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数再认识     
爱学习的小明总是有很多问题,这不,他又缠住王老师不放了.为什么呢?原来呀。他刚刚预习了倒数的知识,想起小学时也曾学过倒数,有一肚子的问题要问王老师呢.  相似文献   

2.
笑破肚皮     
造句(外三则) 王老师请同学们用神出鬼没和防不胜防造句。小明很快举手回答:“自习课上,王老师神出鬼没地走进教室,令我们大家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3.
正一、英语教学中的预习状况教师层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虽然也有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做预习作业,但是预习作业的形式非常的单一,要求不太明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①教师对预习的要求不太明确,导致学生预习时主次不分,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做到难简分明,浪费宝贵时间。②教师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可是对朗读过程监控不力,使学生为读书而读书,一旦完成规定的遍数,就万事大吉。对不通顺的地方敷衍了事,对不认识的生词听之任之。③预习时老师提出的问题层次较低,即使学生不认真加以思考,也能回答,缺乏预习的必要性。学生层面:由于教师对预习的随意性处置以及预习内容的单一、预习形式的单一和预习时老师游离  相似文献   

4.
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模式是:课前要求学生复习、预习.课堂上老师提问、讲解。在教师提问这一环节中,往往是学生根据老师提的问题,被动地进行思考,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回答。实践使我感到,这种提问方式.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短,而且学...  相似文献   

5.
师:看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两小儿辩日。咱们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读课题。)师:大家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碰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学习“文”是如何表现“图”的;2.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教学教程师:上节课老师指导大家预习了《马踏飞燕》这一课,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将它们归纳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出示小黑板)问题一:马为什么会踏到飞燕上?问题二:马是什么样子?问题三:怎样使马保持平衡?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课文哪一段回答以上哪一个问题?生:第三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一个问题,第二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二个问题,第四自然段回答的是第三个问题。师:对。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看图听…  相似文献   

7.
对数学课要不要预习,大家基本上都持肯定的态度。怎样让学生在预习后有更多的收获,许多老师都在寻求良策。通过大家的踊跃参与,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大家在这方面的体悟有很多,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招数”.他们的看法或做法也许时您有所启示。同时,我们希望有不同看法的还可以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8.
唐蓉 《湖南教育》2006,(9):34-34
1.师:田忌和齐威王的第一次赛马是怎样的?结果怎么样?(教师的话音刚落,就有不少学生举起手) 2.师:大家不用急于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用手上的马演示第一次赛马的经过。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第十一课,都预习好了吗?  相似文献   

10.
1981年5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二小五年级六班试教第一节师:今天我来代王老师上一课,因为胳膊不方便,所以请王老师代我写黑板字,今天学的这一课是第27课《在仙台》(板书题目)大家都预习过了吗?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不可避免的每天都要与时钟打交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一昼夜的时间里,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有多少次垂直?有多少次重合?你能快速、准确地回答出来吗?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简捷获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并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公式,从而达到快速简捷求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表扬     
<正>谁都喜欢听老师的表扬话,拉拉也一样。这不,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又表扬开了:“张灵韵同学回答得很正确!大家要向张灵韵学习,大胆举手回答问题!来,还有什么答案?这个题目还有别的解法哦!”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日前,我校出现了一件令人惊奇而又尴尬的事情,弄得大家都头疼不已。 我校小学五年级寄宿生林某,于12月15日晚因感冒发烧被班主任王老师送往卫生院治疗,王老师同时打电话通知学生的母亲陈某到校护理,陈某一直不予理睬。林某经过几天治疗痊愈后返校上课,前后花去住院治疗费500余元。卫生院找到王老师要求结账.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口头评价——公开课上,成绩较差的欧红同学举手回答了问题。老师说:“回答得好,你真能干!”接着转向大家:“今天的学习,大家表现不错,老师提的问题就连平时成绩最差的欧红同学都回答对了,让我们用掌声向他表示鼓励。”——办公室里,王老师正与调皮大王谈话:“运动会上,你表现得非常顽强,摔倒在地还勇敢地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跑到了终点,老师、同学为你能有集体荣誉感而高兴。如果在学习、生活中你能  相似文献   

15.
一、狠抓预习,严格检查1.老师在前一节课上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课外预习并划出不懂的语言难点,然后教师简明介绍作者概况、文章的时代背景,接着让学生静听文章的录音。2.每节课先检查学生预习后的初步阅读理解情况,目的是逼着学生预习和自学,检查方式可采用问答式进行。3.教师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和不懂的语言难点,就学生对课文  相似文献   

16.
于老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现在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学生(异口同声):我们不喜欢!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教师一听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  相似文献   

17.
一 查预习,把握学习起点 师:同学们,这节课武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5课——《望月》。(板书课题)都预习了课文,说说预习中你都做了哪些事,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一、学生自主,独立预习 1.目标的预习 目标预习过程是学生对预习过程的一个有价值的指导。在推行“自助式”教学的最初阶段,老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预习目标,弄懂目标中“了解”、“知道”、“理解”、“掌握”、“会”等不同要求的意义。实践证明目标预习过程必要的,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预习节约了一定的时间,有效地避免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增加了预习的有效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帮助老师驾驭以后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一、“长吟新诗”理诗脉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课前布置了预习任务,首先请同学们背下这首诗。师: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其它预习任务,请大家回答这两个问题。(投影)1.诗题为“春望”,请问作者望到了什么?2.你觉得杜甫作此诗时心情如何?  相似文献   

20.
不等式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的大量知识都贯穿着不等式的求解技巧和方法.而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仅涉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常常容易使人轻视.近年来的中考,直接和间接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应用的内容频繁出现.尤其是不等式的应用问题.下面摘选几道中考题供大家赏析.谈谈中考题中不等式及其应用问题考查的几种方式.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