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当前书业物流建设主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人们认为是继产品生产、销售后的"第三利润的源泉",并且已与高新技术、金融业同时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随着连锁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入世"后书业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书业企业积极进行物流建设和改造,加快建立现代出版物流体系,以增强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总结和梳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出版物流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成绩与不足,结合现实发展的特点,同时面向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二五"规划,研讨当前出版产业和出版集团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相关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和思路,并提出当前我国出版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产学研"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出版物流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出版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松  崔玮 《出版科学》2007,15(4):15-17,14
书业大卖场作为我国图书零售业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现象,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并对我国出版产业链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书业大卖场的价值实现与价值增值功能、销售服务与阅读服务功能、信息搜集和信息反馈功能、竞争促进与服务提升功能、行业生存与业态进化功能及其和谐产业链的功能.这使得书业大卖场在图书出版产业链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而出版社物流配送的渠道不合理,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则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探索出版社的物流管理如何适应出版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解决对策,意义重大。在这里,笔者着重探讨高校出版社书业物流如何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问题,供业内同行指正。一、高校出版业的大发展对物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革开放为我国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从我国出版业的现状来看,出版社的出版生产实物量都比过去有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今后出版物出…  相似文献   

5.
余人  袁玲 《出版广角》2015,(11):118-119
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脱节的现象从古至今都存在,而目前尤甚,特别是因为追逐赢利而选择性忽视、漠视某些出版理论与出版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现象,有可能让出版人得不偿失甚至坐失发展良机.为什么会出现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目前实用主义价值观蔓延导致行业短视,以及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的习惯性隔膜与疏离.出版理论探索与出版实践探索以及两者的相互结合与推动,需要出版人拿出勇气与智慧.聂震宁《洞察出版——出版理论与实务论稿》一书对出版理论与出版实践做了非常有益、有深度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马军  赵静 《出版科学》2012,20(3):51-55
重点从宏观、微观、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及供应链共五个层面分析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原理,亦从五个方面提出并研讨当前出版业规模化、数字化及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出版物流行业转型与发展的几个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营书业紧随着出版改革的历程,30年来走过了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它恰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主体不同维度的多重心态。剖析民营书业,同时也能剖析国有出版,甚至能旁及外资出版。这无疑是出版文化研究中一个亟富理论挑战和学科自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出版物流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出版界面临的重要且紧迫的问题。据调查,我国出版物流费用占发行成本的30%左右,而欧共体国家则在18%以下,日本在15%左右,美国更是控制在11%以下。物流费用已经成为出版企业利润流失的一大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军 《出版科学》2009,17(4):44-48
出版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出版实践活动之中,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整体性文化,是文化理论运用于出版研究的成果。出版文化研究拓展了出版学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我们对出版活动内在机理的揭示,是一个宏观的出版研究新思维。当前国内出版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运用新的研究范式予以弥补、加强。  相似文献   

10.
出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1].经过我国众多出版学研究者、工作者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批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出版业改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出版学理论研究也非常活跃,许多新观点、新思路冲击着传统的出版理念和出版模式.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出版学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对于出版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出版理论研究工作———在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颁奖会上的讲话□宋木文首先,我表个态,完全赞同于友先同志的讲话。友先同志讲了加强出版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讲的很明确,我不必重复了。第二,讲了出版理论研究面临的各种迫切问题,给我们...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09年的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体制与机制改革、数字出版、图书发行与书展、图书出版史论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13.
聂爱萍  侯颖 《中国出版》2013,(16):53-56
新中国成立之后儿童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本文梳理了上世纪后半期国内理论著作的出版情况,总结了步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相关理论研究及出版的近况,展望未来更为自信、精细的出版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2009年的出版理论与实务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体制与机制改革、数字出版、图书发行与书展、图书出版史论6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图书储运系统能否跃升为书业物流体系,这既是出版行业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以应对国际出版、传媒集团带来强大压力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迎接快速扩张的书业电子商务时代到来的一个战略性举措.  相似文献   

16.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范军在《出版科学》发表文章说,出版评论应该是出版学的重要范畴之一。作为学科层面的出版学研究应该是由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评论组成,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三个部分:出版理论、出版史和出版实务。把“出版实务”作为出版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科学的。所谓出版评论,是指以一定的出版观念、出版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出版史料文丛》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出版科学理论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我国出版科研史上是有光彩成绩的重要时期。应该说这也反映了我国出版史研究的新面貌和新成就。出版史要叙述出版发展的历史,阐明出版工作和出版物,以及出版家(他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及其贡献等)在社会经济变化、  相似文献   

18.
王思语 《中国出版》2012,(15):50-52
出版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求,基于效率和效益原则,对出版物和相关材料与信息从供应方到需求方的正向和反向物流性转移,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1]出版物流过程贯穿出版社、印刷厂、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环节,是出版物发行的基础性要素,是连接出版物生产制作与使用消费的不可或缺的途径。虽然包括出版物流在内的物流概念引入我国不过二三十年,但我国出版物流的实践早已有之。自20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中期,我国出版行业建成了覆盖全国、体系庞大、组织精密、高效有序的全国新  相似文献   

19.
出版产业的概念及特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很多出版文件和出版研究的文章中越来越多地看到"出版产业"一词,它的概念如何界定,相对于"出版业"或"出版事业"而言,出版产业又具有哪些特征,对其进行研究辨析无论对出版理论还是对于出版实践都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莉莉 《出版科学》2010,18(2):76-78
目前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虽然发展势头强劲,但在整体上尚不足以对传统出版产业构成冲击,我国的数字出版仍然处于对赢利模式的探索阶段。长尾理论清晰地揭示了数字技术导致的全新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及在此背景下的赢利规律。本文探讨了长尾理论的应用前景,希冀对该理论的深彻了解和灵活运用可以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从理论认识向实际操作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