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和延安农民谈话(石少华摄)惊闻我国杰出的摄影家石少华不幸病逝,心一下子就沉了下来。石老在我的脑海中最初只是抽象的“石少华”三个字,仅知他是我国著名摄影家。后在协助顾棣老师做摄影史的研究过程中,“石少华”的形象逐渐具象了。顾老师给我讲了许多那个...  相似文献   

2.
“打量”的“量”该读几声?●雷智勇有一天,正上初一的儿子向我“讨教”问题。他的问题是:《夜走灵官峡》一课中有道练习题,要求读准下列加着重点的字的读音。题中列了近10个词儿,其中的“打量·”和“傻呵·呵·”儿子悬而未做。我沉吟一下,试着先把“打量”念了...  相似文献   

3.
对搞新闻这一行,过去我一直认为那是文人们的事。象我这样小时候只跟父亲读过几年书的人,想也没想过。可“文人们的事”,偏偏与自己有了缘份。那是1960年的事,当时我在西安某工厂里当车间主任。有个徒工星期日进城看电影,在一家五金商店门口碰到一位农民,带着柴油机零件,想找个地方修理,正蹲在那里发愁.当他问明这个老人,知道是为抗旱的大事必须赶紧修好时,便毅然放弃看电影,把这个农民带回厂里,用了一下午时间,帮他修好了。我知道后,称赞他做的对,做得好。于是,我就提笔把这事写下来,寄给《西安  相似文献   

4.
“土记者”当了一回“老总”沈耕夫做一个土记者并不风光,因为记者前面多了个“土”字,然而我却沾了这个土字的光哩。去年10月12日,我应湖北农民报邀请前往武汉出席在那儿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华全国农民协会年会,专题座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课题,还参加了《中国农民...  相似文献   

5.
且将平淡孵辉煌高伟杰【吉林】5岁的时候,妈妈曾问我:“长大后你要做什么?”我答:“当大王。…9岁的时候,妈妈又问我:“长大你想干什么?”我答:“当老师。”18岁的时候,没有人再问我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时代安排我们统统去当农民。从此再不敢想当什么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6.
我的领导是个普通人。首先名字很普通。大街上随便可以找到个把叫“李兵”的,他就叫李兵。其次,长得也很普通,一副眼镜底下,鼻子、耳朵、嘴巴,啥都不缺,啥都不多,而且都长得规规矩矩,没什么出格的地方。但是他又有很多出格的地方,明明是北京城里长大的高干子弟却心甘情愿做了湖南电视台农村节目“乡村发现”专栏的制片人、主持人,而且一做五年有余颇有成就。就是因为做“乡村发现”他获得了中国金话筒金奖、范长江新闻奖,还有观众青睐奖和农民信赖奖等等,后二项奖是他一生中最为得意、最为珍爱的奖。农民叫他“兵哥”,一声兵哥…  相似文献   

7.
农民·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张义武说,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经历就是“打工”,最有感情的两个字就是“民工”了,那真是爱恨交织啊!“我现在拥有一个链包厂还有一家正规的职业中介公司,光固定工人就有100多人,每年输出工人至少近千名,两个企业每年创收都在500万元以上!”来自江苏省泗洪县孙园镇的农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学习新闻写作仅两年时间,去年我采写的新闻述评《农民“弃耕”现象令人担忧》一文,先后被国家,及省、市四家新闻单位采用。在历时近三个多月的采写过程中甘苦参半,喜忧并存。深深感到积累资料的重要性。最早确定“农民与土地”这一报道选题是在去年九月。我姐姐结婚后长年在集贸市场上做服装生意,他们一家的责任田就交给父母代为耕种。后来看父母年纪大了,就干脆说道:“别种地了,我们做生意养活二老。反正现在种地也不赚钱,粮食价格放开后,到处都能买到。”“现在种地不赚钱。”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敏感地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后来在与学校老师聊天时发现:在我市经济较为发达的郊区,“弃耕”现象已  相似文献   

9.
县级广播电台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宣传是党和政府赋予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科技宣传只有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才能受到农村广大受众的喜爱,才能提高收听率和提高宣传效果。因此,科技宣传必须在适时、适用和通俗易懂三个方面把文章做足做好: 适时,为农民“雪中送炭” 县级广播电台具有贴近实际、针对性强、机动灵活等优势,在安排科技宣传内容时应特别讲究时效性,并准确把握好宣传时机。 1998年“双抢”季节,我们针对全县因严重旱情,部分二季晚稻无法适时移栽的情况,及时编排播出了一组…  相似文献   

10.
6月的一天,打电话约见解国记总编辑。“可以。工作日没时间。这个周六不休息了,上午9点在我办公室。”简明而迅速,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当我如约而至时,他已在办公室等我,并且先行为我准备了一些资料。爽快、平实、井井有条,这就是我对解国记的第一印象。成长三段论:做人、做记者、做党员记者“作为一名农村记者,一年能为农民说上一句话,比评上10篇、20篇好稿意义还大。”———解国记1986年一则日记中的引语看解国记的新闻经历,让人觉得沉甸甸的是他的农业问题调查和农村报道。“农民是我的乳母,我喝着全村人的乳汁长大…  相似文献   

11.
我近读元月5日《经济参考》上刊登的《应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重要政绩——乡村达标述评》一文后,颇佩服记者的采访功夫。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详细地写出了当前农民负担过重的情况,揭示了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鞭挞了当前一些人热衷搞达标活动的形式主义心态。文章有理有据,很受启发,读后,我想起一件事: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李准下放到河南黄泛区,当地农民只知他姓李,是个文化人,是“犯”了“事”来这里的。一天,村上死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生前做过不少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一位我曾经多次报道过的、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农民企业家,拿着一份几个月前的某大报,对我诉苦道:“这报上的假数字可把我害苦了!”不消说,这篇报道就是我写的,可“假数字”却是好心的大报编辑给“编”出来的。面对因编辑删改失误而出现的“假数字”,我亦哭笑不得。 去年12月 29日,我市第一家农民股份制企业──永州之野异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武,召集“异蛇村”的38户农民,第三次合计他们的“十五计划”。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新闻,我当即在现场写下一篇970字的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  相似文献   

13.
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件”,今年的一号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农村大众报根据自身情况,要求编辑记认真学习这个件,并把它确立为今年新闻宣传的指导方针。同时,结合全国“两会”,发挥自身优势,立足自身特点,谋划新闻稿件,做足“农”字章,关注民情民生。“两会”期间,除编发了四十余篇新华社稿件,还组织记采写了五组反映农村、农民、农业现状的系列新闻报道,目的就是延伸“两会”热点,“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做出农民报自己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坦率地讲,我做新闻记者,99%的文章都是做主旋律的正面报道,1%的文章是做“批评报道”——舆论监督。尽管如此,一则“批评报道”见诸报端后,还是不免常常担心被批评者的白眼,以至找上门来要求“说个一二三”,甚至“法庭上见”云云。然而,今次这则“批评报道”,却皆大欢喜。2001年8月,因了解生态屏障建设科研课题的需要,我去阿坝州的理县考察、采访。在以题为《探密孟屯河峡谷》为题正面报道了理县上孟乡生态屏障保护与建设后,仍食不甘味。于是,又以《乱砍滥伐逼近孟屯河》为题,写了一则“批评报道”,于9月21日在…  相似文献   

15.
典型·生动     
国庆特别节目“66小时不间断播出”,我参加了生活篇章的拍摄工作,我的选题是《走进多彩的生活·都市里的村庄》──报道郊区农民在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紧张而深入的前期采访,真是收益不小,收集到的各种材料记满了我的采访本,几乎每一个素材都足以从某个侧面反映郊区农民生话的巨变,而正是这让我为了难。选择哪些素材进行拍摄呢?这些年来,观众的欣赏品位在不断提高,虽说是成就报道,主题内容突出的同时,节目还应当要好看。这是这次国庆专辑的总要求,也是每个编导必须做到的。面对前期采访的众多素材,我所做的首先是…  相似文献   

16.
日前,在镇江丹徒区谷阳镇,丹徒区档案局参加了由科协主办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发放档案宣传材料三百余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场人头攒动,丹徒区档案局以“档案能为你做什么”为主题,结合农民查档的实际需要编撰的宣传材料吸引了一大批农民朋友的眼球。在一个个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后,现场的不少农民朋友表示,这样生动贴切的宣传材料和现场解说大家都能看得明白听得懂。  相似文献   

17.
诚信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  相似文献   

18.
我在农村大众报做记者10多年了,其中有三五年的时间主要做舆论监督报道。这期间为农民说了少许的话,做了更少许的事。开始做记者时充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豪情,如今面对着农民渴盼的眼神,自己只能心虚地安慰他们说:“也许是不能见报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10多年,主要采写“三农”方面的稿件,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数百篇作品。其中,《农民的愿望》是我的“得意之作”,令人难以忘怀。(一)《农民的愿望》发表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1989年第6期。在这期杂志的《卷首语》中,肯定了《农民的愿望》一文“内容翔实,语言生动,反映了当前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接着引用了我原稿中的一段话:“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生产、农民的利益、农民的情绪,都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保护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是关系到农业这个基…  相似文献   

20.
笔者所在的含山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办好对农广播节目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三农”服务,做一名称职的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呢?笔者在县级电台担任对农广播节目主持人多年,所做的节目多次在省、市、县级评优活动中获奖,也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认可,笔者认为是那份割舍不掉的农民情结促使自己去对待每一期节目的,在给农民朋友带去一次又一次惊喜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心与农民贴得更近了。 那份农民情结决定我在编辑节目时的总体指导思想。一位乡镇领导如是说:“请把这几期节目复制一份让我带回去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