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晖 《高教探索》2006,(3):29-32
本文主要探讨了作为相对独立的、自变量的大学文化的历史嬗变和外在功能。大学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与社会主流文化总是保持着一种必要的张力,时而贴近社会、引领文化,时而超然物外、特立独行。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大学文化日渐走入社会中心,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整合功能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作为非独立的、因变量的大学文化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下的历史产物。  相似文献   

2.
导读:一位文人,一场旅行,掀起一场“文化大散文”的风潮。《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一部文化散文集,此书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把笔触指向文化人格和文化良知.展示出一位中国文人艰难的心路历程。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敏锐的文化感悟力和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写下的这些文章,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从道士塔到酒公墓,从阳关雪到吴江船,从青云谱到天一阁,从西湖到苏州,他看到的是那些隐藏在具体意象后的历史累积;他抗拒着痛苦,追寻着文化,书写着历史,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远行跋涉。向社会历史领域的深层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和人文积淀的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在“五四”文化大背景下,冰心、陈衡哲、凌叔华、苏雪林等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初次打开心灵镣铐,关注童心世界。她们时而从诗意和哲理的角度赞美儿童世界、关怀儿童的成长,时而隐匿起成年人的身份去细心体察儿童的内心世界,时而着重抒写渗透着童心的女性世界。在对童心世界的歌唱中,“五四”女作家开拓了现代女性文学的一个基本母题,有力反叛了封建父权文化,并在其中寄寓了她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失望与对美好人性的热烈期盼  相似文献   

4.
李白不仅作为一名诗人被西方文化所接受,他的人生经历、他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他身上被后世所赋予的神话传说和他的诗歌创作一起构成了西方文化所接受的李白形象。而在西方文学中,这一形象经过文学家们的想象和加工,更是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一面,本文重点分析了约翰·斯科特等18世纪至20世纪的西方诗人,以及盖伊·加夫利尔·凯等20世纪西方小说家笔下的李白形象。李白时而是个中国的好官,时而是个放荡形骸的艺术家,时而又是位东方的智慧哲人。在李白形象的变迁中,我们能看到的是文学想象的魅力和文化利用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51-155
今天,视觉文化已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化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的主流文化形态和大学生的时代变化,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把握视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与以意识形态为主的教育目标的关系,顺势而为;把视觉文化的非理性与以理性至上为主的传统教育理念相融合;以概念文本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要结合视觉文化的主导性,创新出一种可视化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张耀谋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70-71,77
90年代初贾平凹鼓呼"大散文"掀起了散文界的一场革命.其实,早在80年代初,他的<秦腔>就已经实践了文化意义上的超越,步入了"大散文"的境界.今天当我们重读文本时,我们可从秦腔、秦人、秦文化的内在联系发掘出其蕴涵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历史和当下的交融里感受<秦腔>至性至情的大美.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历史观上徘徊于自由意志与物质生活的客观规律之间。他时而强调英雄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与历史发展的偶然性,时而强调社会物质生活的基础性,认为历史当中存在复杂的因果规律,历史是进化的,是由全体国民创造的。在其表面的英雄史观后面潜藏着一股强烈的唯物史观倾向。  相似文献   

8.
舒克申是苏联当代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被苏联评论界称为“农村作家”。他创作的主要视点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的历史及离开农村的农民的历史的历史”。他的笔锋时而温和抒情,时而犀利尖锐,对农民的生活历史描述的淋漓尽致。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曹氏三父子的出现构成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可以说,政治的功业和文学的功业在他们的手中几乎同时做到了极至辉煌,但就三杰中的每一位个体而言,单纯冠以“政治家”或“文学家”的名衔显然都是不够准确的。长久以来,在莫衷一是的评判之中,建安时期的历史有如幻术一般不断呈现出它千姿百态的面貌,时而锦绣斑斓,时而腥风血雨。曹操可以是戏曲舞台上那个白脸的枭雄,也可以是青史垂名的一代俊彦英主;曹丕在妇孺皆知的“七步成诗”故事中挨了上千年的唾骂,但他又是禅帝代汉、建树大魏江山的创世之君,同时又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相似文献   

10.
正在教育改革风起云涌、语文教学流派纷呈、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当下,如何经营孩子的童年,如何安放一张安静的书桌,如何守护语文课堂的地位和价值,这是语文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经常与老师们探讨交流的问题。时而书声琅琅,时而静思默想,时而滔滔不绝,时而侧耳倾听,时而圈点批注,时而诵读背记,从从容容,丰富多彩,这是我倡导的语文课堂应有的状态。一、口中有声,心中有生文言文,用最典雅最隽永的文字组合形式,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记忆。隔着成百上千年的光阴,文言文与现代人的表达习惯,尤其是与小学孩子  相似文献   

11.
20年,东德和西德,这一被冷战铁幕割裂开来的地缘政治现实,是两德统一后的新电影主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德国影片《再见列宁》,再现一段轰轰烈烈的大历史在普通人家的浓缩——信仰与谎言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年代的重重交叠;小人物的命运、其精神与心灵的冲突以及挣扎,还有对不同意识形态的重新思考,在这部电影里被演绎得时而沉重深刻,时而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12.
潘天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从传统中走来,在反传统、竞时尚、视中国画落后保守、不动大手术将被淘汰出历史舞台的历史氛围下,坚持守中,与西画拉开距离,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引书入画,以强雄的笔墨、生动的意态、淋漓的墨气开创山水与花鸟画相融合的大花鸟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3.
正他是我这个班中极特殊的一个学生:头发如钢丝般根根直立;一双豆大的黄眼珠时而咕噜噜乱转,时而如刚睡醒般黯淡无神;说话严重口吃,却总在不知疲倦地讲着千奇百怪的见闻;学习勉强中等,各种光彩的事全没他的份儿,调皮捣蛋却总少不了他;说实话,我不喜欢他。每当他犯了错,我便毫不留情地批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发泄我对他的不满。直到那件事的发生,才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也对自己曾经的想法和做法感到深深地懊悔和自责。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位被尊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作家,名叫华盛顿·欧文(1783—1859)。他创作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在美国文坛上一直享有盛誉。本文就《瑞普·凡·温克尔》作些分析,并谈谈《瑞普·凡·温克尔》中的美国梦。美国独立之后,政治、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族文化也随之兴旺,很快迎来了第一个文学艺术的高峰。欧文赶上了好时光,他乘上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艘文学之舟。在《瑞普·凡;·温克尔》中,欧文用他那支“雅洁流畅,简炼缤密”的笔,时而抒情,时而叙事,时而议论,时而描写,现实主义式的对客观现实的摹…  相似文献   

15.
宋云彬是近现代历史上的“文化名流”,在革命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历史教育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的历史教育思想,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普及历史常识、传播唯物史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三位一体的历史教育目的观;二是详今略古的中学历史课程观;三是倡导情、技、道相统一的历史教学观。宋云彬的历史教育思想,与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具有相互构建的性质,对今天的历史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祝勇是“新散文”的标志性作家之一.对历史真相和地域文化有一种天生的向往。他喜欢从常人习焉不察、熟视无睹的边缘和细部进入历史文化的纵深之处.播撒他作为一位冷峻沉思的观察家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与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梁袁关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重大事件相联系,在戊戌变法时期、民国初年、护国运动时期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时而言和,时而结怨,变化异常,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梁袁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梁启超宪政思想和袁世凯帝制思想的冲突和斗争,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曲折与复杂。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讲坛》"火"的原因众说纷纭.究其原因有两个从传播历史的角度看,现代电视传播方式与原始图示文化相契合;从传统文化特点的角度看,现代电视传播方式与传统文化重具像感悟的特点相契合.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地理与文化的辩证关系的角度,阐述历史上的“地理大转移”这一社会和文化现象,并希图从这一层面论证“西部大开发”有其必然性:它同样是历史地理与文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杜牧是晚唐时期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大和二年十月(公元828)至开成三年(公元838)冬是他十年幕府吏的时期,这十年的幕僚生活中,他在宣州生活的时间最长,曾经两次到达宣州。大和四年,杜牧在宣州所作的诗歌中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在描写宣州的美景中,时而表达出舒适、安逸的生活态度;开成二年,杜牧再次来到宣州,此时所作的诗歌则与前期迥然不同:其中流露出作者惧祸;苦闷抑郁之情;物是人非、时光易逝之感;远离尘世向往寺院的宁静;闲适、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