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狄更斯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大部分都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而出于对该时期资产阶级和社会上级阶层贪婪、虚伪以及凶残面貌的愤恨,狄更斯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尤其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生活有着无限的同情。因此,我们也可以在狄更斯的许多作品中看到他对于女性的尊重和怜爱。《大卫·科波菲尔》以大卫作为人物主线,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大卫·科波菲尔》中女性形象及其命运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具体表现的分析,从而得出造就其不同性格和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从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社会风俗习惯和思想意识形态。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在文学作品中也同样如此。中世纪的文学主要可分为:英雄史诗、宗教文学、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四类。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男性作家描述下主流观点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与女性负面形象的大量存在;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和对典雅爱情追求导致的完美女性形象出现;以及城市文学中一些具有初步女性意识的人物形象。女性观与社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艰难时世》中,狄更斯将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改良视为缓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人道主义思想是通过一些人物形象及其命运体现出来的,尤其是女性形象。通过分别剖析这部小说所塑造的三类典型人物形象,即"小圣母"形象、"悔过者"形象以及"恶人"形象,试图从正、反两方面解读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
狄更斯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和现代侦探小说的先驱,并在其社会小说中发展性地融入了古来已有的侦探文学因素。这种结合不仅开拓了与爱伦·坡不同的侦探小说写作程式,也提升了社会小说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以狄更斯的"天鹅之歌"《我们共同的朋友》为例,发掘其中侦探文学因素的构成方式,分析这些因素对社会小说产生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远大前程》中有许多鲜活的女性人物,给各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重点剖析郝薇香小姐这个怪异的女性形象,探究她的悲剧人生,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远大前程》中有许多鲜活的女性人物,给各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重点剖析郝薇香小姐这个怪异的女性形象,探究她的悲剧人生,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视域来看,"嫦娥奔月"作为"女性出走"主题的神话原型在中国古代置换变形为以"兰芝出走"为典型的带有行孝守贞、重情重德的主题特征的女性形象.至"五四"时期,再度置换为以"子君出走"为典型的昭显女性独立人格意识萌芽的女性形象."女性出走"主题神话原型在中国文学进程中的一系列置换变形为我们在当今时代重新认识、思考女性的社会身份、生存命运提供了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8.
狄更斯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前期和中期,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为了揭示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矛盾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在分析狄更斯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和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矛盾的基础上,论述狄更斯各个创作时期的作品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影响,以及狄更斯作品对雏多利亚时期社会矛盾的综合分析,以期能为这一问题探索出些许有益答案。  相似文献   

9.
孙莹 《林区教学》2014,(10):36-37
在美国文坛上,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很多"硬汉"的形象。但学术界对他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却褒贬不一。鉴于此,通过对其女性作品进行全面解读和深入挖掘,可以发现海明威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塑造了完美的、反叛的、中性化的、升华的等众多女性形象,从而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学发展中,关于黑人女性形象的塑造经历过由"扁"到渐"圆"的过程。黑人女性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早期白人主流文学中的黑人女性"他者"形象,二是20世纪初黑人女性文学先驱者首创的黑人女性正面形象,三是黑人民权运动及妇女解放运动兴起后,黑人女性作家塑造的积极抗争与实现自我的新黑人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有借闺音以抒情、言志的“男子作闺音”现象,沈从文在湘西小说创作中也深谙此道。在城市遭遇的自卑苦闷让沈从文梦回湘西;而阿尼玛原型影响下的女性崇拜心理让沈从文更多寄梦于女性形象。湘西女性形象的塑造让沈从文在城乡对照中完成了对湘西世界的造神运动,从而实现了对自卑的超越。因此他笔下的湘西小说具备了“男子作闺音”的基本特征,其中的一些重要女性形象,被赋予了作者自身最重要的人生追求与审美理想,同时,也充当了沈从文情感情绪的隐蔽代言人,要想读懂真实的沈从文,需要我们揭开其女性形象创作背后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2.
在鄂温克的作家中乌热尔图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鄂温克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从性别书写的角度细读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塑造了森林征服者的男性形象,并用动物来隐喻男性的雄健和勇武.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淡化的、单薄的。乌热尔图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是以受难者的形象和作为儿童梦幻的形象存在的。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小说家贝内特通过从社会、家庭和现实的错综复杂的描写中捕捉人物细节,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群两极化女性形象。本文以贝内特的小说《老妇谭》为例探讨和分析了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位女性人物不同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妇女的社会、经济和思想状况。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狄更斯的小说,认为早年废墟中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其小说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其小说对工业化带来的现实社会问题,及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贪婪的人性对物质利益和欲望的过度追求进行了深刻批判。其小说寄托了狄更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对人们回归淳朴本性的向往。狄更斯作为生态批判思想的先驱,其思想对人们思考生态与文学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中,施蛰存以其心理分析小说独树一帜.他继承了五四精神,引入外国心理分析手法,同时幼年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由此建构出全新的女性人物,即具有独立自主意识,敢于大胆表现情欲要求,勇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女性.施蛰存以平等的女性意识,来审视女性的生命逻辑,表现女性的生命真实,理解女性的生命欲求.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的女性崇拜心理的探析主要有五个方面:名妓情结的影响,浪漫爱情的补偿心理的影响,婚姻及亲人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硝影响(名著《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的影响以及道教母性崇拜对林语堂的影响),西方留学定居生活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都体现在了林语堂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上。  相似文献   

17.
查尔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对各种社会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尤其他的后期作品,随着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洞察逐渐加深,批判力度更是力透纸背。《远大前程》,作为狄更斯后期的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作品,对社会更是从多个方面、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并对普通劳动人民身上所具有的美德进行了大力的赞扬和称颂。在他的这部晚期作品中,有意识地运用了很多隐喻性的象征,除了弥漫始终的大雾之外,还有很明显的关于“监狱”的意象等比较压抑、沉闷、和社会的黑暗面相对照的意象和象征,与此相照应的是一组象征光明的一组意象,本文主要从小说中出现的相对应的这两组意象来分析他们的运用对深化主题,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所起到的作用,从而达到对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以“自叙传”的形式塑造了二三十年代知识青年形象,透视作品主要公与女性交往的经历及心理活动,有助于我们对其创作更准确的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创作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他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受难的犹太女性.另一类是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在其后期作品中,作家对女性道德评判的意味逐渐减少,侧重描写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交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苦难的犹太女性逐渐摆脱了暗沉的生活,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也逐渐体现出了独立自信的新式女性风采,《上帝之城》中犹太女拉比的形象尤其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女性人物在多克托罗小说中成为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载体,她们之间从对立疏离到碰撞交流,再到融合超越的关系表现了作家逐渐融入美国社会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20.
《69 Sixtynine))日本作家村上龙创作的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性格各异的男性。但与几个男性主要人物相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个性却更加鲜明。这反映了作者村上龙对女性持有的一贯态度和对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特点。村上龙的大部分作品,对女性的认识主要来自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并且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的特色都可以从《69 Sixtynine))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