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设计了大视场二维激光扫描系统.扫描系统以多面体转镜作为扫描器,F-θ透镜作聚焦系统.F-θ透镜不同于普通的光学透镜,通常用于激光扫描系统,将激光束聚焦,利用其线性扫描特性实现线性扫描,系统的扫描特性主要决定于F-θ透镜的聚焦特性.所设计的F-θ透镜系统实现了x方向356mm视场的扫描,分辨率达到35微米,y方向通过滚珠丝杠实现无限长度扫描.用CODE V进行了光学系统性能评价,系统的聚焦特性在整视场达到了衍射极限并满足系统要求.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对光学聚焦系统进行了检测,在不同视场下的聚焦光斑直径都约为30μm,与光学系统理论设计参数基本吻合,而且符合F-θ特性,达到了预期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大视场二维激光扫描系统。扫描系统以多面体转镜作为扫描器,F-θ透镜作聚焦系统。F-θ透镜不同于普通的光学透镜,通常用于激光扫描系统,将激光束聚焦,利用其线性扫描特性实现线性扫描,系统的扫描特性主要决定于F-θ透镜的聚焦特性。所设计的F-θ透镜系统实现了X方向356mm视场的扫描,分辨率达到35微米,y方向通过滚珠丝杠实现无限长度扫描。用CODEV进行了光学系统性能评价,系统的聚焦特性在整视场达到了衍射极限并满足系统要求。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对光学聚焦系统进行了检测,在不同视场下的聚焦光斑直径都约为30μm,与光学系统理论设计参数基本吻合,而且符合F-θ特性,达到了预期性能。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众》2000,(2):8-8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两组镜头组成,通常按照物镜的种类,将望远镜的光学系统分为三类:折射系统,反射系统及折反射系统。 1、用透镜将光线会聚的系统就是折射系统。为了解决色差等像差引起的成像模糊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用不同折射率的光学玻璃搭配成各种消色差的折射系统。 2、用镜面反射来会聚光线的系统称为反射系统。牛顿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薄透镜在傍轴近场条件下的特性,研究了如何利用特殊光线求解薄透镜所成的像,总结了薄透镜作图求像的方法,并提出了几种适用范围更广泛,简单而便于理解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反摄远物镜是一款由前负透镜组以及后正透镜组组成的光学镜头,大家或许对此感到陌生,然而实际上这一光学器件已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并在许多行业中得以应用,帮助人们在各个领域,各种情况下顺利解决问题,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构设计所涉及的微光夜视仪物镜组的光学系统包含有九块透镜和一块直角棱镜,因此既要考虑圆形光学零件的固定,也要考虑非圆形光学零件的固定。  相似文献   

7.
首先,从薄透镜的像方焦距公式出发,讨论空间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对各种结构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学传输特性的影响,得出了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对折射率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当透镜两侧折射率不同时,情况将变得复杂。其次,证明了凸透镜二次成像的条件,并进行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崔强 《科技风》2012,(2):47-48
光刻机是生产芯片的机器,它将掩模板上的电路图形通过光源(激光或汞灯)的照射,掩模板上透光和不透光的部分就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形成了电路图形。曝光分系统是光刻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光源(激光或汞灯),反射镜组,中继透镜组,积分棒,耦合透镜组,可变衰减器、快门、能量探测器、能量点传感器、投影物镜。光刻机工作原理和照相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比照相机要复杂的多。就曝光分系统而言,可变衰器相当于光圈;快门相当于相机的快门;能量探测器相当于相机的测光系统;投影物镜相当于镜头;反射镜组、中继透镜组、积分棒、耦合透镜组相当于相机的取景器。照相机要想拍出好照片必须对镜头进入的光进行控制,同样,曝光分系统要想满足在硅片曝光出电路的需要,必须对光源的照度和剂量、视场大小和中心位置、光源的照明均匀性按照生产指标进行控制,这时候就需要对曝光分系统进行测较。  相似文献   

9.
姚雪萍  杨进华 《中国科技纵横》2011,(16):341-341,340
文章介绍了非扫描激光雷达的成像原理以及对激光幅度进行线性调频的非扫描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在现有的调频连续波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调频连续波信号特性的分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目标一维距离像的仿真,得到了一维距离像。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自由空间光通信折射式发射天线的特殊性,提出与设计一般的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的设计理念,重点利用机械变焦补偿变焦透镜的原理,、设计出一种适合FSO的可连续变焦的激光天线,通过光学软件OSLO Premium Edition6.2对变焦物镜进行仿真,并用MATLAB仿真验证了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对曲面上参数曲线二等分角轨线微分方程进行求解,解释u-曲线和v-曲线的切向量的表示方法,即以在某点张成二维向量切空间Tps的两个切向量-ru(u,v)和-rv(u,v)为基底,以-δr(u,v)在自然基底{-ru(u,v),-rv(u,v)}下的分量(δu,δv)为其切向量,并对参数曲线的二等分角θ1和θ2关系的两种情况θ1=θ2和θ1+θ2=π进行讨论,利用曲面的第一基本形式求解,使得曲面上参数曲线二等分角轨线微分方程更加易于理解,有助于初学者对微分几何课程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2.
微光夜视仪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光学系统,包括目镜和物镜;另一部分是像增强器,即光电转换放大部分,包括像增强器及其必须的高压电源。消热化是指通过设计光学零件、光学系统结构来补偿温度的变化,从而保证仪器光学性能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7,(2):182-183
带电束流传输理论(现代物理学丛书)魏开煜著本书系统阐述现代束流传输理论。全书共分14章。第1章介绍基础知识,第2至4章讲述四极透镜系统的聚焦,束流的相空间描述,束流横向传播特性和空间电荷效应。第5、6章讲述束流聚束,短脉冲纵向传输特性和纵向空间电荷效应。第7至10章讲述束流的偏转、导向和扫描,各种消色散偏转系统,谱仪和分析器。第11章阐述加速  相似文献   

14.
例1如果对任何两个整数X、Y,有一个确定的整数X※Y,并且有以下性质:(1)对所有的X,有X※0=1;(2)对所有X,Y,Z,有(X※Y)※Z=Z※XY Z。那么,10※10=。析解:∵X※0=1,令(X※Y)※Z=Z※XY Z中的Y等于0,可得:(X※0)※Z=Z※0 Z,即:1※Z=1 Z;再令(X※Y)※Z=Z※XY Z中的X等于1,又可得:(1※  相似文献   

15.
和差积商: 只要设这两个门牌号码为X和Y,由于同一条街上不会有同号,我们不妨认为有X>Y。这就有(X+Y)+(X-Y)+(XY)+(X/Y)=1998成立,也就是2X+XY+X/Y=[X(Y+1)~2)/Y=1998。由于1998;2×3×3×3×37;所以只有Y+1=3时方程才能有整数解,也就是Y=2,易知X=444才是本题唯一的解。  相似文献   

16.
采用粉末压片制样,对样品进行10°~148°2θ扫描测定,根据其角度不同定性,依据其强度大小定量,结合软件中的库样品成分,给出半定量结果.方法经大批样品的分析验证,其分析结果可靠,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均满足质量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石英多芯型传像光纤研制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基金》1993,7(1):53-53
传像光纤由成千上万个相关排列的单根光纤,即像素光纤组成。每根像素光纤有芯子和包层,芯子的折射率(折光率)比包层高,光线可在它们的界面产生全反射从而被限制在芯子里向前传播。图像通过物镜成像在传像光纤的端面上,被像素光纤离散化,每个像素传输图像的一个像点,由于像素光纤的相关性,所有像点在光纤的另一端组成原来的图像.  相似文献   

18.
对2^2n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进行了研究,在马克杰的《优美图》一书中已经解决了2^0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且说明了这种图是优美的。此处解决了对一般的n(n=1,2…),2^2n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其一般表达式为: θ(x2k^(l))=k k=0,1,…,2^(n-1) θ(x2(k-l)^(l)=2^(2^n+2)-k+1 k=1,2,…,2^k θx2k^(2)=θ(x(2k-2n-2)^(l)+2^n+1 k=2^(k-1)+1,2^(n-1)+2,…,2^k θx2(k-l)^(2)=θ(2k-1-2^k^(l)-2^n k=2k-1+1,2+,…,2^n θx2(k+1)^(2)=θ(x(k+1)-1 k=22n+1+2+T(2^n+1),…,2^n+2 θ(xk)=θ(xk-2%(n+1-2)+(-1)^k(2^n+1+1) +T(2^n+1)(T=0,1,…,2^n-2-2) 并且对它的优美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9.
考虑非线性回归模型yi=f(xi,θ)+ei,i=1,2,…,n,这里ei为未知的随机误差,当{ei}为PQD序列时,运用PQD序列的极限性质,研究了未知参数θ的最小二乘估计问题,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估计量的强相合性,推广了已有文献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用模拟的方法研究非线性回归参数的LS估计量的性质对于通常形式的回归模型y=f(x,θ)+e,若参数θ是非线性地出现,则此模型称非线性回归模型。由于模型的非线性性,便产生许多与线性回归不同的问题。例如,如何求得参数θ的最小二乘(LS)估计?如何研究θ的LS估计量的性质?它是否仍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