立足文本,防止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呢?是否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呢?这引起我的思考和一些探索。一、小练笔要立足文本,让发挥有根据课文是熏陶学生人文精神和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材料,但课文其实是一个整体的例子。"读是根本,品是核心,以读促品,品读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28):159-160
如何改变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被忽视的现状呢?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有哪些策略呢?笔者认为应该把略读课文教学放在应有的高度重视,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会理解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学习描写景物的课文,学生往往是从课文表面去理解认识景物,很难达到身临其境,从中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美丽”的目的。如何才能学好景物描写的课文段落呢?  相似文献   

7.
<正>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以读促知,领悟文中情感,又让学生超越文本,读出个性呢?下面是我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些认识和体会。1,初读,读前激趣。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认为:"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因此,初读课文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如何吸引学生在一接触课文就产生要读好的强烈愿望?这要靠兴趣。如:苏教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情境渲染,激发兴趣要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在选取课文时,将文言文的比例做了大幅度的提升,必修书中,文言文的比例已达三分之一,更有像《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这样通篇为古文的选读课本以供高中生学习。为何要做如此大的调整?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曾就台湾2010年高考语文课纲草案将文言文比例增至65%之事表达自己的观点:"何必让学生读我的呢?读苏东坡、柳宗元要比读我的要好一点。""学生学习阶段中更需要多一点文言文,文言文是白话基础、营养。"他的话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我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学生读和写能力的培养。我每讲一篇课文,尤其是精读课文,都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中感悟,悟中写文”的学习情趣。具体做法是通过启发学生读懂课文中的中心句、关键句、哲理句、优美句、过渡句、照应句等句子,并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句子含意、意境的理解,或让学生模仿写出相类似的句子,或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句子,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篇课文和写作的能力。下面是我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第二学段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何让词语教学充满灵性呢?一、借助表演,感悟词义教学《金子》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一、二自然段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写下来。结果学生自读课文后写出以下词语:“蜂拥而至、一无所获、扫兴离去。”通过朗读,在基本理解词语意思的基  相似文献   

12.
正一、美读课题,想象"桂花雨"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写的一篇散文,谁来美美地、动情地读一读课题?2.会读书的同学,能把一个词读成一幅画。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美妙的联想?(生答略)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题目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3.设疑:在作者笔下,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呢?【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引导学生扣住文题,通过美读和想象,把静止的文字读成流动的画面,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以及散文的表达特色,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提供了氛围。二、自读正音,读通长句1.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  相似文献   

13.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齐读课题—— 生:钓鱼的启示. 师: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第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师依次出示四个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并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沮丧")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一、读中带写1.抓中心,教选材。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材料来体现中心的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并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方面来写呢?"引导学生把这几方面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中心。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  相似文献   

15.
正课堂随文练笔应该以课文为写作基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起来。那么,我们该如何依托文本,找准切入点,广开"写"路,让学生巧练笔呢?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品味特色,仿一仿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读课文时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课堂练笔,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如第十一册教材中《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讲述了波兰  相似文献   

16.
潘跃青 《考试周刊》2014,(10):73-73
<正>有一句这样的话:让第一道阳光把你的耳朵唤醒。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呀。这里把尊重视为第一道阳光,耳朵比作心灵。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能把这浪漫而富有哲理的话用好呢?如何让数学的阳光触及学生的心灵呢?一、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要让教材触及学生的心灵首先应从让"学生理解教材"转变为"教材理解学生"。"教材理解学生"就是教材在教学内容安排和呈现形式上,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要使"教材理解学生"还必须让"教师理解教材"。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实践、丰富和完善。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自然就有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说,只有"教师理解教材"才能使"教材理解学生"。教师应在实践的基础上"用好"  相似文献   

17.
回想自己上学时,是那么爱上语文课。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当时上课时,老师每节课都叫我读课文的情景,还有老师范读课文时的情景。我忽然想到,我今天的语文课堂能给我的学生留下什么呢?课堂上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这个问题我讲过,你们怎么什么都记不得呢?"然后我会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地探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如在教《动物园的晚上》一文时,开始引导学生就题质疑:谁去了动物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去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在此基础上可以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再产生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9.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情感,激发朗读兴趣只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感染他们,以情传情,情景交融,朗读才能读出味,品出情来。如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我这样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小钱身上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你觉得特别令你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画下来,多读几遍。"经过一番情感渲染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课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们很自然地找到了"这个  相似文献   

20.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一齐读课题——生:钓鱼的启示。师:钓鱼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读一遍课文,注意做到两点:第一,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第二,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带着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我从课文中选了几个句子,谁来读一读?(师依次出示四个带有生字的句子,指名朗读,并引导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沮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